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信研究
关注国信研究,实时了解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证券报  ·  蚂蚁集团,重要人事变动 ·  14 小时前  
上海证券报  ·  000972,重大资产重组,周三复牌! ·  昨天  
中国证券报  ·  2月“金股”来了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超60亿元!“挑花眼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信研究

晨会聚焦250103

国信研究  · 公众号  · 证券  · 2025-01-03 09:08

正文

晨会提要

【重点推荐】

  • 金诚信(603979.SH) 深度报告:矿服稳健增长,铜矿放量提升业绩弹性

点击查看

【宏观与策略】

  • 固定收益周报:政府债务周度观察-一季度发行计划超六千亿

点击查看
  • 策略快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机遇与挑战(二)-探寻美国单边主义对行业影响的线索

点击查看

【行业与公司】

  • 港股1月投资策略:国内部分经济指标明显好转,港股持股待涨

点击查看
  • 化工行业月报:氟化工行业:2024年12月月度观察-2025年制冷剂配额公示,一季度空调排产持续增长

点击查看
  • 化工行业月报:磷化工行业:2024年12月月度观察-磷矿石表观消费量创新高,价格继续高位运行

点击查看
  • 计算机行业专题:IDC建设周期在即,关注国产算力机遇

点击查看
  • 中国平安(601318.SH) 深度报告:深化渠道改革,重彰龙头质量

点击查看

【金融工程】

  • 金融工程月报:券商金股2025年1月投资月报

点击查看


重点推荐

金诚信(603979.SH) 深度报告:矿服稳健增长,铜矿放量提升业绩弹性

点击查看

公司概况:依托矿服业务,拓宽至资源开发

公司是具备矿山工程建设、采矿运营管理、矿山设计与技术研发、矿山设备制造等综合服务能力的高端矿业开发服务商,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且为打造产业链一体化的综合竞争优势,公司业务进一步拓宽至资源开发,现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矿产资源储备。其中,在矿山服务领域,公司目前在境内外承担近40个大型矿山工程建设和采矿运营管理项目;在矿山资源领域,公司现已储备4座铜矿、1座磷矿资源,分布在4个国家,拥有铜、银、金、磷矿产的生产能力。

矿山服务:矿服业务优势突出,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公司专注于非煤地下固体矿山的开发服务业务,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明确了以“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为主的目标市场策略,公司始终贯彻以领先的技术为矿山业主提供超值服务的理念,以优质的矿山工程建设服务获得矿山业主的认可,进而承接后期的采矿运营管理业务。公司专注高端市场,国内外两大市场并重,其中海外业务高速发展;2016-2023年在公司矿服业务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海外业务的占比也在持续提升,约从2016年的24.3%提升到2023年的61.8%,且海外项目的毛利率更高,以公司2022年的数据为例,境内项目毛利率约25.8%,境外项目毛利率约28.8%。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矿服营收增速相比前几年有所下滑,主要是受到非洲赞比亚和刚果(金)电力供应紧张影响,预计随着当地雨季来临,水电供应逐步恢复,基于公司在手订单以及优秀的历史兑现情况,未来几年矿服业务仍可保持15%-20%的增长。

