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萨沙讲史堂
我就是作者萨沙。中国近代历史军事资深作家,已在国内外出版10多本相关书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2月的工作日好2毒!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我不小心拉在了男朋友脸上,我...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不是吧!瓷器也会开花?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不会做PPT没关系,只要你努力的找一个... ·  4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他是DeepSeek关键人才!差点留在美国…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萨沙讲史堂

98年前冯国璋去世:大军阀冯国璋和冯巩究竟啥关系?

萨沙讲史堂  · 简书  ·  · 2017-12-27 22:24

正文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四百九十期】(历史系列第197讲)

冯国璋和冯巩到底什么关系,是曾祖父和重孙子的关系。冯国璋是位极人臣的大军阀,冯巩确实一个社会底层说相声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听萨沙说一说吧。

稍微了解一些民国历史的,都听过冯国璋的大名。

冯国璋是民国初期最有名的军阀头子,和段祺瑞同属北洋三杰之一。

冯国璋的一生可谓位极人臣,常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服从袁世凯的领导。

袁世凯死后,冯国璋更是威风八面,曾经担任过民国的总统,也曾统帅数十万重兵。冯国璋称第二,怕是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冯国璋还是一个非常聪明狡诈的军阀。他本来是袁世凯的爱将,见袁世凯称帝众叛亲离,也迅速反袁以自保,最大程度保护了自己的利益。

有意思的是,冯国璋还是一个很喜欢敛财的军阀。

他去世的时候,留下的遗产惊人,现款、田地、股票之内高达300万大洋,还有大量房产。比如冯国璋故居,有厅堂屋阁四百余间,耗白银六十万两。

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个大军阀,他的重孙子冯巩却说起了相声。

这里也没有贬损的意思,冯巩老师看了别生气。

在旧社会,说相声的地位极低,和走江湖卖假药的、搞杂耍卖艺的差不多,属于下九流。因为社会地位太低,一般正经人都不会去做这行,宁可去做工。所以,从事相声行业的多是一些不务正业的人甚至是到城市讨生活的流民、农村的二流子之内。

用郭德纲的一句名言就是:说相声的没几个是好人!

曾祖父和重孙子的地位反差如此之大,怎么回事呢?

这也不难理解,家庭破败了呗。

冯巩出生在1957年,所谓富不过三代,此时的冯家早就不复当年。

冯国璋早在1919年就死了,起初他的子女还算争气。冯巩的祖父冯家遇,是冯国璋五个儿子中的老三,毕业于德国柏林工学院。回国之后,他仗着冯国璋的势力,在天津创办了多家银行、纱厂、油漆厂、发电厂等等,生意做得很大。

冯国璋死后,失去后台的冯家遇就走了下坡路,到抗战之前产业就倒闭了大半。

冯家遇有6个儿子,老三就是冯巩的爸爸冯海岗,北京辅仁大学教育系毕业。他的妻子是大学同学刘益素,也是一个名门淑女。

冯海岗不是商人,也没有什么太多遗产可以继承。

建国后,冯巩家就仅剩在天津民主道58号的一套老宅了。

冯国璋一生多次镇压革命:反辛亥革命、反二次革命、反护法运动等等,是标准的反革命。

于是,冯家自然被扣上了反动军阀家庭的帽子。

文革开始后,冯巩爸爸冯海岗因此倒了霉,在房管局的公职被开除,还押送回原籍河北改造。冯巩家也被赶出老宅,改住到大昌兴胡同的一个大杂院里。

冯巩的新家是一间仅有12平方米、连窗户玻璃都没有的小破屋。

不过,在这里冯巩一家人却得到了安宁。这里30多户都是靠卖苦力赚钱的底层老百姓,倒是没有什么政治意识。他们只从人的好坏来接人待物,觉得冯巩一家不是坏人。这里没有批斗、也没有政治歧视,冯巩回忆当年觉得心情很平和。

以前,冯巩出门有时候还被别的小朋友扔石头,在这里却有很好的小伙伴。

在这个大院中,冯巩度过了自己穷困的童年。

冯巩生活之艰苦,这是他曾祖父冯国璋绝对想不到的。

冯巩父亲工资停发了,每月还要家里寄去20元维持基本生活。

冯巩一家住在这个小破屋中,每月还要给15元房租。

当时除了最小的冯巩以外,三个哥哥姐姐都在内蒙古和甘肃插队,生活艰难。冯巩的大姐冯幸耘在甘肃,她后来回忆:甘肃粮食产量低,基本是各地调运过来的。当时条件很差,吃不饱。由于条件简陋,吃的馒头蒸不熟,吃起来还黏牙,青稞面吃了又消化不了,加上劳动强度大,就得了胃病。

为了接济这3个孩子,冯巩母亲每个月要寄给孩子们一些钱。

另外,冯巩家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七叔,也要花钱。

而全家有多少收入呢?只有每月80元。这是身为原天津市女二中老师,冯巩母亲的工资。

冯巩一家回忆:自打记事起,我们吃的就是粗茶淡饭,穿的都是补丁衣服。

为了省钱,冯巩去菜市场捡过菜棒子,也去工厂的土堆上捡过煤渣。

穷归穷,苦归苦,冯巩家还是比较乐观的。

冯巩的母亲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像钢铁一般坚强。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身为数学老师的母亲仍然积极工作、积极生活,年年被评选为优秀教师。

用冯巩的话说:“就因母亲工作上极其能干,冯家才避免了全家被下放农村的危险。 否则,我也就不可能走上文艺这条路了。”

此时的冯巩家已经是天津最底层的平民,儿孙也只能自求多福、各显其才了。

冯家祖祖辈辈没有人搞过文艺,冯巩却颇有些天赋。

少时的冯巩喜欢文艺,学习了京胡(在后来的元宵晚会上也表演过)、板胡等乐器,还光荣地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被特许批准进入了所在学校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70年代一次学校文艺活动上,冯巩很偶然的模仿了马季、唐杰忠的相声《友谊颂》,讲的特别好。马季听说有个学生说的比他还好,一时兴起亲自来看了冯巩的表演。看完后,马季认为冯巩非常有说相声的天赋,将他收为徒弟,还希望调到自己的单位。

遗憾的是,冯巩过不了政审这一关,调动的事情不了了之。

马季的指导加上冯巩的天赋,冯巩的相声说的越来越好,逐步有了名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