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逻辑】:解读当前经济现象,剖析背后经济本源,寻找宏观与微观的必然逻辑,只做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的深度阅读,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宏观研究,产业链调研,产业链基本面深度研投,致力于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最具价值自媒体平台
摘要:通过分析2007—2016年国际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变化发现,近10年来价格波动经历了暴涨期、暴跌期、反弹期和下行期4个阶段。在剖析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价格波动与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一些非传统因素直接相关,并对未来农产品价格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变化和价格波动对中国国内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近10年来,国际农产品市场受金融危机、生物质能源、极端天气、投机资本等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农产品价格呈现出阶段性大起大落、整体波动下行的趋势。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农产品贸易的背景下,认识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特点及原因,研究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意义重大。
1 近10年国际农产品价格走势
近10年来,国际农产品价格变化可分成4个阶段(图1):一是暴涨期,指2007年初至2008年中期,主要农产品价格迅速攀升至最高点;二是暴跌期,指2008年中期至2009年初,农产品市场价格呈现“断崖式”下跌;三是反弹期,指2009年初至2011年,国际农产品价格触底反弹;四是下行期,指2011年至今,价格呈现波动下行趋势。
图1 2000—2016年名义价格指数和实际价格指数走势
Fig.1 Trends of nominal price index and actual price index, 2000-2016
1.1 2007年初到2008年中期迅速攀升至最高点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产品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基本上处于一个相对宽阔的幅度之间,价格暴涨的持续期逐渐缩短,平稳期增长,价格波动区域平缓[1-2]。从2006年底开始国际农产品价格呈现上涨趋势,2007年各主要农产品价格暴涨,到2008年初期及中期,一些大宗农产品价格已达到历史峰值。大米、小麦、玉米三大谷物价格分别在2008年5月前后达到最高点,比2007年1月分别上涨2.0倍、1.3倍和0.8倍(图2)。大豆、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等油籽和植物油产品在2008年中期迎来两轮上涨。以大豆和豆油为例,2008年2月达到历史次高值,分别为521.7美元/t和1 361.1美元/t,后期略有回落,大豆在2008年7月创历史新高,达到555.3美元/t,豆油在2008年6月创历史新高,达到1 416.1美元/t(图3)。
图2 2007年以来三大谷物国际价格变动趋势
Fig.2 International price trends of three major grains since 2007
数据来源:国际商品价格数据网
图3 2007年以来油籽、植物油国际价格变动趋势
Fig.3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prices of oilseeds and vegetable oils since 2007
数据来源:国际商品价格数据网
1.2 2008年中期至2009年初“断崖式”下跌
2008年中期开始,国际农产品价格在达到最高点后开始快速下跌,FAO价格指数在2009年2月跌到最低点,跌幅超过36%(图4)。以大米为例,其国际价格在2008年5月达962.6美元/t的峰值后迅速下跌,12月为583美元/t,短短半年内跌幅达39.4%,月均下跌6.9%。其他大宗农产品均表现出相同趋势(表1),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羊肉分别在2008年11月、2008年12月、2008年12月、2009年3月、2009年2月达到价格低点,与最高点相比,分别下跌51.1%、47.9%、42.5%、32.3%、24.4%,月均分别下跌8.5%、10.3%、10.5%、3.2%、5.4%。
图4 2007年以来食品价格指数与原油均价趋势
Fig.4 Trends of food price index and crude oil price since 2007
数据来源:FAO、IMF
表1 2008年中期至2009年初主要农产品阶段价格及波动幅度
数据来源:羊肉价格来自FAO-FPMA数据库
1.3 2009年初至2011年触底反弹
主要农产品国际价格在2009年初探底后触底反弹,部分产品小幅震荡。如大米价格在2009年5月以556.2美元/t触底后小幅反弹,12月涨至624.8美元/t;2010年6月左右又回落至474美元/t。到2010年中期,以粮食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强劲反弹,尤其是小麦和玉米反应剧烈,2011年2月国际价格较2009年9月的低点分别上涨84.2%和1.1倍。大豆、豆油等农产品价格也一路飙升,从2010年6月起连涨9个月;棕榈油、菜籽油价格在2011年1月已逼近金融危机期间的最高点。食糖价格在2011年1月达到650.9美元/t,棉花价格在2011年3月达到5 147.6美元/t,远超金融危机时期的价格并达到历史最高值(图5)。