矿山资源:资源开发业务逐步放量,提升利润弹性

公司依托于矿服业务,持续购得性价比高的矿山,现已储备4座铜矿、1座磷矿,且未来仍有增储的潜力。其中,刚果(金)Dikulushi铜矿已于2021年底投产后经历一年爬坡后实现满产,年产能约1万吨;刚果(金)Lonshi铜矿已于2023年9月正式进入生产阶段,2024年处于产能爬坡周期,全年计划生产铜金属2.0万吨,销售铜金属2.2万吨,目前基本已实现满产,达产后年产约4万吨铜金属,另外Lonshi铜矿有很大的增储空间,于近期发公告增储104万吨铜金属,未来会有二期甚至三期的扩产规划;哥伦比亚San Matias铜金银矿目前正在等待当地的环评批复,计划建设年产2.5万吨铜和1.4吨金的产能,建设周期1.5-2.0年;赞比亚Lubambe铜矿原设计铜产能为3.25万吨,投产后产能利用率较低,平均成本较高,公司收购后目前正在进行技改项目,计划投入1亿多美金、花3年时间进行技改,完成后预计该项目将正常贡献利润。按照公司目前的规划来看,现有铜矿有效年产能约5万吨,预计2027年哥伦比亚San Matias铜矿放量加上赞比亚Lubambe铜矿正常贡献利润,将新增有效权益产能约5万吨,预计2029年Lonshi铜矿二期投产,将再次新增权益产能约4-5万吨。综上公司中长期规划铜矿年产能将达到约15万吨,是国内铜企中成长性最快的企业之一。除了铜矿项目之外,公司于国内还有一个两岔河磷矿项目,目前南采区30万吨/年的产能已满产,北采区50万吨/年的产能需要3年基建期,预计将于2026年建成。

风险提示:公司矿山服务和资源开发进展不达预期的风险;全球铜价下跌超预期的风险。


证券分析师:刘孟峦(S0980520040001);

杨耀洪(S0980520040005)


宏观与策略

固定收益周报:政府债务周度观察-一季度发行计划超六千亿

点击查看

国债净融资+新增地方债发行第52周(12/23-12/29)-597亿,第53周/2025年第1周(12/30-1/5)-300亿,2024年全年累计9.2万亿,进度102.5%。如果考虑补充财力的四千亿债务限额,以9.36万亿为分母,进度98.2%。

国债第52周(12/23-12/29)净融资-810亿,第53周/2025年第1周(12/30-1/5)-300亿,2024年全年累计4.5万亿,进度约103%,其中包括1万亿特别国债。

新增一般债第52周(12/23-12/29)182亿,第53周/2025年第1周(12/30-1/5)无发行。2024年全年累计6986亿,进度97%。

新增专项债第52周(12/23-12/29)31亿,第53周/2025年第1周(12/30-1/5)无发行。2024年全年累计4.0万亿,发行进度102.6%。特殊新增专项债全年发行约8778亿,其中十二个重点省份发行约2000亿,大部分为非重点省份发行。

根据Wind统计,截至1月1日已有多个省市披露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合计超六千亿,包括441亿新增一般债和2100亿新增专项债,意味着2025年的专项债提前批份额或已下达。

特殊再融资债第52周(12/23-12/29)发行268亿,第53周/2025年第1周(12/30-1/5)无发行。全年发行2.5万亿。

城投债第52周(12/23-12/29)净融资-389亿,第53周/2025年第1周(12/30-1/5)预计6.8亿。截至本周城投债余额约10.88万亿,全年净融资-4895亿。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误差,实际发行与计划差异较大。


证券分析师:董德志(S0980513100001);

联系人:王奕群

策略快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机遇与挑战(二)-探寻美国单边主义对行业影响的线索

点击查看

美国时间12月23日,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针对中国芯片产业相关政策发起所谓的“301调查”。我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对此表示,“美301调查具有明显的单边、保护主义色彩”,此举“将扰乱和扭曲全球芯片产业链供应链,也会损害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202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迎来成立30周年。30年来,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开放、稳定和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为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

证券分析师:王开(S0980521030001);

联系人:郭兰滨


行业与公司

港股1月投资策略:国内部分经济指标明显好转,港股持股待涨

点击查看

美债收益率突破4.6%预示着通胀压力增大。随着美联储12月降息的落地,以及美国短期诸多经济指标保持较强韧性,分析师将2025年美国经济增速从1.9%上调至2.1%,CPI也从此前的2.3%上调至2.5%。美债收益率在过去1个多月又创下了下半年的新高至4.6%,我们认为CPI即便上至2.5%也不足以支撑美债收益率到如此高的水平,这里包含了对特朗普政府上任后可能加增关税以及驱逐移民等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

