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创新活动未来会怎么发展?
第一,“中国式创新”的路径将转向更加依靠科技为基础的创新。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我们的资本积累、技术积累不断上台阶,再加上成本的上升,要求我们必须创造更高的价值才能付得起工资,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必然需要更多的积极性创新、变革性创新、颠覆性创新。
第二,“中国式创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强化与分化。一方面,依托中国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和人力资本等传统优势的创新仍将存在,如盯住细分市场的山寨机厂商、致力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小米以及快速模仿与再创新的腾讯等,这些模式依然会存在,但会各自分化。
同时,在未来中国会出现一批真正有技术能力的全球性企业,成为像华为那样的真正的“创新者”,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进步有明显的贡献和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是未来中国创新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第三,中国的创新要素、市场的获取走向全球化。一方面,中国的创新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技术寻源”,从全球获取创新要素。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海外资产收购国,这些收购很大一部分是获取中国企业创新的关键战略要素。
另一方面,中国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将进一步走向全球市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不断取得突破。2016年上半年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份额为9.7%,居全球前三。深圳大疆在2015年国内企业PCT申请量排名第十,2016年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占据全球无人机市场份额的70%。
第四,“中国式创新”将变得更加全面、集约、绿色和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G20峰会上,把创新跟集约、绿色、包容一块提出来。未来中国的创新将越来越关注组织、文化和管理方面的创新,越来越关注创新的效率,越来越关注解决中国趋紧的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关注共享与全民福祉的改善。
第五,“中国式创新”的制度环境正在不断改变,我们要推动全球化条件下市场驱动型的创新发展,我们的产业政策怎么由以前的选择性政策向功能性政策改变?我们多年来强调企业是创新主体,中国产业政策怎么更加有针对性,或者对创新的能力和竞争力提高更加有帮助,也是我们的挑战。
总之,中国式创新整体仍处于渐进式追赶过程当中,跟跑、并跑、领跑并存,在少数领域处于领跑状态。德、美、日等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从引进模仿到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升级,实现赶超必经的过程,很难逾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创新还面临着许多重要的挑战。
比如,我们如何从技术国家主义的“自上而下”为主转向“自下而上”为主,如何进一步激励企业的创新,如何压缩政府的“企业家精神”;再比如,开放式创新条件下,如何平衡对国内企业的保护和提升全球竞争力,以及我们的教育和创新政策的转型,都是我们作为开放型发展中大国进一步创新发展要面临的关键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