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成为B2B产业转型的必然方向,笔者通过不同的切入路径,分析其利弊,以便梳理出正确的切入方法。
① 制造业数字运维
以维修管理切入,建立与维修通道匹配的维修外协和备件采购流程,是工业互联网切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要点:
重视运维管理的智能数据分析和决策应用,对内优化管理、提升运维能力,对外形成工业服务、B2B装备制造商、工业品供应商形成数据监督。
优点:
部署成本低,与制造业运维管理高度关联;
缺点:
制造业普遍不重视运维管理,推广难度较大,如何解决执行力是一个难点。
② 制造业工业物联网
通过感应技术,获取设备及系统的运行参数,与高级计算、分析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进而识别制造系统运行中的隐性问题,进而实施主动纠正(含预测性维修、预防性维修和改善维修),实现快速、安全、清洁、经济的生产运营,实现制造业绿色发展。
要点:
通过物联网技术获取设备、系统的数据,首先要求这些设备系统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对于价值不高、或者质量存在缺陷的设备和系统来说,这并不适合。
优点:
基于物理条件的数据分析,可以获得客观的决策依据,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从而减少非计划停机,提高作业系统能效。
缺点:
实施成本较高,且用户担忧主生产系统数据泄密,不利于推广。可在公用工程能源系统实施,前提是能源托管外包得到有效实施,或在物流系统得到推广。(运维主体发生变化,是工业物联网推进的必要条件)。
③ 制造业数字制造
作业线形态中,尤其是离散作业线、流水作业线,首先需要构建生产管理的数字系统,以约束其系统自由度,减少管理复杂度。
要点:
数字制造首先要改变的是以订单的优先级安排生产,实现月计划向日计划过渡,并在产业链中形成快速响应系统,提高产业链效率。
优点:
实时、全面、准确的管控,针对性强。
缺点:
实施成本较高,个性化较强,推广成本较高。
④ MRO工业品电商
MRO工业品电商,是指向制造业提供Maintenance维护、Repair维修、Operation运行相关,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不直接构成产品的工业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其产品包括维修维护相关备品配件、五金劳保、办公用品等。
要点:
相对于生产性物料有明确的计划性,由于制造企业运维以事后的应急维修为主题,致使用户需求缺乏计划性,MRO工业品电商需要在用户需求决策系统得以支持,方能有效解决供应的时效性。
优点:
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用户多一种渠道获得工业品匹配,相对于线下分级销售体系,用户更经济、更可靠的获得所急需的工业品。
缺点:
供应商通过线上渠道销售,由于线上的价格优势,势必会破坏线下的销售体系,并不能在预期上获得业绩增长,整体上甚至可能出现下滑趋势。同时会加剧线上线下的价格竞争,在原本低价中标带来的做假现象基础上,盲目的线上平台还会放大这种假冒现象,最终不利于B2B产业变革与制造业升级的基本诉求。
⑤ 线上共享服务
线上共享服务一般系指利用闲置的技术人员或服务机构,通过与用户线上需求下单,线上抢单,线下服务的模式。广义的线上共享服务,还包括线上知识交互。
要点:
切入制造业运维流程需要做到需求决策量化,或通过外包B2B供应商服务,以便于形成业务流,这要求对技术人员或服务机构有相关的资质论证能力。
优点:
制造业在设备遇到应急维修时或疑难杂症时,多了个渠道快速匹配适合的解决方案,以减少停机时间,保障生产运行。
缺点:
容易形成首单交易后,避开平台促成线下交易,且单纯的线上一般是以某一类服务突出,对于用户而言,不太可能在多个平台需求解决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容易造成“备胎”的状况。
⑥ MRO服务社区
MRO社区,系指介于B2B装备制造商服务与制造业自有维修之间的,中继级服务模式,是建立在工业园区周边或城市区域的社区级服务站点,包含了工业服务与MRO集采集供两项基本内容。
要点:
制造业运维能力提升,运维需求量化以及运维外包是MRO服务社区开展的基础,实现至少园区级规模,是MRO形成大规模定制能力和复制的条件,需要有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
优点:
本地化服务有利于降低制造业提高制造效率、降低运维成本,降低库存,是实现绿色制造与B2B产业变革的桥头堡。
缺点:
需要制造业具备数字运维和工业物联网的条件,只有量化和深挖制造业用户需求,方能维系MRO服务社区快速发展,样板工程建设成本较高,需要有园区级产业政策支持。
⑦ →⑧→②→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装备服务型制造转型(融合型)
实现服务型制造转型,获得用户价值提升与服务营收增加,对于关键装备制造业,这尤为重要。
案例取自树根互联
优秀的装备制造商,应具备可靠的产品、高效的设计与制造、附加值高的产品服务三钟特质。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装备服务型制造转型,应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体现:
1)包含生产控制、数字化设计、质量控制、智能生产线、智能运维的整体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2)面向产品提供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大数据分析,指导产品服务(诊断、维修)及其售后增值服务,以大数据开展租赁、共享、金融相关的产品商业模式创新;
3)基于产品的物联网大数据与智能制造大数据形成工业生产决策系统,以宏观分析制造与产品服务环节存在的隐性问题,实施以数据为决策依据的持续改进。
优点:
对于关键装备制造商而言,这不仅增加了服务性营收,更有利于优化产品、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是工业强基的有效载体。适用于适宜租赁的B2B装备制造业,如工程机械、物流设备等在行业中相对处于制造业外围装备制造商;
缺点:
不适合价值不高的装备制造业,对于制造业而言,因涉及数据安全等因素,用户不愿将数据共享。
⑨→⑧→⑤以数字研发为基础的装备服务型制造转型(分离型)
对于一般装备制造业,更依赖于第三方工业服务确保产品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获得服务。通过数字研发为切入口,通过数字服务连接第三方服务商,并将这些数据反馈至研发和售后服团队,将有利于提升装备制造业改进产品,提升服务能力。
要点:
产品售后服务需要有明确的识别设备、报修、响应和改进的流程和机制,如迈迪网所推出的迈迪码。
优点:
装备制造业以更经济的方式实现服务型制造转型。
缺点:
就最终用户而言,一般适用于流动性设备,或设备数量不多、且设备类型单一的中小制造业,推广难度较大。对于绝大多数制造业而言,并不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