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预约直播
如显示已结束,点开关注视频号
👇
👇
👇
以下内容
插座APP
内部培训的录音整理。
各位同事大家好!
首先,真诚地祝贺各位同事,被选拔为组长,正式进入公司的管理干部序列。感谢你们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付出和贡献。
今天这个培训,从性质上是管理培训,也可以叫基层管理者的第一课。
理想和信念,这是最有力量的。
我知道大部分同事,包括我们更高一级的负责人,都希望我能给快速给大家一些具体的管理技巧。比如,每天从早到晚,具体应该怎么干。但我认为,具体技巧是讲不完的,也不是最关键的。
我还是想先分享一点体会:
我们每个人的改变,从根本上来自理念的改变,而不仅仅是行动的改变。
如果仅仅是行动的改变,是难以持续的。这可能和你之前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包括咱们公司内部,平时也非常强调行动。我举个例子:
让客户成功,就是一种理念。
但如果我们没有从心里真正认同这五个字,无论我们每天做多少管理动作,每天付出多少行动,到最后都会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
我们走着走着,做着做着,就觉得这五个字没什么,可以放松了。然后,跟客户交流时,可以简单一点;跟客户服务时,可以随意一点。
更严重的是,当我们公司越来越大、品牌越来越好之后,我们后进来的员工,就会觉得一切都挺好的,不需要那么辛苦。我加入插座学院,不是因为我能创造什么价值,不是因为这个团队有什么使命愿景,而是因为这家公司待遇不错,比较稳定。
如果变成这样,我们公司很快就会走向衰落,甚至再也不能重新回到增长的状态。
所以,不管做什么,不管哪个阶段,真正支撑我们持续前进的,是我们心中坚定的理念,也可以说是理想和信念,这是最有力量的。
你要依靠团队成功。
回到今天这场培训,各位同事都很年轻,即将第一次做管理带团队。基于这个背景,在场的每一位新任管理者,应该有什么样的理念?
我认为,成为管理者之后,第一个理念就是:
你要依靠团队成功,而不是依靠自己成功。
当然,做好管理这条路,远没有这句话那么简单。依靠团队成功,只是一个现实。另一个现实是,团队也必须依靠你成功。
听起来,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悖论:我是管理者,我是老板,我依靠团队成功,还好理解一些。为什么团队也必须依靠我成功?这就有点无法接受了。所以,很多管理者,经常会处于一种很不解的状态:
如果团队必须依靠我才能成功,那我招员工有什么用?为什么不自己干?当然,现实工作中,很多管理者确实是自己干了大部分工作。
接下来,我就回答这个问题:
招员工有什么用?
根据我这些年的经营实践和学习观察,大部分企业,包括很优秀的企业招聘员工,就是有能力让他们变「废」为宝,当然是带引号的。
我这么说肯定不好听,甚至容易造成误解,没关系,大家能理解就好。
我想说的是:
一个好的组织,一个好的管理者,要有变「废」为宝的能力——能够让很多很普通的人,快速融入进来,发挥更大的价值。
这个大家信吗?
进一步说,如果你是个普通人,遇到一个好领导,他做事的要求很高,标准很严格,对你很有耐心,也很有信心,就有可能把你变得越来越越好。
甚至你自己都惊讶:原来我还有这样的潜能。
这就是我说的变「废」为宝。
这些年,我在跟一些比较成功的创业者和企业家聊天时,经常请教他们是怎么带团队的,怎么熬过来的。几乎都会提到一个状态:
大部分情况,都是一手烂牌,最后打赢了。
没有好牌,好牌不会给你,好牌也轮不到你,不是你想要啥就有啥。
那要靠什么?靠的就是管理。
管理,就是完成目标的确定性。
那管理是什么?
