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独家
依托“广电行业第一刊”《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发布最新最快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行业新闻,深度分析释疑解惑。摒弃“千微一面”,与众多行业微信公号形成事实性差异,因为我们深入一线获得了独家干货。查看历史消息,收获更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张小北  ·  转发微博-20240924095407 ·  昨天  
凤凰网  ·  豆瓣9.3,70岁导演拍出最好哭国产片 ·  4 天前  
凤凰网  ·  豆瓣9.3,70岁导演拍出最好哭国产片 ·  4 天前  
张小北  ·  转发微博-20240918233059 ·  6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史上“最挤”中秋档总票房仅3亿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独家

一部剧就说明历史正剧回暖?你太盲目乐观了!

广电独家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3-10 00:02

正文

2017年年初的电视剧市场,给观众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观剧感受,即在流量剧霸屏的潮流中,居然出现了历史正剧的身影。


尤其是最近《大秦帝国之崛起》的播出,在行业内外都收获了一片叫好声,还引起了知名影视公号及权威媒体的围观,称阔别已久的历史正剧即将迎来回暖的趋势。


 

确实,《于成龙》《大秦帝国之崛起》《大明王朝1566》等历史正剧集中在这个时段播出,确实让人们感到些许欣慰,并期待其复兴热潮。


但实际上,距离国内电视剧市场上,能够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品质高水准历史正剧,创作者们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这组数据:根据广电总局公示,2017年1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的剧目有103部,其中古代题材有21部,而历史正剧不超过5部;而从现在市面上来看,曾经的那些经典历史正剧如《康熙王朝》《汉武大帝》等,也不超过十部;即使在央视呼吁此题材回归的旋律下,未来一年《军师联盟》《天下粮田》等也仍然未确定播期。


由此可见,无论是已播出的还是未播出的,历史正剧的出现都是极少量的,这个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短板,要迎来复苏,似乎还任重而道远。

 

而这个现象的形成,除了有市场的选择原因,恐怕还有更深层次的自身原因,即眼下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显然不是历史正剧的回归热潮,而应该是最切实际的历史正剧的创作问题,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究竟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与困难。也许,这才是中国电视剧发展最应该思考的一点。

 

第一重挑战:历史与历史正剧的尺度

 

在历史正剧的创作中,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如何把握其与历史的尺度。电视剧是承载思想的,特别是历史正剧,有着引导观众们去认知历史、去吸取精粹的责任与使命。


因此这就需要创作者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在尊重历史的原则下,用艺术手法完成对历史的再现,并掌控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其中有两点矛盾:


首先,观众对于历史的定位,是苛求每一处细节的真实性还是仅仅当作一个娱乐产品来看?历史剧的创作到底应该遵守娱乐至上还是严肃史观?


再者,历史正剧中涉及的史料当然无可厚非的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其秉承史观是否正确,但问题是,如何评价、谁来评价一部剧的史观运用的是否到位?


想必现在那些被千夫所指、背负骂名的古装流水剧,应该能回答这个问题。


还记得有一段时间,繁复精美的服化道、清一色的鲜肉小花、几十集的后宫斗争、怪力乱神的剧情走向,几乎构成了国内古装电视剧的全部江山。


而这些打着历史正剧幌子的“野史剧”“戏说剧”,还极力想增加自身的历史厚重感、模糊古装剧与历史剧的界限。


但再响亮的宣传口号,也不能掩盖其已经脱离历史剧范畴的事实。因为戏弄历史的终将被历史戏弄,只有尊重历史的,才有可能成为经典、被历史铭记。

 

 

值得庆幸的是,那些穿越仙侠的古装剧在装聋作哑,但真正的历史正剧创作者们却从没忘记过行业标准。


目前,业内公认的对于历史正剧制作的尺度标准是“六实四虚”或者“七实三虚”,即历史正剧,要在严肃遵守史实、正确秉承史观的框架下进行有一定比例的艺术创作。

 

 

就拿2017年播出的这三部历史正剧来说:


《于成龙》,作为已经销声匿迹很久的历史正剧,最先在央视1套黄金档播出,并在当时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成绩,唯一一点不足就是对于史料的还原略显逊色,但也做到了“六实四虚”及对正确史观的坚持,因此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正剧。


《大秦帝国之崛起》,这部已经积累了无数拥趸的系列历史正剧,居然意外得到了年轻受众的喜爱及调侃,征服了以B站为首的年轻人聚集部落,其中井喷式地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典故,令观众们重新认知了那些先秦历史名人以及真实秦史,因此可以说是秉承了“七实三虚”的制作标准,被列为本年度最不能错过的一部剧。


《大明王朝1566》,在搁置了十年之后又被重新放映,一直因为其深刻反映了嘉靖期间的政治现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高水准的艺术手法、符合“七实三虚”的制作准则,被网友们称为历史正剧中的高岭之花。


