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宝马5系在海外已经发布了,它能不能接过现款5系的衣钵,继续压制对手呢?我没兴趣知道,作为技术男,我只关心新5系的车钥匙能不能给新7系的钥匙打个电话……
还没摸到车,你以为我对全新5系就就无可奉告?你们呐,图样图森破。没车开也难不倒我这个
键盘意淫老司机,世界上还有一样东西叫做官方技术资料。
当然,对着技术资料进行分析,未免有瞎子摸象之嫌,但就权当是我们试车之前的前瞻和预习吧。
全新的5系,有很多的技术是直接和现款7系共用的,尤其是悬挂部分。如果用官方新闻稿的口吻,就叫做“旗舰车型技术下放”。当然,技术归技术,实际能不能感受得到旗舰级的待遇,不用想都知道了。要是5系就有旗舰待遇,7系还卖不卖了?
不管那么多,我们还是来抽丝剥茧,一块一块地看看全新5系,都新在哪里了。
发动机阵营:入门的530i使用2.0T高增压发动机。代号B48B20的2.0T发动机,可以输出185kW/350Nm的动力。往上则是3.0T、可输出250kW/450Nm的540i,以替换目前的535i车型。
点评:我猜想,国内应该还会有更低功率版本,拉低5系的入门售价,来和奔驰E200刚正面,反正对于很多买5系的人来说,哪怕185匹都够了,不是谁买宝马都在乎动力的。
这就是藏在进气歧管里面的中冷器,几乎不占地方,也不增加进气管路长度(相比自吸发动机)
发动机紧凑化:非高性能版本全使用水冷式中冷器。宝马也在发动机模块化和紧凑化方面加速推进,新一代的B系列3/4/6缸发动机全部使用相同的缸径/行程就是其模块化的结果。此外,5系的4/6缸发动机,都使用了缩在进气歧管内的水冷式中冷器,省掉冗长的进气管路,减小发动机的体积。
点评:水冷式中冷器是大势所趋啊,不过这种设计冷却效率有限。君不见M4 GTS稍微再加不过20匹马力,就要洒水降温了,这就是水冷中冷器效率上限逼的。
变速箱:万年不变ZF的8AT。宝马的变速箱调校,就像稳坐武林盟主地位的高手,虽然各路对手变着法子来挑战盟主的地位,可这盟主就这么一招鲜吃遍天。
点评:虽然珠穆朗玛峰已经是全球最高山峰,可它还在每年长高一点。宝马和ZF每一款车换代都再搞点优化,你这样对手会很绝望啊。
别看我结构复杂,反正只要知道两个关键词:双叉臂、铝合金
前悬挂:全铝合金的双叉臂。双叉臂的下摆臂依然是宝马标志性的双球节设计,双球节设计使得前轮在转向时,能够改变车轮的主销内倾以及主销后倾的参数,从而获得更强的回正力矩,提升转向手感。
点评:这原本是宝马的独门绝技,现在很多宝马的竞品都争相效仿了。然而宝马还能提供细腻的转向手感,这一点奔驰奥迪凯迪拉克全都要服气。
副车架:几乎完全由铝合金制造。为了维持50:50的前后配重,被发动机压着的前轴,轻量化任务还是挺重的。用铝合金制造副车架,就可以起到明显的轻量化效果。
点评:进入中国会不会减配?我怎么知道。放心,袁老师的磁铁已经准备好了。
左边是现款5系,右边是新款5系,车轮架变了什么,一目了然。
转向节及车轮架:中心孔和PCD的小型化。以往宝马的PCD值是120,也就是锁紧螺丝孔所在圆形的直径为120mm,现在这一参数改成了112mm,加上中心孔直径也从72.5mm改为66.5mm,这直接使得车轮架可以做的更小更轻。112的PCD值,是欧系车的主流数值,大众系(包括奥迪、宾利,但不含保时捷)、奔驰、菲亚特集团(包括法拉利)。
点评:减重、紧凑化,宝马独有的120孔距要拜拜了。
后悬挂:从原来的整合式梯形摆臂改为5连杆。原本宝马的那套,这次的5连杆,实则也是从7系下放而来,结构、用料和全新7系看齐了。5连杆相比于现款车型的整合式H臂,可以为后轮释放出“转向”的自由度,显然是为新5系的整合式动态转向系统而准备的。
点评:悬挂结构对消费者来说其实是一个黑匣子,不用看结构,重点在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