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熟了(ID:maizi8090)授权发布
其实很多父母都是「留守儿童」。子女在外工作,常年不回家。于是,每次节假日变成了每个父母最期待的日子。父母想要的,不过是孩子的多一些陪伴;但子女想要的,也不过是想多赚点钱,给父母更好的生活。
现在,很多父母都慢慢变成了大龄留守儿童。
一年到头,家里只有两个人,只能盼着你节假日可以回家,但是你的一句要加班或者要跟朋友出去玩,会浇灭他们所有对假期的期待;
你常年在外地工作,也不怎么经常打电话回家,每次他们给你打电话,说不到一分钟,你就急匆匆地挂了,他们只能望着突然被掐断的电话继续担心你在大城市里过得好不好;
还有的父母甚至年纪很大了,还要成为老龄沪漂、北漂一族,六十几岁去北上广,就是为了帮你带孩子。
而你呢?
你在大城市里忙忙碌碌,忙到没有时间给家里打一个电话,忙到父母生病都不知道,忙到忘记父母的生日,忙到忘记父母有关节炎等小毛病……
这种父母与子女生活上的断层,其实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思想上的断层。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
儿子给父亲打电话,想问询问父亲的身份证号码,给父亲买保险。结果父亲一听「买保险」三个字就炸了,觉得儿子这是在惦记着自己早点死。
当儿子解释这其实是为了父亲的健康考虑的时候,父亲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你不回来我就病,你一回来啥事没有。
其实做父亲的,特别想要儿子陪在身边,这对父亲来说,才是最大的安全感,才是最好的保健品。
但儿子却不这么想,因为他在外工作,就是为了多赚点钱,让父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儿子为了缓解父亲的顾虑,鼓励父亲多出去走走,多和邻居大爷下下棋,这个时候父亲才说,邻居的大爷两个月前就去世了,也正因为这件事,他才担心自己哪天也会突然有意外,再也见不到儿子了。
原来,在老人刚刚有些偏激的情绪里面,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其实,这跟在大城市奋斗的我们一样。
我们的很多小事父母都记得清楚,他们记得我们的生日,他们会在我们的朋友圈知道,我们最近又交了新的朋友。
而我们却对他们的生活一无所知,不知道他们生了病,也不知道当他们身边的朋友去世的时候,他们心里有多恐慌和害怕。
于是,儿子瞬间理解了父亲的心情。
但没办法, 他也真的是想多赚点钱,让自己有资本有能力可以把父亲接到大城市来,让自己多陪伴他一些时间。
是的,对于我们这些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来说——
我们不是不想陪伴父母,而是想给父母更好的生活。
但现实是,越来越多的都市青年没有办法陪伴父母。
听朋友讲起她去年的一件事。那个时候,她因为工作调动,从北京调到了上海,上海对于她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城市。
她自己一个人找住的地方,把北京寄来的行李自己从快递站搬到新家,前前后后忙了几天,收拾好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她爸爸突然在电话里说,你妈前几天过50岁生日,你之前说过要回来的,你是不是忘了。
她一下子愣在那里了。
确实,过年的时候,她跟她妈妈说过,今年你过大寿,我肯定会回来的。但现在她把妈妈生日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
她爸爸还说,你妈在酒店办酒席的时候,阿姨们都问她你怎么不回来,你妈说你工作忙,还说你已经给她打过电话了。
挂了电话后,她给妈妈发了一句晚到的生日祝福,还发了个红包,她妈妈说没事儿,但红包一直没收,还说让她在上海多买点好吃的。
那天,她一晚上都没睡着。
其实不只是父母的生日我们没办法陪在身边,还有很多事情,我们都没有办法做到一个子女的责任。
听同事说,之前她为了多拿一点提成,给妈妈买她一直想要的戴森吸尘器,主动申请去外地参加一个时间很长又很累的项目。
但很不巧的是,在项目最关键的时候,她妈妈突然出了交通意外,受了伤住在医院里,家人打电话让她赶紧回家,她咬咬牙,在仔细问了妈妈的伤情没什么大事之后,还是决定不回家。
项目结束了,她也确实给妈妈买了吸尘器。
但带着吸尘器赶回家看到妈妈胳臂上打的石膏时,她没有一点点开心,满心都是无奈和浓重的愧疚。
是啊,大城市那么累,我们那么努力,很多人以为我们是为了我们自己。但其实,我们更是为了父母。
不努力赚钱,怎么孝顺父母呢?
我问过身边的一个很拼的朋友,你每天这么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
她的回答很认真也很简单,为了父母生病的时候能足够有钱给父母治病。
都说父母对我们的爱是静音的。
其实,我们对父母的爱也是静音的。
我们都很爱父母,都在默默地做很多的小事。
我们没办法回家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