图5 2007年以来棉花、食糖国际价格趋势
Fig.5 International prices of cotton and sugar since 2007
数据来源:国际商品价格数据网
1.4 2011年至今价格波动下行
2011年以后,全球农产品价格开始回落,表现出偶尔波动、整体下行的趋势。FAO名义价格指数和实际价格指数均呈明显下跌态势(图1),而月度价格指数在2016年1月为149.3,逼近金融危机后143.0的最低值,比2011年6月的最高点下降85.9个点,下跌36.5%。大米、小麦、大豆、禽肉、奶粉、羊肉等世界主要农产品2016年价格均为该阶段最低值,其中大米在2013年连跌10个月,年底略有回升后在2014年又继续缓慢下跌;小麦继2015年9月达到每吨200美元后又继续下跌,在2016年8月跌破该值;禽肉在2016年3月已回落到2007年初的水平;奶粉、羊肉在2016年底略有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图6)。
图6 2011—2016年主要农产品年均价格
Fig.6 Average annual prices of maj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2011-2016
数据来源:FAO-FPMA价格数据库,其中各产品分别以泰国100%B级大米、澳大利亚小麦、美国1号黄大豆港口价、澳大利亚牛肉、巴西禽肉、欧洲和澳洲奶粉平均、新西兰羊肉的价格计算
2 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及原因
2.1 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的规律
农产品首先是一种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导致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供给角度来看,由于农业生产周期性较强,农产品供给在短期内一般难以调整,当自然灾害发生、供应暂时性短缺时,就容易引发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加上全球农业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农产品出口往往集中在少数国家或地区,如果它们出于某些原因减少出口,国际市场供应突然减少,就会引发价格的剧烈波动。从需求角度来看,农产品的需求分为食用消费、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等方面。世界人口的缓慢增长决定了农产品食用消费和饲用消费不会出现突发性、大规模变动,即使发展中国家由于膳食结构调整增加了对肉奶类蛋白质产品的需求量,但这个需求量的增长也是缓慢而平稳的。因此,农产品的食用、饲用消费需求一般较为稳定。工业消费主要是与生物能源的发展紧密联系。原糖、玉米、油籽等产品可以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因此生物燃料的生产量决定了这部分农产品的工业消费量。由于生产成本高昂,生物能源发展一般受各国政策推动,如果某些国家在原油价格高企的年份出台政策促进生物能源生产,则将导致工业消费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随之带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除了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外,很多非传统因素也会影响到农产品价格,如原油价格的波动、美元指数变动以及投机因素。原油价格主要从原材料和生物能源两个方面影响农产品价格;一是农膜、化肥、农机所需的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挂钩,原油价格上涨时造成农产品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二是生物能源的发展打通了石化燃料和生物燃料两个市场的联动性,原油价格上涨会刺激各国政府出台政策促进农产品向燃料的转化,助推农产品价格上涨。美元指数走势与价格波动紧密相关。在美元升值时,以美元为主要结算单位的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随之下跌。投机因素在农产品价格波动中的影响不可忽视。随着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约束有限,导致国际投资基金开始自由进出农产品交易市场。这些投机性交易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农产品市场的暴涨和狂跌正好为它们创造了机会。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动在期货市场上的影响会被放大,造成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
2.2 各阶段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原因
2007年初至2008年中期价格暴涨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供需失衡。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粮食消费结构调整拉动了农产品需求的强劲增长,而受不利气候影响部分农作物减产,2006年粮食等农产品供求关系紧张,世界主要农产品库存下降(表2)。二是原油价格高位运行。生物能源的发展打通了农产品和能源之间的价格通道(图4),原油价格高企促进了生物能源发展,拉动了对生物能源原料——糖料、玉米的消费,带动了农产品价格上涨。三是投机资本炒作。2007年上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对全球金融市场形成冲击,导致“热钱”加速流向商品期货市场,促使农产品价格快速攀升[3]。四是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农业生产中需要投入柴油、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等石油制品,原油价格持续高涨推动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从而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增长态势。
