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 2 型糖尿病是终生代谢性疾病,虽然已被证实可以实现缓解甚至是长期缓解,但缺乏其被治愈的证据。
近期,一篇发表于
Cell Discovery
的中国文章,首次报道了利用干细胞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治愈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糖尿病的病例。
患者为 59 岁男性,有 25 年 2 型糖尿病病史,2017 年 6 月发展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于 2019 年 6 月接受肾移植。由于低血糖和血糖控制不良对供体肾脏长期存活的不利影响,患者同意进行胰岛移植。
研究者利用患者血液 PBMC 重编程为自体 iPSC 细胞,并使其转变为内胚层干细胞(EnSC),体外再造胰岛组织(E-islet)进行肝内移植。术后第 11 周起患者完全脱离外源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剂量逐步减少,在第 48 周和 56 周实现彻底撤药,目前该患者已彻底脱离外源性胰岛素 33 个月。
比起单一药物,GLP-1 受体激动剂和 SGLT-2 抑制剂联用降低心肾风险的作用更明显
GLP-1 受体激动剂和 SGLT-2 抑制剂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以及心肾保护作用,被众多指南推荐用于糖尿病合并 ASCVD 以及 CKD 的患者。但联用这两种药物是否可以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目前尚不确定。
近期,一项发表于
BMJ
的队列研究,评估了联用 GLP-1 受体激动剂和 SGLT-2 抑制剂能否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严重肾脏事件的风险。该研究发现与 GLP-1 受体激动剂或 SGLT-2 抑制剂单药治疗相比,二者联用的心肾保护作用更加显著。但尚需进一步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以评估二者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临床中一般联合使用促甲状腺激素(TSH)和游离 T4(FT4)检测出未诊断的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如果仅使用 TSH 的策略可能会漏掉这些患者。目前尚缺乏对这一方法的有效评估。
近期,一项发表于
Clin Endocrinol
的研究评估了 TSH 和 FT4 在检测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中的临床应用。结果发现低 FT4 对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阳性预测值为 2%~4%。初级保健患者的横断面数据显示,低 FT4 在所有甲状腺功能化验报告中的被检率为 0.5%,提示低 FT4 对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预测价值比以前报道的要低得多。
从胰岛自身免疫到临床 T1DM,HLAII 基因多态性具有重要作用
1 型糖尿病(T1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的器官特异性疾病。在患者出现血糖异常和临床症状前,将经历胰岛自身免疫紊乱期。
近期,一项发表于
Diabetes Care
的研究探索了人类白细胞抗原 II 类基因(HLAII)与胰岛自身免疫从无症状到有症状的 T1DM 进展的关系。
研究者使用下一代靶向测序技术对 8 个 HLAII 基因(DQA1、DQB1、DRB1、DRB3、DRB4、DRB5、DPA1、DPB1)进行分型,应用 COX 回归模型来评估 HLAII 免疫原性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显示,DPA1*02:01-DPB1*11:01 和 DPA1*01:03-DPB1*03:01 与疾病进展呈负相关,DRB1*12:01-DRB3*02:02 和 DRB1*01:03 单独与病情进展相关。通过列举所有的异源二聚体,发现DQ和DP都与疾病的进展有关。结果表明,在胰岛自身抗体高危受试者中,HLAII基因多态性影响从胰岛自身免疫到 T1DM 的进展。
治疗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这种新药效果如何?
临床上降低甘油三酯和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水平仍然是一个未得到满足的需求。Olezarsen 是一种靶向 APOC3 mRNA 的 N-乙酰氨基半乳糖偶联的反义寡核苷酸(ASO),通过沉默 APOC3 mRNA 起到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
近期一项发表于
N Engl J Med
的随机对照 2b 期临床试验,评估了 Olezarsen 在中度高 TG 血症伴有高心血管风险,或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在心血管风险增加的以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的患者中,olzarsen 显著降低了甘油三酯、载脂蛋白 B 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且没有发现重大的安全问题。
运动被广泛推广为降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风险的主要非药物预防措施,然而众多研究显示运动对骨骼的益处在个体间差异很大,这种骨骼机械适应性的异质性在老年人或绝经后妇女中尤为明显,但其机制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