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观察
互联网行业趋势分析 商业模式分析 行业新知 IT行业事件分析. 观察人,应该是以最敏感的嗅觉说出自己对互联网的感觉,有的是基于对产品的认知,有的是基于对商业经济的趋势。或对或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一种角度.欢迎关注与投搞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观察

“人工智能”有望成可触摸增长点

互联网观察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3-22 18:17

正文

工智能(AI)应用的一个缩影;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和转化”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内容之一。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潘复生认为,这展现了中国对新技术领域的高度重视。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代表之一,人工智能正由科技研发走向行业应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业内人士看来,人工智能不是一项单一的科技产业,而是将其他行业进行融合的工具,例如将机器人和保姆结合产生的“看家机器人”,将导航和汽车结合产生的“车联网”等。在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成熟的当下,谁率先在应用上实现突破,谁就有可能在智能时代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人工智能”有望成为可触摸的新增长点之一。


人工智能在中国发展迅猛

你还以为人工智能很遥远吗?

身体不舒服,想要打开手机淘宝问问医生,但是怎么样才能从几千个在线等待咨询的医生中间找到最匹配的那一个?

笔者了解到,阿里健康已经开发并在手机淘宝上线了健康小蜜——医药健康智能问答引擎,这个类似于智能问答机器人的引擎,可以回答普通用户的一般性医药健康的问题,然后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选择,将用户自动匹配给相应的医生或者药师。

事实上,目前,从医疗健康的监测诊断、智能医疗设备,到教育领域的智能评测、个性化辅导、儿童陪伴,从电商零售领域的仓储物流、智能导购和客服,到应用在智能汽车的自驾技术,都能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

来自河北唐山的高先生新近买了一辆车,在尝试各种车载智能设备时,他感慨地对笔者说:“我觉得现在很多汽车技术就挺智能的,比如自动泊车、导航路径规划等,这些都方便了驾驶。”不过,在他看来,“如果未来能够普及自动驾驶就更先进了。”

高先生的想法其实并不遥远。业界人士认为,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助推自动驾驶发展的关键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在帮助汽车解读传感器数据时起决策作用,通过阅读驾驶者的驾驶行为和表情,能及时提醒驾驶员在疲劳驾驶时切换至自动驾驶模式。

“人工智能”一词,通常被认为是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诞生的,61年来,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实践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当今,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带来了席卷全球的技术革命风暴,创造出了一个无比广阔的市场,中国的很多公司在这股大潮中抓住机遇,表现亮眼。有观察者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已成为一张令世界瞩目的闪亮名片。

过去的一年里,长虹、TCL、创维等中国家电企业都纷纷发布人工智能家电产品,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打破家电行业的销售难题。

不久前,搜狗公司发布2016全年财报,搜狗CEO王小川表示,搜狗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较大的业绩增长。未来会把人工智能应用到更多的产品中,让用户表达和获取信息更简单,让人工智能真正惠及人类。

全球人工智能研发的脚步正在加快,中国也不甘示弱。近年来,百度先后成立了大数据实验室、深度学习实验室和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并通过架构调整全面发力人工智能。2016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大脑”推出,该项目将对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处理和用户画像、无人驾驶等领域进行重点关注和研发。

去年,杭州政府联合13家企业,为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安装了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在杭州萧山区的部分路段的初步试验中,城市大脑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车辆通行速度最高提升了11%。

交通拥堵,只是城市大脑迎战的第一个难题。城市大脑的目标,是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和决策,将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够自我调节、与人类良性互动的城市。

阿里集团相关负责人向本报介绍说,城市大脑的内核采用了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此外,拥有领先人工智能技术的阿里云ET,开始在城市治理、交通调度、工业制造、健康医疗、司法等领域成为人类的强大助手。

在腾讯,人工智能研究项目包括WHAT LAB(微信-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优图实验室、微信模式识别中心、智能计算与搜索实验室等多个部门。

