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秦朔老师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做《解读荣耀:中国好产品是怎么说话的》。读过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文章看似在谈论荣耀与赵明,其内涵却更多指向了手机市场背后的大规律、大现实以及一些我们不愿意面对却不得不面对的市场必然。
手机产业作为互联网产业的支撑、数码产业的中坚,以及牵动9亿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的民生行业,其背后的宏观波动远比表面上看起来更加诡谲和汹涌。(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我一直认为,媒体解读手机产业始终有个误区,就是被层出不穷的营销中心论给误导了方向。
低价免费、饥饿营销、线下渠道打法,甚至在发布会上说相声,都是非常好的噱头。噱头会吸引大量目光和话语,但同时也把行业背后的真相和趋势掩盖了起来。
手机行业到底拼什么,真的需要重新思考一下。
【手机市场的维度扩建,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生态场属性】
手机品牌,尤其是互联网手机品牌,其实都是一个新生市场中的初生儿与新选手。即使一时风头无两的品牌,也都只是占据了一时的先手。因为整个市场其实长时间处在跑马圈地的布局阶段,而一旦用户存量和市场初始效能释放进入了拐点,就会引发整个市场的大洗牌和大调整。
如今的手机行业,仿佛已经临近了这一个变化的“奇点效应”。智能手机的高需求性和高捆绑性,可以说是史上任何一种商品都没有达到过的峰值。但就是因为不断的维度扩张:包括用户扩张、产品形态扩张、用户需求扩张以及销售网络扩张等等,这个产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场。
无数品牌输出、产品供应和用户需求,把这个生态场催化到了复杂而脆弱的程度。由于市场挤压力的过剩,也给整个手机生态随时带来行业洗牌的风险。
比如说互联网手机运行的几年中,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品牌的快速爬升,以及借助饥饿营销和低价高参数战略进行的市场突围。
一度有人认为,这种事实上违反商业规律的行为是互联网带来的全新可行性,并为之起各种好听的名字。但结果如何呢?小米在海外市场受阻和市场占有量大幅度衰退后,开始放弃饥饿营销和纯线上玩法,更多贴合传统手机市场形态。而乐视一度以硬件免费打开的市场拓点,也因为整体生态面临的资金链问题开始断崖式下滑。
曾经饱受行业关注的ZUK,更是在近期直接宣布退出历史舞台。这都证明了,以短平快战略攻占市场的命题在手机行业中并不可取。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可取的是什么呢?秦朔老师的这篇文章,就是在讨论这个严肃而深刻的问题。
【占据核心与拓展宽度,一个物种如何适应物竞天择】
智能手机产业究竟靠什么驱动,互联网手机品牌究竟如何升级,这个看似平面化的问题其实蕴含着对整个产业一种有机而立体的认知驱动。比如最近大家都在探讨荣耀如何通过稳扎稳打的方式达到了互联网手机出货量第一,并且在好评度与推荐度上居高不下。
这个话题背后隐含着的,就是对整个产业的一个深层次认识。我们知道,在巨型生态化的产业体系当中,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有高度和广度两个概念的。一般来说,高度是指一个企业的战略控制点:比如原材料控制、生产工艺控制、市场营销控制、大客户控制等等,这些制高点决定着企业的生存能力和产业壁垒。保证了企业在复杂的环境中可以生存。
而产业广度,是指企业不断扩张自身宣传、销售、产品覆盖、异业合作等端口等能力。一个只能不断深吃已有市场的企业,是注定无法做大做强的。只有不断进化,不断完善,不断去占领更大市场、更广空间,甚至以地球为战略覆盖目标的企业,才能在未来不断突围。
具体到手机行业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荣耀就是在占领着这两个突围路线。一方面牢牢占据质量、研发、品牌和营销网络等制高点,一方面不断扩大市场受众人群,在国际化、年轻化、品牌营销上加大对合作伙伴的赋能和全方位进击。
从这两方面看,荣耀今天的胜利来自于对整个体系根本逻辑的精准把握上。
物竞天择是基本的生态,但把握了生态的核心点和出路,一个物种就可以在生态淘汰的规律中存活、发展、壮大起来。
【战斗中的动态成长,互联网手机品牌的荣耀之路】
那么手机企业应该如何把握这种成长的时机和节奏呢?秦朔老师与荣耀总裁赵明的对谈中,我们可以通过荣耀来把握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战斗。
市场竞争的反复涌起和淘汰赛白热化,基本可以说是互联网手机品牌今天面临的根本特性。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那么与其自筑城池,不如开放自己投身入巨大的产业变革与行业竞争之中。只有加强自己全方位的话语能力、输出能力、品控能力,才能在始终激荡的警钟中保持高度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是良性而持久的,比所谓弯道超车带来的短期风口要有益许多。
我们可以观察到,荣耀在创生的几年间,在重度投入的研发实力、高要求的品质测试端,以及与消费者的紧密联系、反哺渠道的势能释放上都做得很好。真正可以说达到了软硬兼施、内外兼修。而且聚集了良性的生态合作伙伴,建立了全面的产业关系网。
这种聚合化且主动迎接竞争的战略手段,让荣耀开辟出一条全新的手机之路。而荣耀一家的成败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手机市场的更深处,看到动态成长的手机产业矩阵空间。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扫码关注。预告:多元化直播
点"原文"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