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国家周刊
传播财经正能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  从成分升级到场景革命:抖音护肤白皮书揭示20 ... ·  12 小时前  
第一财经  ·  判罚8000多万!抖音副总裁回应抄袭案 ·  15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预测破160亿元!光线传媒一度20%涨停 ·  昨天  
经济观察报  ·  宁德时代递表港交所 ... ·  昨天  
央视财经  ·  特斯拉,大消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国家周刊

比亚迪启动30亿元教育慈善基金,聚焦培养下一代工程师

财经国家周刊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1-01 23:14

正文


12月30日,比亚迪在深圳总部举行了30亿教育慈善基金启动仪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与来自全国的35所高校代表及28所科技馆、博物馆代表共同启动比亚迪30亿教育慈善基金捐赠。

1

连续16年为母校捐赠奖学金

王传福毕业于中南大学,这次30亿教育慈善基金启动仪式上,王传福动情地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他表示自己很幸运,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找到了一生奋斗的方向,也深深地为母校感到自豪,感恩导师李国勋,引领他入行,开启了电池材料研究终身事业。王传福还在现场感谢了中南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以及曾经授课的老师们。

曾经被人撑过伞,也想替别人挡雨。王传福从2009年开始,就连续16年为母校捐赠奖学金,累计捐赠达1042万元。此次,王传福更是向母校及另外34所高校一起,捐赠30亿元的教育慈善基金。


2

慈善之举,并非偶然

启动仪式上,王传福表示,如果没有科教兴国战略,就不会有比亚迪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今天,比亚迪感恩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感恩各大高校培养卓越人才。比亚迪捐资30亿聚焦教育慈善,用于高校奖学金及新能源技术科普,助推中国科教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为一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比亚迪始终秉持着“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从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掌握,到达成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科技的力量和创新的智慧。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比亚迪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比亚迪敢于重用应届大学生,28年来从未中断应届大学生招聘。公司的不少管理人员都是从当年的校招大学生中脱颖而出,这充分体现了比亚迪对人才的尊重和信任。

比亚迪从一个小电池厂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其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多年在国内夺冠,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10月,比亚迪单月销量突破50万台,创下中国车企月销纪录、刷新全球车企的新能源月销纪录。作为达成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比亚迪取得第一个500万辆成就用了15年,而第二个500万辆只用了15个月。

在比亚迪,最引以为傲的企业文化当属“工程师文化”!王传福曾表示,自己首先是一名工程师,然后才是一名企业家。他甚至说,“即使我们所有财产全部消失,只要工程师还在,就随时可以东山再起”!正是凭借“敢想、敢干、敢坚持”的工程师精神,比亚迪才得以从电池行业起家一跃成为电子产业领域的黑马,再“破圈”进军汽车行业,投身电动化革命,推出包括刀片电池、DM-i、e平台3.0、易四方、云辇等创新型技术。可以说,比亚迪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工程师的创新努力。

在当下社会,不少企业尚在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窄巷中徘徊,比亚迪却脱颖而出,用行动诠释了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相辅相成的真谛。它以慈善为纽带,将自身的科技优势、产业成果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既回馈了多年来支持其成长的社会各界,又在教育领域埋下科技创新的种子,初心只为启蒙和教育下一代工程师,也为企业持续发展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的进阶培育了土壤。

3

以人为本,比亚迪的教育接力

人才是比亚迪最宝贵的财富。 近两三年,比亚迪招收的应届大学生数量超过5万,硕士博士占比接近70%,研发人才占比接近80%。 比亚迪通过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的“教育接力”。 目前,比亚迪超过一半的高管和技术骨干从应届生培养而来,拥有数量庞大的近11万工程师队伍。

2017年,比亚迪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启了博士后人才培养的新篇章。近7年内,比亚迪逐步形成了深圳、重庆、西安“三站四基地”的博士后培养格局,联合全国15所一流院校、35个一级学科,邀请包括3名院士、10多名长江学者在内的超1000名一流导师,累计培养了将近1600名博士后。目前,比亚迪博士后在站人数近1400人,出站留存率高达100%。这为比亚迪攀登新能源技术高峰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


比亚迪更以人文之暖呵护每一位追梦者,为年轻员工筑起研发公寓,为成家的员工打造温馨的“亚迪村”,以极低的成本价为他们提供一个安身立命的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