尽管我们将“再通胀”作为2025年观察全球资产价格变化的主线,但我们认为债券市场可能已经过渡计价了新政策的影响。由于全球经济依然在扩张期中,我们依旧看好权益市场:美股、港股、A股在1季度的表现。

国内部分经济指标明显好转。伴随着诸多政策的出台,PMI连续3个月回到荣枯线之上,M1连续2个月转折向上,房地产、汽车、出口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十二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决策。“宽松”+“积极”的政策组合将会有助于2025年中国经济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的增速。

此外,数据显示A股市场在10月份呈现了明显的情绪驱动后,从11月开始计算,市场又重新回到了业绩驱动上。

港股内资定价权进一步提升。

11-12月港股的弱势振荡,既是对业绩上修的一种等待,也是对美债利率上行的一种观望。我们依然维持在20000点及以下加仓,20000点以上持有待涨的观点。板块方面:

1、恒生科技:互联网继续保持业绩上修,且回购持续,短期看若美债收益率无法下行,则略弱于大盘,一旦美债利率下行则又成为弹性品种;

2、金融、高股息:随着宽松货币政策的落地,金融与高股息继续成为投资人青睐的方向,随着内资对这部分企业定价权提升,预计2025年依然是持续存在机会的方向;

3、大消费:创新药、汽车、消费、地产:虽然目前港股不在业绩驱动路径上,但我们建议从上修名单中寻找标的;

4、参考国信ROE选股模型输出。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海外降息幅度的不确定性,部分行业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


证券分析师:王学恒(S0980514030002)

化工行业月报:氟化工行业:2024年12月月度观察-2025年制冷剂配额公示,一季度空调排产持续增长

点击查看

12月氟化工行情回顾:截至12月末(12月30日),上证综指收于3407.33点,较11月末(11月29日)上涨2.43%;沪深300指数报3999.05点,较11月末上涨2.11%;申万化工指数报3347.00,较11月末下跌2.14%;氟化工指数报1321.61点,较11月末下跌0.75%。12月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赢申万化工指数1.39pct,跑输沪深300指数2.86pct,跑输上证综指3.18pct。据我们编制的国信化工价格指数,截至2024年12月30日,国信化工氟化工价格指数、国信化工制冷剂价格指数分别报962.15、1539.17点,分别较11月底+4.22%、+7.79%。

制冷剂内销价格方面,据氟务在线,截至12月30日,R22市场报盘32000-33000元/吨;R125报盘42000-43000元/吨;R134a市场报盘41000-43500元/吨附近;R32市场零售报价41000-42000元/吨。外贸市场方面,近期外贸R22、R32、R134a、R410a、R125市场整体表现向好,企业将R32、R125、R410、R134a品种报价均上调至42000元/吨以上;R22内外贸报价协同一致,报价达32000元/吨;R404、R507受益于R125市场价格上涨,当前企业出厂提价至42000元/吨,内外贸价差快速收敛。

此外,根据氟务在线,近期制冷剂市场长单执行陆续开始落实,一季度季度订单预计R32、R410a分别上涨至41000元/吨、42000元/吨。

2025年制冷剂配额核发,看好产品长期景气度延续。2024年12月1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5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生态环境部受理了48家企业提交的2025年度二代制冷剂生产、使用配额申请,受理了67家企业提交的2025年度三代制冷剂生产、进口配额申请,并对最终各企业生产、进口二代、三代制冷剂配额进行了公示。其中HCFCs落实年度履约淘汰任务,生产量削减了4.99万吨,减幅23.37%;三代制冷剂生产和使用总量控制目标保持在基线值,维持了2024年的生产配额总量为18.53亿吨CO2、内用生产配额总量为8.95亿吨CO2、进口配额总量为0.1亿吨CO2,在具体细分品类上,根据2024年的供需情况,R32、R125、R143a相比2024年配额有所增加,R134a相比2024年有所减少。我们认为,制冷剂配额政策的严肃性将持续,在供给端长期强约束的背景下,我们持续看好制冷剂产品长期景气度的延续。