管理,就是完成目标的确定性。完成目标的确定性越高,管理能力越强。
我在咱们内部经常讲一句话:
公司把一个员工交给你,你把一个员工招进来。他跟着你工作,他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去。如果你能达到这个状态,就说明你有管理能力。
也许今天有一个低谷,突然目标没完成,甚至差很多。没关系,我带着团队复盘数据,分析过程,总能快速定义问题,而且确信明天一定能翻过来。如果你能达到这个状态,就说明你有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不是每天给员工辅导技巧,不是每天解决员工的问题,不是每天陪着员工喊口号,更不是陪着员工加班熬夜。这些都不是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最根本的,是对目标负责的能力。
▲
保存图片,分享
朋友圈
公司把这个店交给我、把这个团队交给我、把这个部门交给我、把这个岗位交给我、把这个机会交给我,我无法保证能好成什么样,但我敢承诺:
至少能做到什么样,永远有一个兜底的状态。
管理工作中,最怕的是什么?
一个人如果没有管理常识,没有管理能力,你就会发现他的状态是这样的:工作随意性很大,想法很多,通常也会特别勤奋特别努力,但是没有框架、没有公式、没有基本的原则,没有确定性。
以及,他这样的状态,会直接导致团队也是这样的状态,甚至更差。
这就是没有管理能力。
一个人的魅力从哪来?
今天在座的各位同事,我们刚刚成为管理者,千万别不要通过自己的魅力去管理,你的魅力很重要,但那么不是管理,那是领导力。
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是两回事。再往前思考一步:
一个人的魅力从哪来?
其实根本上,还是从确定性上来。工作中靠谱就是一种魅力,持续地成长是一种魅力,稳定表现专业技能也是一种魅力,比如钢琴家。
这些魅力的背后,都包含着某种确定性。因为有确定性,外界就会对你有期待,因为有确定性,你又总能持续满足外界的期待。
这就是魅力的原点。
如果一个人跟着你干了两三年,每天很辛苦,各种学习各种调整,但是没有进展,业绩很难突破,他就会觉得你没有魅力。无论你长成什么样,包括你的语言表达、沟通情商、穿着打扮,都没用。
一个人的魅力,最重要的原点还是确定性。确定性,不仅是管理能力的体现,更是领导力的原点。所以,我在课堂上也反复讲:
基层管理者必须懂管理,也必须有领导力。
咱们成为管理者之后,应该牢记的第一个理念是:兄弟们跟着我干,一定能打胜仗,一定能成长。
如果你能从心里接受这个理念,就有很大机会,把团队带好。如果无法接受这个理念,也请你勇敢地把位置让出来。因为把谁交给你,就是在坑谁。
管理到最后,就是让每个人都变得更好。
在这里,我多展开一句,对商业传记阅读量大的同事,肯定都会注意到,那些成功的公司,卓越的领导,基本都会聊到一件事:
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创业早期,甚至创业之后很长时间,经常跟大家喝酒聚餐。
为什么要喝酒?因为酒好喝吗?
其实,他们心里的真实状态,并不是说我要炫耀喝酒,或者说很享受做老板,下属敬我一杯酒,我很有面子。而是,他们特别享受大家在一起的那种感觉,他们心里惦记员工,他们喜欢和员工在一起。
其实管理到最后,就是让每个人都变得更好,这就叫成就别人。
咱们现在开始做管理了,你可以试着每天问问自己,有没有觉得哪个员工很烦,或者看不上哪个员工。如果你心里有挑剔员工的想法,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个员工难道没有什么优点吗?如果你发现,这个员工真的没什么优点,都是缺点,那你再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没有解雇他?
因为他确实不适合这里,他应该有更适合的工作,我不能耽误他。我解雇他,不仅能让他找到更合适的工作,对留下来的那些努力工作的员工,也会更好。这才是一个管理者该有的心态和作为。
如果这两件事你都做不到,既不能发现员工的优势,又没有解雇这名员工。你就告诉自己:我不配做管理者。因为我还是只想着自己。
我们今天讲管理,从开始到现在,我讲了这么多,你说管理是什么?管理是很多方法技巧吗?是很复杂的理论体系吗?其实都不是。
管理,首先是你得接受一个理念:成就别人。
比如,团队中的一名新员工,第一天来上班,坐在那不敢跟别人说话,也没有人和他交流,你主动跟他聊天,他心里就会很开心。
我们每个人在找工作的时候,都是希望满满地接受新公司的offer,期待在新公司有所发展,但我们又都特别希望获得新公司的关注和信任。
所以,我们看到新员工入职,主动帮助他们,而不是挑剔他们,引导他们更快地融入团队,让他们卸下内心的包袱,这就是成就别人。
权威从哪里来?
