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回复“设计师”获取第三届中国医疗建筑设计师年会课件
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政务文化新区交汇处,总建筑面积281668平方米,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性教学医院。目前开放床位2387张,另外还有123张药物临床实验的一期病房床位。医院一期开设的实验用房是国家大力提倡的GCP临床研究病房。
医院于2008年开诊,数十年的发展,无论是在人才培养还是科研成果方面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医院的院徽设计也极具特色,由汉字草书“二”和阿拉伯数字演化而来,采用了蓝色和绿色两种颜色,这也是安徽医科大学校徽的颜色。中间为“日月”形态搭配蓝色十字架。日和月在东西方文化中和“医”密切相关,寓意医院的长久建设。蓝色十字架则是西方用于有住院部和综合医院的标识。这也展示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国际化标准为引领,建设特色鲜明的精品医院的美好愿景。
医学是有温度的科学,是关爱生命的事业,医院是实现这一事业的主要场所之一。一个好的疗愈环境能够最大效果地实现患者对生命的渴望,对医院的托付。在十余年快速发展的历程中,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经形成了极具自身特色的建筑理念和建筑格局。这也为众多同行业者和医建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范例。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诊于2008年,2009年完成一期1000张床位建设,2017年完成整个院区建设。
秉持
“阳光、生命、关爱、照护
”的建筑环境理念,医院放弃流行的曲线建筑规划,利用周边空旷的空间优势进行建设。一期规划分为两期建设,医院设计有三个主通道,中间预留三分之一的面积用于医院绿化建设中心花园,整个是四方规正的建筑,以保证建筑空间最大化利用。医院中间利用2万多平方米的面积建设玻璃顶的院接穿透,既是交通道,又是阳光房。最关键的是,在庞大的整体院建建筑中,有自然风流过,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疗愈环境的需求。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整体的设计装修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医院的
视觉形象系统设计
。在大数据、计算机和轨迹跟踪系统的运用尚未熟练的时候,医院通过人力做了完整的VI设计,并基于人流分析布点,完成了以数字编码为基础的分级导视系统。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管理模式的创新做了很多探索。
一是
修正了早期的院科两级负责制,
对员工采取综合目标管理,实行动态化的目标考核体系。
二是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医院设置了三层分级流动方式
。具体表现为:全员聘用,动态管理,类型流动;绩效考核,岗位倾斜,探索DRGS;人才梯队建设,传帮带,外引内培。
三是实行全外包服务
。后勤服务、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医院停车管理和餐饮管理全外包。在合作期内,让合作方的企业文化与医院文化相融。药品集中配送,改革后医院将药学部彻底分开。配药、院内物流、一线药师等工作全部交给两家集中配送公司。医院工作人员,硕士以上的做临床药师,指导临床用药和辅助临床用药,做药物流行病,同时开展药物临床实验工作。
四是数字化医院建设。
医院的数字化建设指导原则为:建设以管理为引领,以患者方便、医护快捷为评估标准的实用型信息化系统。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建设经过时间的发展其耦合方式的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大数据量的需要。
因此医院开展了第二期的规划建设,主要完成了四项工作:第一,完成了服务器虚拟化,目前医院有29台物理服务器和90台虚拟机同时运行,服务器运转速度非常快;第二,运用DRGS机制,大大提高了医院的工作质量,完成了真正意义上院内信息的互联互通;第三,对105个功能模块进行结构化升级;第四,对所有子系统进行标化。这几项工作完成后,医院的数字化建设系统数据是非常完整的。
医院为确保患者安全,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工作:以评审评价为抓手,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强化医疗管理核心制度;数据监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并且医院建立了不良事件网报平台,消除员工担心受到科室惩罚的顾虑。
医疗服务创新驱动安全发展主要就是安全+质量+满意服务。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了自己的学科评估,确定了优势学科。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以患者为中心,实行多学科联合诊疗,优化诊疗流程。同时加大对重点学科和人才的培育,为此医院设立了科技新星培优计划、“火花计划”等,设立科研助理等专职科研的人员,提升学科水平。让员工走出去,开阔视野,接受新鲜理念,多样化学习。
医院通过不断探索,凝练出
搪瓷缸拓荒文化
,成就搪瓷缸精神。经历四次三甲评审,凝练出
以院为家的奋斗文化
。通过JCI评审,给医院带来了国际标准的进取精神。
现在进入第二个“十四五”阶段,医院又重新开始转型发展。规模扩张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朝着突出特色化,个性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打造以项目带动专病,以专病带动专科,以临床研究带动学科发展,医教研协同高质量发展。
本文根据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鲁超,在CHCC2020建设大会“全国大型医院长远规划与可持续发展院长高峰论坛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专题论坛的《新时期医院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演讲整理而成,经过专家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