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虽已成定局,却不曾想苏格兰正叫嚣着脱英独立,日不落帝国一去不返,未来在雨雾中显得愈加的朦胧。
白宫迎来了新主人,美国也正体验着特朗普「推特治国」的新模式,大家期待民粹主义能将美国拖出更深的泥潭,重现帝国往日的风光。
今天,分享文茜老师在 2012 年创作的文章《帝国遗梦》。
1945 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伦敦街头短暂的狂欢之后,英国人突然发现,大英帝国「消失了」!英国正式从帝国的阶梯走下来,世界上所有日不落帝国的土地,只剩下孤独的英伦三岛。
早上,太阳在窄小的英伦土地上升起,下午在伦敦西下。英国从此正如所有平凡的国家一样,看日升日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著名的雨雾持续笼罩伦敦近一个月,过往辉煌的历史被挡在泰唔士河口,帮助英国人往前不用看清,往后也毋须回首。
在一个向来没什么色彩的城市,伦敦的绅士撑起了黑伞,像往常一般打发日子。尽管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大英帝国「消失了」,但没人想开口说破它。历史的苍凉来得那么快,但活在历史中的子民还没真正准备好。
直到 1970 年,英国一个名叫库伦的喜剧演员在舞台上嘲弄「一无所有」的大英帝国:他穿着一身百慕大总督的制服走上舞台,告诉观众,「哦,这是我父亲从小留给我的指望,只要我学好当地的土话,我随时可以上任总督。」
接着,库伦秀了一长串的百慕大土话,显然他有着极好的音乐天赋。他把土话串成一些押韵的词汇,有点像今日的 hip-hop 饶舌歌,表演时穿插着咏叹大英帝国的歌曲,并不时于舞台上以单膝下跪的方式向女王呈报「殖民地」对英国王室的景仰。
▲ 百慕大是英国现存海外领土中历史最悠久人口最多的一个
终场,库伦以百慕大空中神秘的空难漩涡区为献礼,禀呈女王,「我们愿意以女王之命,将风暴区命名为女王之云(Queen’s Cloud),作为大英帝国最靠近太阳、也无人能剥夺的统治之地。」
库伦的舞台剧演出于 70 年代,在伦敦掀起旋风,它受欢迎的程度使 BBC 多次现场转播。而最新的坏消息是,BBC 销毁了多数库伦的录音带,因为大英帝国的衰亡已没什么好嘲笑,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实情。2011 年的英国人,再听库伦的舞台广播剧,只当他是个疯子。
库伦的故事反映了历史与人性的落差:帝国的殒落不过一瞬间,反倒人们心里要认清这个事实,得等上长长的一段时日。
因此,得有个像库伦这样的人物,适时适地以巧妙的手法,赤裸裸地「开出第一枪」。帝国的子民会先在心头上折腾一番,再跟着喜剧会心大笑。不是吗?终于承认了,日不落帝国「早就灭了」。
美利坚合众国接替大英帝国,步下帝国的台阶。要它承认自己「下行停滞」,就更难了。2011 年中国外汇储备突破 3 万亿美元,世界第一,但它的意义很大吗?一点也不。
▲ 所有历史总是彼此相似
换一个数字阅读,2007 年底美国国债 10 万亿美元,负债世界第二;2008 年金融海啸后,美国乱印钞票,到 2011 年美国国债暴增至 15 万亿美元。3 年间,美国增加的 5 万亿美元负债,抵不上中国民工辛苦积累存 30 年的血汗钱 3 万亿美元。
根据 2010 年杂志统计,美国人均 GDP 4.7702 万美元,仍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比人均 3.3478 万美元的日本高出 1 万多,比人均 2 万美元的韩国高出 1 倍多,比台湾地区高出近 2 倍。
但美国这个国家,早穷得快脱裤子,它是世界第一大负债国,负债高达 15 万亿美元,平均每个美国人负债 31.5 万元人民币。2011 年 4 月,世界货币贸易组织(IMF)点明这个长期操控全球金融的「富国」,它的负债已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即使美国是 IMF 最大的股东。
IMF 如果不是受挟于美国,可能会说出更难听的话,比如「美国的负债,已使美元不配位居世界货币的地位」。
2011 年 3 月底,主管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前财神爷任志刚到台北演讲,过去只膜拜美元的港人带着广东音公开嘲谑美元:「过去世界金融靠着两条肥腿,一条美元,一条欧元,现在两个大肥腿,都走不动了。尤其美元,皮囊灌满了空气,皮囊里的肉早被吃光了,如果这条大肥腿的名字不叫美元,它早就倒了。」
▲ 数字是对经济最直观的表现
2011 年,法国轮值主办 G20 大会,会前在中国南京紫金山庄召开 G20 国际货币体系研讨会,会上法、中、亚、俄、南非全场一致抨击美元,挑战它 1944 年起的世界货币地位。
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一人独战群雄,滔滔不绝。他表面上承诺美国会降低赤字,承认美元的缺失,并同意 IMF 的国际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SDR),可纳入更多其他国家的货币;但另一方面他狡猾地提出资本自由流通、独立央行,以及不操控汇率等三大前提。
整场会议盖纳特不自觉地扮演起英国喜剧演员库伦的角色,他在坦承美元的错误后,告诉大家:「美国会降低赤字」!语毕,全场哄堂大笑。
▲ 盖纳特:美国的次贷危机是由中国人的节俭造成的
盖纳特没有库伦坦率,因为在他发言的同时,美国共和党掌控的众议院,正与奥巴马为减少预算赤字而拔河。持续了 6 个月的肥皂剧,直至倒数最后一小时,才达成协议,避免了美国政府关门。
否则不只堂堂美国大使馆签证停发,全美的黄石公园、国家公园及大都会博物馆也要关门,就连白宫扫地的工友也将拿不到薪水。更可笑的是,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这些为美国出兵卖命的阿兵哥也领不到薪水,中央情报局(CIA)也得暂停全部情报业务。
莎士比亚一定恨自己早生了近 400 年,否则他的《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剧本将更丰富更好笑。人的灵魂不只是在魔鬼与上帝间拔河,还在美元与美国政府的胡闹中拔河。
▲ 戏剧常以讽刺的方式演绎生活
1944 年,美国规定各国只要持有美元,毋须保存黄金。1948 至 1949 年之间,蒋介石陆续从大陆运走了中国国库 99% 的黄金。1950 年,贫困的台湾靠着这批从大陆「半偷半抢」的黄金度过了惨淡岁月,接着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援助才接踵而至。
当时美国人最常干的事之一,便是对这些接受美国援助的国家进行黄金储备检查,确定中央银行有多少黄金,才能印多少台币。
美国对别人的严格,误导了全球都相信美元将以高标准严以律己。因此,各国的外汇储备在半个世纪以来皆相信美元,以美元储备外汇货币,并以购买美国国债藉以平衡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顺差。
每个人都怕人民币变成废纸,更爱美元。谁也没料到 2008 - 2012 年,美元兑换世界主要货币已贬值近 17%。黄金也已涨至逼近 1490 美元/盎司,是人类没见过的天价——较 1980 年的金价涨了 7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