在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看来,人工智能犹如新的科技革命,为长期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去年诸多关键技术突飞猛进,无疑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它终于走到了从科技研发到行业应用的临界点,蓄势待发。


为发展更新“发动机”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多年来,科技部通过“863”、“973”、科技支撑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重点支持了智能计算机系统、智能机器人、自动信息处理,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方面也支持了一批项目。下一步,我们正在集聚科技界、企业界的专家和创新型企业,包括一些年轻的创业者,共同制定促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规划,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建设、社会民生、环保事业、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应用。


人工智能缘何如此被看重?


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必将带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众多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对传统行业商业模式、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全面颠覆,将为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质的变化。”李彦宏说。


在一篇《人工智能,“奇点时刻”临近?》的文章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发展人工智能的最大意义在于为现代化发展更换“发动机”。咨询公司埃森哲研究了美国、芬兰、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并作出预测,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帮助这些国家生产率提高40%左右。

对于中国而言,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将是多方面的。就经济来说,借助人工智能新技术实现自动化,将极大提高生产率,节省劳动成本;优化行业的现有产品和服务,提升其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创造新市场、新就业等,将促进市场更加繁荣,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而在产业升级方面,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亟待克服,人工智能恰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便利和动力,一是这些企业拥有行业海量的数据和大量资金;二是在生产力水平急需提升、传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传统企业有迫切的意愿来改造升级自己的工厂、业务,提高收益,降低企业成本。因此,制造业既是人工智能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也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领域。

《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累计达到15745项,列世界第二;人工智能领域投资达146笔,列世界第三。

据艾瑞咨询预计,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190亿元,年复合增速约19.7%;同期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91亿元,年复合增速超50%。人工智能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指出,就制造业而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现就需要很多人工智能。比如过去在技术上难以克服的问题(如建模),就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在工程上快速地取得一些新的突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有效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至关重要。


面向未来长远布局


业内人士认为,在人工智能这场科技浪潮中,中国与其他国家已经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针对未来产业竞争,中国政府已在多个方面对人工智能产业做出布局,“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面向未来,做出长远布局。

“未来5到10年,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可以进入到教育、医疗、金融、交通、智慧城市等几乎所有行业,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人工智能落地应用是硬道理,“2016年是人工智能元年,2017年则是人工智能应用年。”

目前,在驾驶领域,通过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电脑可以在无人主动操作下,自动进行操作;在个人助理领域,通过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大数据搜索、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在金融领域,通过分析、预测、辨别交易数据、价格走势等信息,人工智能可以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股权投资等服务;在电商零售领域,主要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的管理仓储与物流、导购等方面,用以节省仓储物流成本、提高购物效率、简化购物程序。此外,在安防、教育、医疗健康等众多领域,人工智能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不过,尽管对未来的智能生活充满期待,邓中翰仍提醒说,人工智能还有诸多潜能有待挖掘,也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姜奇平指出,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活品质。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感到欣喜的同时,也要理性面对人工智能对人类提出的挑战。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负面问题如何监管,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同样的,还有人担心,人工智能正在导致一些职业的消失,对此,刘庆峰认为,未来,越来越多的工作可能被机器替代。在新的工作岗位没有被完全创造之前,需要考虑制定智能时代的社会财富分配体系、社会工作保障和救助体系。并且,对人工智能在行业应用的规范和要求,也需要加快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专家同时指出,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要警惕人工智能行业出现泡沫,比如一些“伪智能”、蹭概念的产品。事实上,真正的人工智能往往是悄无声息地发挥作用,比如语音识别、深度学习、视觉识别、新搜索技术等。此外,目前人工智能的市场认知多停留在概念与实验层面,对于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应用及产业化落地进度还是认识不足,要警惕跟风式的投资。

wwwgx2016互联网观察

每天精选深度互联网业内文章

收集最新互联网业界资讯,欢迎分享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