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由大众进口汽车途锐特约,凤凰网与投中信息联合主办的致敬时代创变者——2016年度华人经济人物盛典创变·新声全国巡讲北京站活动成功举办。
现场嘉宾就“人工智能”展开深度讨论与分析,嘉宾们一致认为,在中国,AI领域出现独角兽是个大概率事件,但前提是一定要能够掌握数据流量;同时,他们预言,未来5年,AI领域还将至少出现两个千亿级市场!
供稿|凤凰网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人工智能将终结移动互联网?
在乌镇举行的互联网大会上,关于人工智能对移动互联网的影响,百度和腾讯的两位领导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会终结移动互联网,马化腾则持相反意见。这位互联网大佬对立的观点,也引起了各方的热议。
蓝驰创投投资总监叶丹
叶丹(蓝驰创投投资总监):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投入较大,他们通过布局希望更早一点拥抱人工智能;而腾讯更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它在这一领域还在连接传统企业,还有新的模式在创新,所以他们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实际上,很多传统企业,还是有很多发展空间的,也在不断尝试做新的连接和新的模式,还是会产生很多创新的,所以这两件事情并没那么矛盾。
郭娜(慧影医疗合伙人):人的思想,永远比行动要快很多。越是简单、单一、极端的口号,越是容易传播和标新立异。
经过分析你会发现,去年最流行的是移动互联网,之后是分享经济、O2O,到了今年人工智能开始唱主角。
做企业,你的积累并不会有社会思潮这么快,也许你做的事情已经跨越了好几个维度,但是你依然很难说,人工智能就不需要移动互联网了。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数据要从哪里获取?如何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
董登岳(北京身临其境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CTO):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网并非是一个矛盾的东西,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很难保持飞速发展,因为人工智能最核心的两个要素是算法和数据。正是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这些公司才能获得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数据。
纵观整个世界,做AI最厉害的公司,并非大家一直推崇的微软、IBM,实际上是去Facebook和谷歌,为什么?因为只有这两家公司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数据,如果没有数据,人工智能就是无水之源,没有任何意义。
毋庸置疑,移动互联网会促进整个人工智能更快、更高效的向前发展,两者之间并不会产生相冲突和矛盾的关系。
AI领域将产生2个千亿市场
在乌镇发布的全球AI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范围内,面向AI的投资超过1200次,投资规模在100亿美金左右;在中国,2015年AI投资规模是12亿人民币。BBC有一个预测,到2020年,AI市场规模会达到183亿美金,以中国现在的状况,距离5年之后的全球水平会有10倍的差距。AI会不会是下一个风口?会不会是下一个资本蜂拥而至的方向?
叶丹:以我们的投资逻辑, 说中国投资金额只有12亿肯定是错的,至少是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
从选择投资逻辑来讲,投资人和创业者看问题的角度是相似的,我认为两个维度:
维度一:技术的突破性。不管是听觉、视觉还是其他领域的能力,他们自身在技术上的突破,以及同场景结合的突破,是资本或者创业者最容易进入的时间节点。
维度二:钱的味道有多重?市场本身是不是有足够挣钱的空间?这两个逻辑下来,大家是不是能够理解当下无人驾驶会这么火的原因?如果无人驾驶能够成为现实,汽车行业在全球将会有多大的市场?中国当下一年至少有2000万台新车,1000、2000万辆二手车,毫无疑问,(无人驾驶)这个市场将会是千亿级、万亿级的大市场。
医疗影像也是如此,这也是我们特别看好这个方向和团队的原因所在。医疗影像在中国已经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每年光医疗影像设备销售就有一千亿的份额。
如果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能够稍微有些突破或者稍微渗透一点,这个市场必将是一个百亿级至少几十亿级的市场。
所以,AI背靠的这个行业跟钱有多近,这个行业的商业化就有多大的潜力,而这恰恰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商业价值,简单来说,就是技术的先进性与商业价值两个结合点。
慧影医疗合伙人郭娜
郭娜:投资和做企业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投资要看回报周期有多长,要根据回报率的高低来决定是不是投资。如果回报周期短,可以考虑先投一个离钱比较近的,商业化更快的。
如果你不是要做一个十亿级或者百亿级的公司,而是打算做一个千亿级的公司,你要有足够的耐心,看到它变成一个非常大的爆发。这跟树是一样的,长得快就是草,长得慢就是树,这个事情一定存在一个本质问题。
人会对近期过度乐观,对远期过度悲观,就投资本身来说,根据情况和价值投资,是永远都没有错的。
投资一个公司
最好先摸清他的团队
郭娜:如果你要投资一个公司,最好先摸清那个公司的团队。这是在中国投资和美国投资很大的亿区别,在美国你可以投资一个天才,这个天才可能算法很好,也可能技术非常好,等他把事情做的很好以后,他可能会被大公司并购,或者他会得到一个更大的回报,这就是为什么乔布斯、Facebook可以在美国爆发的原因。
中国整体的商业环境决定了,你在创业早期一定要确保自己能够生存下来,要有一个市场观、客户观,这样的决定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说还是需要去平衡的。如果你投了几个特别牛的技术团队,你要么帮他把资源补起来,要么帮他把市场补起来,短期如果没有好的商业,就会有很大的风险。
另外不要太迷信,再好的团队,如果不努力,不去拼,也很难成长起来。运气这个事情,在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的成功当中,确认挺重要,但依然要保持平常心。
如果没有数据
AI领域很难出现独角兽
有人说AI这个领域,不可能出现独角兽,怎么看这个结论?
