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寻找中国创客(
xjbmaker)
文:张皓月、唐亚华 、张蓝予
如果你是个热爱逛街的年轻人,在北京的商场和影院里,你有很大几率会碰到一些奇怪的玻璃房:一两个年轻人拿着话筒在门内歌喉轻抒,毫不理会外面的人流和目光。
从2017年开始,迷你KTV成了年轻人的都市新宠:周末,总是有年轻人大排长龙。而在资本端,迷你KTV的融资消息也层出不穷:唱吧宣布对线下迷你KTV“咪哒minik”运营公司艾美科技投资数千万元人民币的第二天,友唱也宣布自己获得了投资方友宝在线6000万元人民币的增资。
在传统线下KTV式微,“大歌星”、“钱柜”等品牌面临歇业的情况下,传统KTV必须要谋求新的转型之路,而这种转型,也为线上的互联网公司布局泛娱乐生意打开了一项新的大门。
迷你KTV作为自动售卖设备,还体现了今年的流量新趋势:在线上流量价格日贵的今天,线下流量成了新的争夺点。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线下迷你KTV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1.8亿元,较2016年增长92.7%,而2018年线下迷你KTV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至70.1亿元,增长率达120.4%,实现市场大爆发。
人们质疑迷你KTV将走向共享单车烧钱的老路,而业内人士却拍着胸脯保证:我们不烧钱,我们对标的是一本万利的娃娃机生意。
娃娃机长盛不衰的理由只有一个:每次都能带来刺激感和新鲜感。但迷你KTV要如何更新迭代保有用户粘性呢?而它的商业模式,在无数大公司的站队中,又能迭代出多少种玩法?
崛起原因:消解年轻人的孤独和碎片时间
北上广的年轻人都听过一个段子。孤独分十个等级,最低等级是一个人去超市,最高级别是一个人做手术。一个人去KTV则排在了第六级。而迷你KTV这种适合一两个人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则消解了年轻人的这种孤独。
一位男网友开玩笑:如果迷你KTV门口有姑娘可以一起陪唱,我一定夺门而入马上体验!
2015年开始,从商场到电影院,咪哒miniK、友唱m-bar、聆嗒miniK、科美唱吧、雷石Wow屋等迷你KTV品牌开始集体涌现。可以容纳两到三人的玻璃亭,与传统KTV相似的点唱屏幕,话筒、耳机微信支付或投游戏币……产品很简单,但这两平米的空间,对标的是年轻人碎片化消费市场。
唱吧CEO陈华在今年2月对市场上第一家迷你KTV品牌咪哒进行了战略投资,在他看来,这种新型的模式非常适合消磨线下的碎片时间。
从去年6月起,他开始关注迷你KTV。唱吧此前也试水了线下的唱吧麦颂,
但迷你KTV和传统的KTV模式完全不一样——一个适合聚会狂欢,一个则是几个人的临时消费。
商场也看到了这部分的消费缺失。目前在北京的各大商场中,基本都有迷你KTV的身影。2016年8月,10台友唱m-bar入驻了朝阳大悦城,商场负责人介绍,之所以愿意与迷你KTV合作,是考虑迷你KTV一能解决顾客在商场的等人等位的碎片化时间,再者,也提高了边角空间的利用效率。
从市场上第一家迷你KTV品牌咪哒miniK在2013年开始试水至今,这个痛点被证明确实存在。相关人士透露,朝阳大悦城友唱的单台机器月营业额在1.5万元左右,平均每天每台机器进账500元。
周末时,年轻人经常会排队,队伍末尾,两个在商场星巴克工作的姑娘特地在工作日的晚上赶来唱歌:“为什么没有显示屏?能看到别人唱歌时还有多长时间结束更刚需啊!”
