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每日囧图丨专业拔牙,技术一流!哎~你别走啊 ·  3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价值1500万!美军翻新M60机枪,要送给乌 ... ·  6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每日囧图丨那位大哥还回得来吗?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军属优先卡、公寓房……这些“女神”大礼包很实惠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3-08 11:17

正文

编者按



“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第26集团军某工兵团四级军士长赵华彬的妻子朱礼香被该团评为“好军嫂”,但因生病未能到现场领奖。3月5日,该团领导专程前往病房探望朱礼香,并为她颁奖。


妇女能顶半边天。“半边天”的角色对军队来说特殊而重要。她们有的是军营里的“女汉子”,和男兵一样日夜奋战在打仗岗位;有的是官兵心中的“女神”,倾心守护家庭默默支持丈夫戍边卫国;有的是英雄的“兵妈妈”,为国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亲骨肉。


她们的伟大牺牲和奉献,是打赢勋章的另一面。部队不会忘记,官兵不会忘记。“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请看来自军营的一组暖新闻——

礼包一


海岛军人家属就医有了“优先卡”

驻海岛军人家属持卡在军队医院优先就诊

“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某要塞区海岛部队的军嫂们收到一份特殊“礼物”:“军属就医优先卡”。凭借这张卡,就医真能优先吗?3月6日这天,某部士官吕浩的爱人王菲拿着“优先卡”,到部队体系医院第210医院体验了一番。


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之后,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印发《加强联勤保障部队医院为部队服务工作措施》,要求所属医院向军人配偶及子女、父母等直系亲属开放挂号、取药、检查等军人优先服务区域,统一设置“军人及家属优先”“军人及家属窗口”醒目标识,主动提供优先医疗服务,充分体现军人职业荣誉感。沈阳联勤保障中心专门下发通知进行细化,并指导210医院在海岛部队进行“军属就医优先卡”试点。


笔者看到,“军属就医优先卡”的正面,是持卡人的照片、姓名、身份证号以及军人姓名、单位等信息,背面印有优先挂号、住院等7条军属就医优先权益。


王菲赶到210医院门诊大厅时,已是上午11点10分,排队就诊的人依然不少。她来到“军人及家属优先”挂号窗口递上“优先卡”,工作人员立即办理了挂号。在导诊引领下,她来到二楼的普通外科诊室,见还有5人正排队候诊。王菲看到坐诊专家桌前也有“军人及家属优先”的牌子,就递上“优先卡”,负责叫号的护士说:“请稍等一下,下一个就叫您。”

诊断开方后,已到中午下班时间。当王菲回到门诊大厅等候取药时,导诊却把她领到了军人就诊休息区,并提供了一份免费午餐。没顾上吃饭,她兴奋地给丈夫吕浩打电话:“拿着‘优先卡’看病真方便!”下午,划价、交款、取药,王菲凭卡一路绿灯,不到两点就取完了药,搭乘班船当天就上岛赶回了家。


“优先卡”的“诞生”还有一段故事。前段时间,210医院医疗队在海岛巡诊时,不少官兵反映,家属下岛看病非常不便,不仅路上周折而且排队等候时间长,来回常常需要两三天时间。虽然医院设有“军人及家属优先”的标牌,但由于没法证实自己的军属身份,她们也不好意思优先。该院以承担联勤保障中心试点任务为契机,为海岛军人家属办理就医“优先卡”,切实让军属就医优先落到实处。

汪学潮 张望李 刘奕麟



礼包二


12名“妈妈兵”住上公寓房

资料图

“欣欣,妈妈回来了!”3月7日,第1集团军某师医院卫生员、女士官王乐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公寓,见到女儿欣欣,疲劳顿时一扫而空。王乐乐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她照顾小孩,师里为她提供了一套士官公寓,她说:“下班后能多陪陪女儿,工作再忙都不觉得累!”


王乐乐在师医院工作已10年,一直值守在外科诊室,她丈夫在另一支部队服役,两人一年都回不了几次老家。2014年,女儿欣欣呱呱坠地,虽然有在老家的婆婆照看,却让她在工作之余多了许多牵挂。能够常陪陪女儿,成了王乐乐最大的心愿。没想到,这个愿望很快便实现了。


据该集团军领导介绍,近年来,“妈妈兵”在军营逐渐增多。该集团军像王乐乐一样的已婚女士官有22人,其中已生育的就有12人。这些女士官在各自岗位上是技术尖兵、岗位能手,但受职务、任务等限制,她们对家庭、子女的照顾非常有限。


“从女兵到‘妈妈兵’,女士官们变化的不仅是身份,肩头更多了责任和担当。”某师领导介绍说,面对“妈妈兵”这个群体,师党委积极做好暖心保障:为她们提供士官公寓房,配置洗衣机、热水器等生活设施,优先安排她们休假;将怀孕的女士官调整到远离辐射的岗位,保证她们的健康。


暖心保障让“妈妈兵”们家庭无忧,工作更有劲。该师医院化验科上士徐娜道出了“妈妈兵”们的心声:“部队贴心的照顾让我们倍感温暖,唯有以更好的工作成绩回报组织的关怀!”

黄建东 吴持巍


礼包三


行程3600里,深情叫声“妈”


“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第21集团军某特战旅宣传科干事陈萌长途奔波1800余公里,来到江苏省如东县王鸭村,看望烈士吴建的母亲缪晓梅。

吴建生前英姿


2015年7月6日,该旅高原跳伞训练期间,在第49架次伞降中,三连原连长吴建与下士水生岩两伞相插。生死瞬间,吴建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自己英勇牺牲,年仅30岁。同年7月15日,吴建被批准为革命烈士,追记二等功。


吴建是家中独子,牺牲后,缪妈妈一时很难走出悲痛:“以后没人叫我妈妈了怎么办?”老人反复念叨的这句话,让参与料理后事的陈萌一次次泪流满面。追悼会结束,家属离开前的那个晚上,陈萌走到缪妈妈身边说:“妈妈,今后,您就是我们的妈。”


远远的,陈萌就看见缪妈妈等在家门口。“妈,我来看您了。”她一下车就紧紧握住缪妈妈的手。“快进来,来屋里坐。”缪妈妈把她领进屋。吴建的房间一切如初,墙上贴着荣誉奖状,桌上堆满了官兵看望时拎来的慰问品。为了让缪妈妈早日走出阴影,旅里先后派7名官兵利用休假时机前来看望慰问。逢年过节,吴建带过的兵、单位的战友也自发来看望二老,祝福电话、短信也接连不断。大家表达着共同的心声:“缪妈妈,吴建虽然走了,但我们都是您的孩子,都会为您尽孝。”


吃过午饭,缪妈妈向陈萌介绍着家里的变化:“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你放心,请部队放心。”老两口和陈萌说着家长里短,人也精神多了。


“看到你来了,听一声‘妈’,我这心里就不再空落落的,就像孩子回来了一样。”缪妈妈拉着陈萌的手,眼里闪着泪花。

马 振 孙利波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刊于今日解放军报;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