表2 2003/04—2015/16年度全球主要农产品年末库存量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2008年中期至2009年初农产品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投机资本撤离商品市场。美国国会在2008年6月共召集了10余次有关原油和农产品价格的听证会,要求强化监管,严厉打击商品市场的投机行为。“热钱”流出商品期货市场,国际农产品价格快速下跌。二是原油价格狂跌[4]。原油价格从2008年7月的每桶132.6美元跌至2008年12月的每桶41.5美元,跌幅为68.7%,带动农产品价格下跌。三是美元指数大幅攀升。美元升值导致以美元结算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随之下跌。2008年12月美元指数平均值较7月上涨14.4%,助推农产品价格“断崖式”下跌。
2009年初至2011年价格反弹的原因主要是:一是主要粮食出口国减产。库存水平过低和全球粮食供求偏紧是本轮价格上涨的基本面因素。2010年严重干旱天气导致俄罗斯等主要粮食出口国大幅减产,全球粮食生产再次下滑,谷物库存消费比降至22.5%,其中玉米库存消费比降至14.6%。二是生物能源快速发展。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石油价格平稳上升,在各国支持政策的推动下,生物能源又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美国生物乙醇产量高达130亿加仑,消费玉米1.2亿t,占同期世界玉米消费增量的64%。三是部分国家限制出口。受极端干旱影响,一些国家采取出口限制措施,俄罗斯禁止谷物出口,印度限制棉花出口[5],还有乌克兰、巴基斯坦等国也限制小麦、大米、大麦、玉米等重要农产品出口,导致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产品数量减少,助推价格高涨。四是美元贬值。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和低利率政策的影响下,美元贬值加剧,导致了以美元结算的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
2011年至今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下行的原因主要为:一是全球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经历2011年前后的粮价上涨危机后,全球各国农产品产量恢复性增长,多数年份产量增速略高于消费量增速,谷物库存消费比始终高于FAO设定的17%~18%的粮食安全警戒线水平。二是原油价格下跌。2014年后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由2014年8月的108.4美元/桶跌至2014年12月的47.5美元/桶,跌幅达56.2%,2016年1月进一步跌至29.9美元/桶。三是消费需求不旺。农产品需求一般分为食用消费、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等方面,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导致全球农产品食用消费平稳增长,膳食结构调整在发展中国家的增速也开始放缓,饲用消费的增长不会带来农产品短缺状况的出现。而各国调低生物能源生产目标或出台乙醇混合量上限政策等因素导致工业消费也随之放缓。
3 未来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趋势展望
2011年以后全球基本未出现极端天气,2015—2016年的厄尔尼诺现象虽然导致部分农产品减产,如食糖、棕榈油等,但由于前一阶段全球农产品产量增速持续高于消费量增速,加上原糖连续5年供给过剩,谷物、棉花等库存高企,因此天气因素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影响有限。农产品供给充裕,而消费需求以较低速度缓慢增长,表明国际农产品市场供需基本面总体将保持宽松。再加上原油价格低位运行,美元指数自2013年以后持续走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将维持低迷状态。
分产品来看,根据OECD-FAO预测,大米、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产量将会继续稳定增长,到2025年分别比2016年年均增长1.2%、1.0%和1.5%,而同期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1%、0.9%和1.2%;大米的库存量到2025年较2016年有所下降,但小麦、玉米库存还将进一步增长。油籽和植物油情况类似,产量增速高于消费量增速,供需维持宽松态势。原糖价格在2016年下半年有所提振,但随着对巴西等主产国生产利好的预期,2017/18年度全球糖市仍处于供应过剩状态,未来库存量还将增加。棉花产量平稳增长,但前一阶段巨大库存需要消耗,到2025年库存将有所下降。猪肉、牛肉、羊肉和禽肉到2025年的产量与消费量增速基本一致,供求基本面呈现紧平衡。除非发生极端天气引起作物严重减产,否则出现价格再次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将在新的均衡价格附近低位运行。
欢迎投资总监,宏观研究员,大宗商品各产业链研究员入群(汇聚全国3000名公募,私募基金经理,3000名产业链高级研究员,1000名宏观研究员,10000名大宗商品现货商)
加群可点击原文阅读,填写相关信息后,添加微信:lzc_0126
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