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国内最大的医学影像专业平台,唯一拥有500例病例+征象及专题讲座
。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特邀作者:李先军主任
我是一名放射科医生,刚工作那些年朋友们为有我这样的朋友而感到自豪,看病就医一定来找我。
我义不容辞成了“导医”,带着朋友领着病人满医院跑,开假条、插队做检查、联系床位、找主管病床的医生给予照顾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地把精力都投入到本职专业工作中,也开始明白科室整体工作效率是多么的重要。看着登记室窗口排的长队以及候诊厅里黑压压的病人,自然而然的觉得给熟人插队做检查是不公平的事。
我不能杜绝走后门插队看病的情况,我能做的就是不会再去当“导医”。
保障放射科每台设备高效运行是科室主任最操心的事,因为坏一台设备,立刻就会导致大量病人积压,就会有更多的熟人、同事带人来插队做检查,就会引起正在排队久等的病人吵架甚至打架,或者去主管部门投诉我们科室和医生。
所以我不好意思再带我认识的人去别的科室插队看病或做检查了。
不再像以前医患关系和谐的时期,现在每次面对亲戚朋友和同学们对病情的咨询,我必须小心翼翼、苍白无力的做一些回答。
一方面是执业医师法的规定要求很明确:不能跨专业执业;另一方面是医学各自专业知识的快速发展更新,非本专业的医生不能掌握最新的专业规范,隔行如隔山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对于我常常回答的一些基础医学知识,亲戚朋友及同学不仅不满意,还倍加责怪,口口声声说“你只管说,不会怪你”;“就当是你自己家的事,你给我做决定吧”
朋友的父亲癌症晚期,我真心把这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对待,建议不要治疗了,但朋友的家人们把我骂的狗血喷头,“我们砸锅卖铁也要给亲人看病”,这种情况下,你说我的这个朋友以后还能是朋友吗?
而另一个朋友的父亲,因为得的肿瘤有系统的化疗方案和较好的疗效,身体一般情况也较好,我建议可以治疗,但很意外,不到三个月人over了,我又被骂的一文钱不值——不该听我的,最后人财两空。
还遇到一些其他的情况,使我不得不小心的对待“如何帮助朋友看病就医”的问题。
曾经有一次朋友在出差时鼻子大出血,急诊到医院止住血后返回本地,过了2天了来找我,说那个止血的耳鼻喉科医生告知他有鼻中隔偏屈要手术,问我怎么办?又说他这段时间很忙。我说既然很忙,你这个病应该可以择期手术。
他回去第二天午睡中鼻子再次大出血,醒来时发现枕头已被鲜血浸透……
太可怕了,我当时应该建议他去看我院的耳鼻喉科医生,让专科医生决定是不是应该马上住院手术,而不是听我的一句话“择期手术”。
还有一次,朋友打电话让我联系床位住进消化科,因为我的关系,消化科医生并没有给我朋友做全面检查,结果住院一星期之后病情加重,最后诊断却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这件事情问题又出在哪里?我在电话里为什么不询问病情、不问他是否看过医生?而是按一个不懂医的人的要求说住什么科就给他联系什么科住院?消化科医生给我面子,简化必要的住院诊疗程序,导致最后确诊时间延误。
我讨厌做“导医”,
我不愿带熟人插队看病或做检查,
我不能对朋友的病情咨询做“满意的答复”,
久而久之很多人就把我这个朋友弄丢了!
最闹心的是电话里要我帮忙开转院证,我说医院有严格规定,有层层审批程序,否则通过人情开出去的转院证,社保局年底审核将拒付医保费,还要追究到相关人员的责任……说着说着友谊的小船翻个底朝天。
想想心里不舒服:
以前帮助过你多次,你都忘了吗?
现在的医疗环境下满足不了你期望得到的帮助,你就不换个角度理解一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