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视新闻在线  ·  马龙最新发声 ·  昨天  
龙视新闻在线  ·  马龙最新发声 ·  昨天  
闽南日报  ·  马龙发声:最后一次! ·  2 天前  
闽南日报  ·  马龙发声:最后一次! ·  2 天前  
宁波日报  ·  马龙最新发声,“这应该是最后一次了” ·  2 天前  
宁波日报  ·  马龙最新发声,“这应该是最后一次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卫视

纪录 | 开门,我们是FBI!

凤凰卫视  · 公众号  ·  · 2018-01-22 17:06

正文

想象一下

某个悠闲的周末

你正在家或lu猫或lu片

突然间

你的门铃响了

打开门......

⬇️

这......

是不是太刺激了!!!

今天

我们故事的主角

就遇到了上述这种情形

小编默默猜测

估计他一开门

也是一脸懵圈吧......


想知道他是谁??

⬇️⬇️⬇️

1



1950年6月6日,这是一个看似很普通的日子,钱学森正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办公室里工作。两个陌生人突然闯了进去,一脸严肃地出示了联邦调查局的证件。他们宣称,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

 

钱学森在美国参与研制导弹、制定美军尖端武器发展规划等,都属于美国国防的机密工作。再加上钱学森是一个并没有加入美国国籍的外国人,受到怀疑似乎也在预料之中。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他们对钱学森的怀疑竟是来自于一个神秘人的举报和告密。


王作跃

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普莫娜分校历史系教授 


钱学森先生参与创建的美国政府的这个军工实验室,有一个人原来在那里面跟他是同事。这个人在1949年初去FBI告密,举报这个钱学森先生和王克信两个人,都是美国共产党的党员。



二战之后的美国,战争的阴影还没有消失,冷战的恐怖气氛又接踵而至。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咨文宣称,美国正在遭受共产主义的威胁。由于美国国内通货膨胀指数急剧上升,在短短一年中发生了3.47万次罢工,共有四百五十多万工人走上街头。美国众议院非美委员会指责工会 “已被共产党渗透”,煽动公众反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恰在此时,威斯康星州参议员麦卡锡的一篇演说,将这一运动推向了顶点。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现场


通过“日内瓦谈判”,中国留学生回国的禁令终于被解除了。当时还是有很多本来愿意回国的留学生,由于工作和家庭等多种原因,没有回到新中国。所以,回国的人数并没有中国政府所希望的那么多。但是,钱学森的归来,仍然被认为是“日内瓦谈判”一个最重大的成果。



在此之后,1971年,中美两国乒乓球队实现互访,终于打破了二十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与此同时,中美之间科技人员的互访也打破坚冰,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熊卫民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美交流应该在两方面是比较早的,一个是体育:乒乓外交,大家都知道的;还一个就是科学,就是科学方面的这种交流。因为这两个方面好像跟意识形态跟政治的关系,似乎比较远。


随着大量华裔美国科学家的相继到访,中美两国的官方交往也终于冲破藩篱。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启了访华的行程,这标志着中美两国经过二十多年的隔绝,开始向关系正常化的方向发展,为两国正式建交奠定了基础。随后,中美两国在上海签订了《联合公报》,突出了两国在科技方面的合作,双方决定以交换生的方式互派留学生。


2


曾呈奎


曾呈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创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海带之父”。1940年,曾呈奎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并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43年,他在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为美国的国防项目工作期间,经常到美国加州附近的海域进行海藻种类及分布情况等的研究工作。


王作跃

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普莫娜分校历史系教授 


美国这个国防项目就是从海藻里面提炼出很多化学物质,这是为它的军工服务的。那么这个提炼是可以从海洋、到海边去收集海带和各种海藻。但是这个战时需要非常大,所以它也希望研制人工培养海藻。这个当时是世界领先技术,就是20世纪40年代是没有人在曾呈奎之前去做过人工在海洋里面对海藻进行培植,所以他利用美国的机会做了很多实验,包括培养海带,要考察水的温度、营养成分等,做了一大批基础研究。这个基础研究等到他回到中国以后,更是做了发扬光大。



曾呈奎对海藻的研究工作,吸引了两位美国少年好奇的目光。他们不知道这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经常在海边采集些什么?他们就大胆地上前询问。曾呈奎用流利的英语和两位少年交流起来,其中的一位少年叫麦克斯•侯莫森特。


曾呈奎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解有关海藻的知识。他们经常到附近的沿海采集海藻,然后请曾呈奎帮助鉴别和指导。这两位美国少年正是由于得到了中国科学家的启蒙和指导,逐渐地萌发了学习兴趣,后来才走向对海藻学研究的道路,成就了他们的海洋科学梦想。

 

1975年在美国的麦克斯•侯莫森特与中国的海洋科学家,

自己的启蒙老师曾呈奎教授合影。


麦克斯•侯莫森特

美国著名藻类学家


对我而言,纪念曾呈奎教授具有特殊意义。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我对海藻产生了兴趣,当时他是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1944年,他为我鉴定了我和戴维福克在加州的拉好亚海边共同采集的首批海藻标本,还友好地邀请我们访问他的实验室。此后两年多时间,我们每个月都到拉好亚采集各种标本,他也继续帮助指导我们的海藻分类学和野外考察研究。我真心地认为,如果没有他善意的帮助,作为一名少年的我,不可能进入如今我终生为之奋斗的藻类学工作。我要感谢曾呈奎博士从一开始就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呈奎对两位美国少年的启蒙指导达三年之久,也促使他们最终走上科学之路。这段经历,被称很像中国版的“白求恩”在美国,只是帮助的对象和内容变换了而已。而中美的科技交流,也在日后,日益增多。

3



2008年至2011年,中关村当年新增上市企业数量连续4年超过硅谷。中美科技产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联系正变得更加紧密,而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正是这种变化的助推力量。


王德禄

中美科技交流研究专家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时候还是信息化做计算机,现在到了新的阶段,这个信息化无所不在,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那个突破点。现在这个时代,网络还在创业期,那很多人认为网络将改变整个世界,每个行业都会改变,跨界融合,所以说互联网创业还是越来越兴盛。



美国硅谷依然是世界创新的中心,吸引了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来到硅谷进行交流合作。对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它们的创业者更加年轻,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同时也更加自信。现在硅谷的创新企业,特别是技术导向的企业,也会更早地强调与中国市场的对接。对中美两国创业者而言,双方都有非常强烈的交流合作需求。

 

在中国的创业大军中,也不乏那些从海外回来的具有高学历的留学人员。对于每年来自于中国几十万的留学人员来说,美国所能提供的科研岗位毕竟有限,在美国找到理想的工作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回国创业未尝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王作跃

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普莫娜分校历史系教授


现在要解决一些全球性的问题,包括气侯变化这个重大的全球性问题,还仍然需要通过中美科技交流、科技合作。在美国的,和回到中国大陆的老一代新一代的留美科学家,要进行交流进行合作,和世界科学家一起来解决我们所面对的这个能源及气候问题。



更多关于中美科技交流的细节故事

敬请收看

即将于1月22日-1月26日

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的

《纪录・大时代》

“中美科技交流秘档”



辑:伊梵、夏天


推荐阅读:

·整容如换头?揭秘微整形你不知道的事儿

·春运攻略 | 如何在年度最大型的全民运动中取胜

·凤凰卫视全球记者:我们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