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国网英大国际集团高级总监)
近期以来,资本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大批高价成长股估值大幅下滑,一些传统的资源型企业估值得到提升。
新股发行量大幅增加,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从产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更能真正理解蓝筹上涨的动力。
这个阶段,有两个重要的背景不能忽视。
一是美联储加息导致的中国提前收缩金融流动性;一是中国实体经济进一步衰退,民间投资持续下滑。
中国主动收缩流动性本来是防止美联储加息后,资产价格暴跌导致的社会动荡的。提前卧倒,有助于降低和缓解这种冲击。
实体经济的衰退,与中国人口结构发生的重要变化,进而产生的总需求增长乏力,和前期高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同时发生。进而,在总需求萎缩的时候,市场自然会放弃那些技术含量低、产业链地位薄弱等的非基础需求产业。
这两个背景形成合力,打个比方,就像秋风起,最先落下的是那些树梢枝叶一样,那些基础产业的蓝筹公司就像树干,即便在环境逐渐变得恶劣时候,要死也是他们最后死。
从这个角度看,蓝筹的上涨不如说是资金强烈的避险意识。
加息本身意味着现金及现金流的价值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能够产生丰富现金流的资产会变得更有价值,当然也会对非现金流资产的价格打击更大,特别是那些通过债务购买的非现金流资产,受到的冲击更大。
个人、企业甚至一个经济体(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中,都不能逃脱这个规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高债务小国经济体)。
这也是前期高估值、现金流差的中小板、创业板企业股价下跌的最主要原因。
而那些在传统领域处于相对垄断的规模性企业,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很强,在加息过程中资产的价值是相对上升的。
尽管创造了很多新名词,但是从产业的角度看,上一个周期导致的中国产能过剩,新兴产业没有诞生或者替代作用不强,劳动力人口结构到了抛物线右侧,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危情并没有出清。
去年,靠大量信贷投放的货币政策虽然暂时推起了大宗商品价格,但也带来了更大的债务及其隐含的危机。债务高企、政策抵牾、市场低迷、老龄化日益严峻,这就是过去及未来若干时间里,投资市场面临的总体背景。
由于真正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在上市公司里体现的不多,新股发行更是放进来很多相对过剩的低价值链企业,宏观经济度过难关并不容易。最坏的情况?那真要看联储加息到什么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