2024年上半年空调生产数据表现靓丽,四季度内外销排产保持双位数高速增长,家用空调产业进入新周期。2024年,虽然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依然低迷,且竣工端空调终端零售市场消费并未完全提振;但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一系列国补政策为家电业带来重磅利好,国内家电空调市场从8月开始显著回转。四季度从排产数据看,家用空调内销进入了年底冲刺阶段,与前期旺季库存高企终端低迷的压力相比迎来回暖,双十一促销叠加以旧换新政策,各品牌将进行最后一轮冲刺;四季度海外市场进入备货期,出口排产增幅再创新高,欧美补库需求持续、美国降息刺激消费、欧洲夏季炎热,空调备货需求强烈。此外,新兴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的快速增长也将为中国空调出口提供新的增长点。预计2025年在国补的带动下,上半年的空调内销出货仍有增长空间;出口方面延续了前期增长势头,海外客户为避免春节假期的影响,备货提前,此外美国关税上调的预期也前置了海外订单需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中国空调产量1968万台,同比上涨23.32%;1-11月累计产量20817万台,同比增长7.91%。据产业在线,2024年11月家用空调销售1286.9万台,同比增长37.9%,其中内销628.9万台,同比增长24.1%,出口658.0万台,同比增长54.3%。据产业在线家用空调排产报告显示,2025年1月家用空调内销排产724万台,同比-1.1%;2月排产669万台,同比+10.2%;3月排产1390万台,同比+12.5%。2025年1月家用空调出口排产990万台,同比+10.1%;2月出口排产771万台,同比+23.3%;3月出口排产1108万台,同比+10.0%。

本月氟化工要闻:生态环境部公示2025年制冷剂配额核发情况、巨化股份子公司新增6万吨VDC技改扩建项目、新宙邦子公司拟投建5000吨高性能氟材料、金石资源拟于蒙古投建年产18万吨萤石精矿选矿厂项目、永和股份定增方案获上交所通过。

风险提示:氟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政策风险(氟制冷剂环保政策趋严、升级换代进程加快、配额发放政策变更等);全球贸易摩擦及出口受阻;地产周期景气度低迷;各公司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化工安全生产风险等。


证券分析师:杨林(S0980520120002);

张歆钰(S0980524080004)

化工行业月报:磷化工行业:2024年12月月度观察-磷矿石表观消费量创新高,价格继续高位运行

点击查看

12月SW磷肥与磷化工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7.24 pcts,2024年全年跑赢12.30 pcts。截至12月31日,SW磷肥与磷化工指数收于1623.83点,月内下跌-6.77%,跑输SW基础化工指数2.69 pcts,跑输沪深300指数7.24 pcts。2024年全年,SW磷肥及磷化工、SW基础化工、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分别为26.99%、-5.09%、14.68%,SW磷肥与磷化工指数跑赢SW基础化工32.07 pcts,跑赢沪深300指数12.30 pcts。

磷矿石表观消费量创2018年以来新高,长期价格中枢有望保持较高水平。近两年来,我国可开采磷矿品位下降,开采难度和成本提升,而新增产能投放时间周期较长,同时需求端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下游新领域需求不断增长,国内磷矿石供需格局偏紧,磷矿的资源稀缺属性日益凸显,1-11月我国磷矿石累计表观消费量达10683.41万吨,同比增长11.00%,创2018年以来同期最大值。截至2024年12月31日,湖北市场30%品位磷矿石船板含税价1040元/吨,同比上涨0.97%,环比持平,30%品位磷矿石市场价格在900元/吨的高价区间运行时间已超2年。我们认为磷矿石供需紧平衡有望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磷矿石长期价格中枢保持较高水平,看好磷矿石的长期景气度。

