专栏名称: 诺辉
改变生命的轨迹
51好读  ›  专栏  ›  诺辉

学会这样冥想,改变基因表达,降低炎症水平

诺辉  · 公众号  ·  · 2024-08-06 11:00

正文

提到坐,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各种负面影响。

但有这样一种“坐法”,被认为能改变基因表达,降低炎症水平。

那就是我们今天聊的“静坐冥想”。

01
为什么静坐冥想
能降低炎症水平?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概念: 表观遗传修饰。

众所周知,我们之所以成长为现在的我们,很大程度上受基因影响。
它就像一本使用说明书,让有精神分裂症基因人更容易发疯,让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得癌。

但也有人会出现 “逆天改命”的情况 ,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表观遗传修饰在发挥作用。

我们吃什么、怎么运动、何时睡觉,以及我们的压力水平等很多因素不仅刻录在我们的记忆里,还刻画在我们的 DNA 里。
这些累积起来就是表观遗传的标记,它们可以通过关闭或打开基因,影响它们的表达,控制着我们未来的健康[1]。
而静坐冥想,就可能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影响我们的健康。

2014 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理查德·戴维森领导的一项小型 研究 发现,冥想者在经过一天的密集冥想后,和炎症有关的基因和激活基因的分子(表观遗传效应)的表达降低,但非冥想者的对照组中没有出现这种情况[2]。

同年的一项综述发现,15 项测量身心疗法(如太极拳和正念减压疗法)后表观遗传变化的实验报告称,和炎症有关的基因(尤其是 NF-kB 通路中的基因)在治疗后被抑制,这被认为会降低慢性炎症的水平;慢性炎症的健康后果包括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

2017年对18 项此类研究的综述也支持身心干预会抑制 NF-kB 的观点[3]。

02
在冥想时静坐
还有哪些好处?

一、减轻压力
静坐就像动物冬眠,可以降低人体新陈代谢,包括使心跳、呼吸的速率下降,稳定血压,还可以提升副交感神经,达到放松的效果。

免疫、内分泌相关研究发现, 静坐者在面对压力时,不但体液中的压力激素会明显下降,而且免疫系统对于压力反应较佳 。这代表学习静坐者对于压力的耐受性较高,而且有助于提升免疫功能。

二、提升精力
一个人如果在正常睡眠过程,需要经过5—6小时才可以明显降低对氧气需求,但是人体在静坐初期,一瞬间就会将对氧气需求降到比睡眠时还要低【图一】。
静坐过程中身体虽然对氧气需求大幅度减少,却可以让细胞达到最好的氧合效应【图二】。
这有助于体能提升,让人保持较好的精力。

【图一】静坐时氧气消耗量比熟睡时降低得更多、更快[5]

【图二】静坐可以降低氧气的消耗量[6]

三、开发脑力
通常一般所认知的脑波分为β、α、θ、δ四种波。
当我们处于清醒、警觉状态进行某项作业时,脑波是处于高频率的β波。随着身心状态逐渐放松,脑波频率也会逐渐下降至α、θ波,如果能够安详进入睡眠阶段,则脑波会降至δ波。

根据久保田中田等人在2001年发表的研究,人在静坐时,前额叶出现的是θ波,后顶叶及枕叶则会出现α波。也就是说 ,静坐可以使我们的身心状态马上回到最和谐、放松状态,同时静坐也可以使一个人在完全没有压力的刺激下,表现出最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从华莱士博士一项研究则发现,对静坐越熟练的人,脑部各区块的脑波频率出现同步情形越好。
比较学习静坐4个月和2周的人脑波运作情形,会发现两组静坐者的脑波都会出现同步情形,但学习4个月的静坐者,其α脑波同步的情形更好。 当脑波的同步性越高,代表脑部活动越一致,就像是全脑进入一种完全开发状态。

磁共振相片显示:静坐者和非静坐者的大脑前扣带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和额叶(frontal lobe)会出现较明显的血液灌注(increased cerebral blood flow )情形【图一】[7]。


分享了静坐冥想的科学实证与健康帮助,相信读者们会想进一步了解具体的静坐方法,也迫不及待地想尝试静坐了。

曾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咨询委员杨定一整理过全球各宗系统的静坐方法,在科普书《真原医》[4]中介绍了4个入门方法,公众号回复“静坐”可获取。


1.路易杰·冯塔纳.《长寿的活法》.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

2.https://www.mindful.org/can-meditation-change-genes/

3.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immunology/articles/10.3389/fimmu.2017.00670/full

4.杨定一.《真原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5. Wallace, R.K. 1991. The Neurophysiology of Enlightenment. Fairfield: Maharishi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62.

6.Wallace, R.K. et al. 1971. A wakeful hypometabolic physiologic stat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211(3): 795—799.

7.D’Aquili, E.G. et al. 1993. Religious and Mystical States: A Neuropsychological Model. Zygon: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Science. 28(2): 177—20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