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条
#教师不得公开学生成绩和排名#
的话题冲上了热搜,话题来源于今天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6月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其中提到:
为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减少攀比、避免歧视,缓解应试压力,《规定》禁止学校、教师公开学生
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但是要求学校采取措施,便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绩等学业信息。
截至目前,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1.3
亿,网友讨论热烈。
“预见2066”:
公开又怎么样?这是让孩子从小接受不了客观现实吗?还有个词叫知耻而后勇,孩子知道落后会更加努力。
“我是苏叶”:
读书不看成绩看什么?排名怎么了?教育孩子正确面对,而不是掩耳盗铃!
“荒_唐大师cedar”:
不公开并不等于不让知道,规定的意思是私下给家长发成绩单告诉分数和排名,但是不会贴个大字报让所有人都知道,不是挺好的嘛?有什么问题嘛?
“arther-003”:
不公开成绩,是保护未成年人自信心的手段,私下告知有什么问题吗?你想被好学生歧视吗?以成绩判定一个孩子,是不是太片面?
到底该不该公布孩子的考试成绩?其实,
期末学业学分实行等级制,在杭州已经推行了十多年之久,杭州学生的期末评价报告上基本上看不到分数
。今年3月,杭州市凤凰小学“一张‘无分’成绩报告单的评价故事”还入选了教育部典型案例,被点名表扬。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是教育部第一次就未成年人保护制定专门规章,这个规章今天已经正式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50号。《规定》一共8章、63条,重点围绕“谁来保护”“保护什么”“如何保护”等问题,系统构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制度体系。
在“学校保护职责”的各条款中,有很多新的举措,比如,为营造生动活泼的教育生态、保护学生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常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再比如,为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减少攀比、避免歧视,缓解应试压力,《规定》禁止学校、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但是要求学校采取措施,便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绩等学业信息。
此外,《规定》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针对学生欺凌、校园性侵害等社会关注度高、对学生合法权益损害重大的问题构建了专项保护制度,完善了相应的防治工作机制。构建防治学生欺凌的规则体系,明确从预防、教育、干预制止到认定调查、处置等方面的防控具体要求,特别细化了构成学生欺凌的情形和认定规则,便于学校把握、运用。
同时,完善校园性侵害、性骚扰的防治规定,要求学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预防、报告、处置性侵害工作机制,明确了禁止教职工与学生谈恋爱等行为“红线”。
《规定》将于2021年9月1日起实施。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机构,推动建立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试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健全工作机制,为学校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更加全面、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支持地方、学校提升未成年人学校保护工作能力和水平。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林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