主要磷化工产品经营情况回顾与展望:1)磷肥方面,磷肥是磷化工行业基本盘,截至12月31日,国内一铵参考价格3034元/吨,同比-8.89%,环比-2.85%,一铵价差约509.86元/吨,同比-46.53%,环比-18.76%;二铵参考价格3541元/吨,同比-3.83%,环比-3.04%,二铵价差约707.80元/吨,同比-23.04%,环比-15.99%。出口方面,1-11月中国一铵累计出口186.66万吨,同比减少2.48%,同期二铵出口434.92万吨,同比减少6.84%。考虑冬储市场来临,以及原材料硫磺价格上涨,我们预计1月磷肥产销量提升,价格相对稳定。2)磷酸铁锂方面,磷酸铁锂贡献磷矿石边际需求增量,2024年1-11月国内磷酸铁锂产量229.93万吨,同比增长49.80%,折算成17%品位磷矿石需求量约608.45万吨,占我国磷矿石产量的约5.82%,而2020年这一比值仅为0.42%,我们预计未来三年新能源领域对磷矿石的需求量仍有相当可观的提升空间。当前磷酸铁/锂行业产能相对过剩,12月行业整体亏损幅度有所扩大。

风险提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风险;磷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扩张导致的市场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等。


证券分析师:杨林(S0980520120002);

联系人:王新航

计算机行业专题:IDC建设周期在即,关注国产算力机遇

点击查看

服务器出货复盘。复盘全球及国内服务器出货情况,服务器出货有明显周期特征,2025年或为下一轮上行周期,国产算力厂商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互联网大厂资本开支复盘。盘国内互联网大厂如百度、阿里、腾讯的资本开支情况,阿里、腾讯资本开支均在2024年同比显著上行,按照历史规律,百度或将在2025年迎来资本开支上行周期。

风险提示:AI应用落地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宏观经济波动。


证券分析师:熊莉(S0980519030002);

艾宪(S0980524090001)

中国平安(601318.SH) 深度报告:深化渠道改革,重彰龙头质量

点击查看

中国平安是国内金融牌照最齐全、业务范围最广泛的综合金融集团之一。公司成立于1988年,为国内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成立以来,公司逐步将业务扩展至产险、寿险、证券、信托、银行、资管、科技及医疗健康等领域,形成以“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科技创新”的综合业务架构。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53.8亿元,同比增长9.99%;实现归母净利润1191.8亿元,同比增长36.09%,营收及归母净利润规模均位列上市险企首位,综合实力强劲。

平安寿险:品牌优势及渠道建设夯实公司财富管理优势。通过打造一体化综合金融生态,公司深耕价值型保险产品供给,公司品牌及价值效应凸显。代理人渠道方面,以高质效-高收入-高留存促进代理人渠道正向循环发展。2024H1平安集团代理人月均收入11962元,寿险代理人月均收入9608元,均约为2021年的2倍。银保渠道方面,平安寿险与平安银行的独家代理关系使得保险利润更多留存在集团内部,银行广大的零售客户群体、广泛的网点是平安产品销售的强力支撑。

平安财险:科技助力打造“护城河”。作为我国财产险行业“老三家”之一,平安产险业务规模及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二。多年来,公司依托自身存量竞争优势及规模效应,实现业务的较好增速,过去五年财险业务平均增速为5.3%。平安产险深耕科技化及系统化领域建设,形成了以“平安好车主”APP为核心的数字化运营平台,赋能承保、服务、理赔等多业务环节,打造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上海证券报  ·  蚂蚁集团,重要人事变动
14 小时前
上海证券报  ·  000972,重大资产重组,周三复牌!
昨天
中国证券报  ·  2月“金股”来了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超60亿元!“挑花眼了”
4 天前
触乐  ·  从转载到删除丨触乐夜话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