叶丹:这个论断太绝对了,刚刚我们讲了很多关于AI的市场潜力,以及它的广阔市场前景。当然,如果只是做AI算法的公司或者团队,自然很难做成市场独角兽,也不符合被投资的标准。
但是,在将来,像谷歌、Facebook或者腾讯这样的公司,不管是跟AI技术结合来保持它的高速增长,还是在某些领域,像医疗影像、金融智能投资或者像其他的无人驾驶领域,AI领域还是会出现独角兽的,即使不能说是板上钉钉,至少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比如我们一直称道的像科大讯飞,其实它早就已经远远高于这个公司了。
郭娜:我一直觉得独角兽这个东西是个伪明题,你只能说你是一时做得比较好。我个人比较佩服中国的两家公司——华为和腾讯,当然还有其他公司做得也非常好。
前两天刘晓峰(投资了映客)跟我说,他特别害怕腾讯,当你做映客4.0的时候,可能腾讯还不如你,但是你不知道哪天腾讯就做了映客8.0甚至是10.0,然后就把你打败了。
所以,一旦你选择了做企业,你就要做好长期去跟趋势赛跑、跟技术赛跑、跟人才赛跑,跟所有东西赛跑的准备。
北京身临其境副总经理兼CTO董登岳
董登岳:我觉得,人工智能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大的企业,但这取决于这个企业最终能获取多少数据,如果没有数据的话是很难成长为一个独角兽这样规模的企业的。
预计,明年AI+口号会喊的到处都是,因为从O2O、互联网+、VR+一路听到各种+,+到这头了,到明年又没什么亮点了,总得开演唱会,这演唱会来点概念,这AI+会喊得到处都是,到时候可能很多披着AI这个皮的公司都会跑出来,但是这些公司不会真正将来成为独角兽,成为独角兽的肯定还是得非常了解AI。
谁是AI互联网时代的主导者
谁主导AI互联网,谁就是下一个BAT。
但这地方有一个极为关键的点被惯性思维掩盖了,那就是未来并不会有 Windows 也不会有Android,而只会有软硬一体的产品。所以,未来的BAT很可能从硬件产品厂商中首先诞生。
我们假想一下这样一种情况,Oculus Rift、索尼和 HTC Vive 最终成为极为流行的 VR 设备并占据60% 的市场,剩余的市场份额被其它小厂商瓜分。那么这时候这三家厂商那家会愿意把操作系统让出来或者把应用商店让出来,成就一个微软或者 Android 而自己变为纯粹的设备制造商吗?没有一家会这么做,这相当于自己春天辛苦种地,但秋天的时候则把收成免费让给别人。每一家都会用尽一切办法确保自己能够主导生态,拿到最大利润。引申一步那就是,不会再有微软、不会再有 Android 、不会再有联想和 Dell,有的只是一个个或大或小的苹果。
历史的惯性给了很多人一种错觉,总是觉得过去的模式会被重复,但实际上过去的商业现实已经深刻的教育了所有参与者,没人想成为单纯的做壳、做销售的公司。硬件产品开发者已经认识到做产品的核心不是销售数量而是把握品牌和生态,没粘性的销售数量只有短期价值。
这导致很多现有互联网公司的硬件产品打法驴唇不对马嘴。互联网时代核心的盈利模式是广告和游戏,特征则是前端不赚钱后端变现。这导致互联网公司对赚取前端利润不感兴趣。比较下述两种打法:
一种是从高往低打,在新品类的初期不追求低价和销量,而是打磨产品追求美誉度,理想结果就是品牌即品类。
一种是从低往高打,在新品类的初期就做便宜的产品,期望能够累积数量,形成有价值的入口。互联网公司的后端变现思路导致他们做硬件的时候会选择这方式,因为低价数量会多,所有市场数据也确实证明低价数量会多。
但在做有科技含量的新品类的时从低往高打其实会完败。我们拿这种思路和 Rokid(从高往低打的代表)进行比较就可以把事情看的更清楚。
从低往高打做出的便宜智能音箱确实可能多卖一些,比如30万台。从高往低打的 Rokid 显然会卖得少比如几千台或者几万台。但这个时候市场并没有启动,所以即使多也不存在迅速占据市场的可能。再往下便宜的产品由于产品体验限制(你不可能在新品类上做出即便宜又体验好的东西)会被用户迅速抛弃,人们不再记得还有这么一款产品。Rokid 虽然也没卖几台,但 Rokid 已经累计了它的品牌价值,甚至已经代表了这个品类,如果智能音箱真的起量,它就可以迅速推出中档的产品占据市场份额。
我们仍然很难猜测谁是 AI 互联网时代的成功者,但如果上面说的两点(成功的产品玩家会控制生态而不是把操作系统、应用商店等开放出来,互联网公司秉持硬件低价抢入口的思路不可能改变)同时成立,那曾经成功的思维模式正在成为下一步的障碍。
(部分内容引用自亿蜂(ID:yeebee_china)《AI 互联网就要到来:BAT、微软、联想们危险了,而你不需要上班了》)
▲ 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陈功看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