在周末和节假日大排长龙的KTV门口,也能看到喜茶等网红产品的影子。新型产品的出现最先勾起的一定是年轻人的好奇心,
“优秀的市场一定会引来无数人追逐,”陈华说。需求在,人群也在,而这也就引发了资本和多家公司的竞争。而迷你KTV的硬件也非常相似,竞争的最后,如何从同质化中突围才是关键。
如何突围:专利、区域争夺、产品体验
硝烟骤起,而迷你KTV的竞争已经升级。4月10日,“咪哒miniK”起诉了“友唱M-Bar”等三家迷你KTV专利侵权,要求共同赔偿经济损失1.6亿。
咪哒提出,被侵犯的是一种练歌录音房(斜角)的外观设计专利。这件事被业内普遍看做是迷你KTV产业“开撕”的号角。官司目前也尚未定论,但同时也体现出了硬件产品的普遍问题:容易同质化,正如同遍大街只有颜色不一样的共享单车。
生产咪哒的艾美科技公司前身研发的是舞蹈机,创始人李建斌向寻找中国创客记者介绍,从2007年起,公司就一直谋求到更大的娱乐消费 KTV进行转变。从外观到内容都在进行全方位研发,“咪哒miniK”陆续申请专利达30多项,其中包括16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等。
而之后加入这个市场的玩家大多是传统KTV行业出身的公司。友唱的前身是前沿科技,之前的产品主要是传统KTV点播系统;而Wow屋的东家雷石、EK-Zone唱喔的东家海媚也都属于此列。
“因为与传统KTV的核心产品是一样的,所以生产这种迷你KTV其实并不困难。”友唱的内部工作人员介绍到,这也正是市场上突然涌现出这么多不同品牌迷你KTV的原因。
即使有专利,但核心的技术壁垒并不存在。
于是这就出现了和共享单车有些相似的局面——用资本迅速铺开市场,第一步竞争的是地理位置和资源渠道。从区域下手,抢先争夺一线城市再进行渠道下沉;一线城市中,首要先占领商场等核心市场。北京新中关、朝阳大悦城等商场内的迷你ktv经常大排长龙,而在国贸对面的银泰则基本无人问津,因为附近多为写字楼。
咪哒、友唱都有两种模式:一是自营,二是代理。后者就是铺开地方资源的最好方法。友唱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自营和代理的比例是8:2,日后希望将比例能提升到6:4甚至更高。
不久前,友唱被友宝在线1.2亿全资收购,而友宝在线则是一家做贩售机的公司。友唱的内部人士透露,友宝在线对地方渠道资源的掌控和推广都非常在行,而这也助推了友唱在全国大规模覆盖迷你KTV设备,据透露现在全国设备已经近万台。
一般而言,在一个地区,会综合考量渠道优势,只签一家代理商;而和商场的合作更是如此,商场会与合作方有硬性条款,当某一家品牌的迷你KTV进驻后,其他品牌的迷你KTV就不能再进驻同家商场了。在商场等地的内部选址中,据调查,咪哒大部分都设置在商场游戏厅里,而友唱则设置在商场人流量较多的地方,更对标核心碎片化时间的人群。
在产品初期,谁更容易出现在大众眼中,当然更容易提高使用频次。但资本铺开市场只是第一步棋,却不是长久之计。
“大部分商场与品牌方签的租约都在一年之内,商场自己也会在一年中对比各个品牌的使用情况,如果你这一年中赚不了什么钱,商场必然会放弃你。”友唱的工作人员分析。
“占领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决定了品牌广告和营收的多少。但用户的体验优劣决定了付费的动机,这个是持久的竞争力。”艾美科技的创始人李建斌如是说。
商业模式:不烧钱,只赚钱?
“迷你KTV与共享单车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一开始就是盈利的!”
这句话成了近期迷你KTV在和共享单车对比时,呼声最高的一句话,也成了厂商吸引加盟方的点:三个月回本,两个月稳赚,成本却只要两万。
迷你KTV与共享单车的确不一样,它一开始就不存在烧钱的说法。因为有商场租约、电费、管理费等存在,迷你KTV天生就是“烧不起”的。碎片化的时间消费不仅不会免费,在北京的新世界百货中,根据60元/半个小时/两人的标准,其实比传统KTV还要贵三倍左右。
但是不免费就意味着不烧钱,稳赚吗?
与其对标共享单车,其实迷你KTV内部更喜欢对标娃娃机。娃娃机是商场存在多年的传统游戏。大部分娃娃机成本在3000元~8000元之间,机器维护与补充娃娃的成本都不高,一个月的利润高达2万元左右。到周末6台机器营业收入最高时一天就能超过五千人民币。
目前迷你KTV的营收还到不了这个水平。据李建斌介绍,差一点的地段每天每台机器营收在100-200 元之间,而好的地段则在 300-500 元之间。这样计算,在自营范围内,迷你KTV成本、租金和电费的成本大概有两万,大概半年可以回本。
然而加盟方的风险会更大。因为自营的大部分区域都在一二线城市,想参与体验的年轻用户偏多;地方的加盟商要面临更多人流量和对标人群等不确定因素。 同时,也要面临机器损坏率等问题。之前共享单车进入三四线城市后,就出现了报废率高的问题。
但业内人士依然对盈利非常看好。友唱的工作人员则透露,目前每天全国的流水可以达到250万,在周末时更是会达到顶峰。并且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友唱的后台也会调整收费标准。
“这个行业,只要大家不跟共享单车一样烧钱,是不可能不赚钱的。当然,我们本来也没想着烧钱补贴用户。”
布局:大公司已经开始了合纵连横
5月27日,斗鱼在武汉江滩公园举办了嘉年华,每天人流高达10万。在主屏幕的左侧白色小帐篷内,有8个友唱的迷你KTV机器。在下午三点的烈日下,有将近二十个人在排队。
“里面的人怎么还不出来啊?工作人员去管管吧!”
“大家注意每个人只能唱一首,唱完就得换人啦!”
此次友唱和斗鱼的合作,一是为了进行唱歌节目的选秀海选,但更多的是为了品牌露出。
即使想要模仿娃娃机的盈利模式,但迷你KTV已经不能纯依靠线下的路子,他们也开始寻求与线上公司的合作,推广产品,进而增大人流量。
之前唱吧对咪哒的战略投资,意义也正在于此:咪哒的线下场景补全了唱吧中缺失的一环,而唱吧的三亿用户和强大的品牌也为咪哒的线下突围做了支撑。
目前,在咪哒上唱完的歌曲可以直接传到唱吧进行排名,而这也为线下线上的社交提供了流通渠道。此前唱吧和湖南卫视也一直有深度合作,咪哒加入后,未来在音乐节目方面将有更多打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