以上三部剧都较好地把握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且不论是“六实四虚”“七实三虚”的创作原则,还是正确的史观,都在这些剧中得到了高度的展现。


而从这些剧的口碑与收视成绩来看,历史正剧的核心受众一直都在,他们对于历史正剧的渴求一直都在,但只有像以上三部那样高品质、尊重史观的历史正剧,才能经得住时间检验和历史推敲。

 

第二重挑战:原著和改编的矛盾

 

一部好剧的成功与否在于内容的质量高低,随着越来越多的IP剧涌现,很多历史正剧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现在常见的高品质历史正剧一般都是文学著作改编而成,因为相对于其他题材,历史正剧更需要一个好剧本。


这就涉及到创作者对原著的改编问题,这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原著粉丝,对于电视剧的呈现可能会更加坚持原著想法。

 

原著与改编作品之间的矛盾,主要有两点:原著的主观意识很强,但电视剧往往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和遐想;原著的文字表达自由且富有想象力,但电视剧却在呈现上有现实限制。

 

 

例如剧中历史人物的塑造。《于成龙》的主人公于成龙是清朝一代廉吏,他的主战场是为官仕途而非宫斗,因此成泰燊的展现方式是正气外漏、刚直不阿地演绎一代清官。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对于宣太后、秦昭襄王嬴稷、战神白起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真实鲜活、各有特色,并通过还原了不少真实历史事件,用来完成对人物的刻画,这里面的重要部分就是演员,宁静的老练狠辣、张博的王者气场、邢佳栋的中正外形,都对角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留给后人的可能只是寥寥几语,但历史剧呈现的却必须是丰满的历史人物。不论是演员还是导演,历史人物的塑造,就是创作者对于原著二次加工后的呈现。

 

 

再谈一下最近观众们一直在说的《大秦帝国之崛起》战争场面太少这个现象。


第一,这部剧的演员出现了原则性问题,虽然剧方请来了邢佳栋全程绿幕补拍,但是很多战争场面却因为技术条件删减了。


第二,战争场面的呈现,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与资本,要想拍出层次分明、几近真实的大军对战,几千万甚至过亿的投资都会捉襟见肘,更别提那些敷衍观众的五毛特效了。


在如今动辄就是大制作、演员近亿片酬的当今市场,不得不说《大秦帝国之崛起》这部剧,因为对战争戏耗费了如此巨大的投入而显得格格不入。


第三,《大秦帝国》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曾经在央视1套播出,之后有观众们评价道,剧中的战争戏份有炫耀国家武力的意味以及突出血腥场面的嫌疑,因此第二部《大秦帝国之纵横》与第三部《大秦帝国之崛起》都在创作时都减少了战争场面的呈现。


第四,《大秦帝国之崛起》讲述了一个君王执政56年的王者生涯及秦国崛起之路,篇幅宏大、剧情丰满,但央视因为播出需要删减到了34集,因此较少涉及人物刻画、事件呈现的战争戏成了删除的首选。


第五,历史正剧中的战争戏,它的存在意义是为了展示历史的真实一部分、揭示战争的残酷性,更重要的是,它主要是为了体现历史变迁,而非为了一种刺激的视觉效果这么浅显的目的。

 

但从这部剧现有的战争情景来看,步兵、车兵、骑兵等不同兵种都各循作战手法分批次进行应战,确实不负高品质历史正剧之名。


这就是所说的,文字创作的高度自由与无限想象,对于现实呈现来说,是一种极具难度的挑战和局限。


但据可靠消息称,鉴于观众们对于《大秦帝国之崛起》战争戏的看法,制片方可能会重新考虑并评估第四、第五部的战争场面。而这其中的具体比例还是等作品出来再作评价吧。

 

2016年11月份,习大大在中国文联十大上表示,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


放在电视剧这里,就是指历史正剧可以不是历史教科书、可以不是纪录片式的一板一眼地还原,但也不能回避对历史真实面貌的揭示和对历史观点的正确诠释,在创作中更要在秉持正确史观的基础上,把握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虽然今年已经播出的这三部历史正剧在口碑与收视上皆有不俗成绩,但是和现在的一些“流量剧”“爆款剧”相比,毫无悬念地属于势单力薄的一方。


市场的残酷选择、生存空间的日益狭小,使得历史正剧的创作路程可谓艰辛,而这其中又要注重正确史观的树立及剧本改编的局限性。

 

因此,《大秦帝国之崛起》《于成龙》的热播,甚至《大明王朝1566》的回归,背后反映的最明显现象不是历史剧是否回春,而是历史正剧的创作路径之难。


正是因为这层层的阻碍,让历史正剧复兴的明天还不知何时到来。倒是这几部历史正剧的制作经验,可以说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启示与借鉴。


尤其是《大秦帝国》这样体量空前的史诗巨制,是作为先行者一样的存在,为大型历史正剧提供了借鉴经验。值得一看。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