成就别人靠什么?
第一个是心。你的初心要正,发心要好,要真心希望别人成功。
第二个是行。你要以身作则,要给别人做表率,关键是要带头往前冲。
第三个是法。你要有一套稳定有效的方法和工具,要有价值观和原则。
第四个是果。也就是拿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没有成果,一切都是空谈。
是不是只要拿到成果就行了?
还不够,好的管理,能让团队持续拿到成果,不管市场环境怎么变化,都能拿到成果。不仅这个月有成果,今年有成果,更要持续有成果。
我们要想办法搭一个体系,让我们的兄弟们,每个月都能用好这个体系,拿到好成果。然后,兄弟们会带领更多的兄弟。所以,一个好的管理者,不仅能让员工有好的业绩,还会让员工有好的成长。
兄弟们跟着你干,有好的业绩,也有好的成长,你就有权威了。
权威从哪里来?三件事:
首先,有业绩。
说直接点儿,就是跟着你干,有钱赚,能创造价值。
其次,有成长。
因为赚钱不一定成长,只有成长才能持续地赚到钱,更能持续地创造价值。所以,在我心里面,成长其实排在第一位的。只要有成长,业绩早晚会好,创造的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第三,心不累。
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心累都很难持久。如果员工跟着你干,经常心很累,就说明你带团队带偏了。你自己也不能心累,如果你也心累,说明还没有真正掌握管理的本质。
凡事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当然,我们刚带团队时,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就是每天有忙不完的事儿,怎么这么糟心啊,怎么这么点事儿都弄不明白啊,怎么这么笨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并不知道管理是什么,我们特别期待员工听自己的,员工能很快做完工作。我们心里有想法,跟员工一说就懂了。
但其实,远远不是这样的。举个例子:
有一天,你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马上召集团队开会,布置分工。你说话声音可能不够洪亮,结果一个员工并没有太听懂,但他答应得很快。
过几天你发现,他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理解你的意思,你发脾气:怎么跟说了好几遍都没听懂?
这样的事情,我经历过很多次,我相信各位也会经历很多次,这是我们做管理的必经之路。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其实不是员工没听明白,更多的情况是我自己没想明白,也没说明白。
所以,我们做管理者之后,一定要养成为一个习惯,凡事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先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也就是把自己给管好。
如果咱们公司的每个管理者,都能有这样的心态,咱们公司的每个同事一定会越来越好,咱们公司也会越来越好。咱们公司的底气,不来自员工是什么样的,来自我们这一批管理者是什么样的。
当我们站在台上,发号施令的时候,风光的时候,拿奖金的时候,心里有没有兄弟。
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底气。
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吸引越来越多优秀的伙伴加入,和我们一起,为了客户成功,长期奋斗。
真的东西假不了。
我讲这些这个东西,是不是有点儿鸡汤?
其实,是不是鸡汤,是不是忽悠,大家一定都能感受得到。因为,这个东西是没法骗人的。
就是你说的和你做的,如果是不一样的,知行不合一的,谁都能看出来,任何一个普通员工,都能看出来,没办法骗人。所以,真的东西假不了。
咱们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先把你的理念转变了,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转变理念,成就他人,成就团队,让每个跟着你干的兄弟,都能越来越成功。这个理念不转变,说再多都没用。
理念的「念」字怎么写?上面是「今」,下面是「心」,就是你今天的想法。不是昨天的,不是过去的,不是未来的,就是此刻的,当下的。
前两天我看到一条视频号,白岩松老师讲一个特别严重的嗜酒者,最后是怎么成功戒酒的。白岩松老师是内蒙人,蒙古族嘛,都特别能喝。这个嗜酒者,就是特别能喝,怎么都戒不了,去医院也戒不了,发了很多毒誓,永远不喝酒了,再也不喝酒了,都没用。那最后是怎么戒酒的?
其实很简单,就是定了一个小目标:
今天不喝酒。
之前,他最常说的是,再也不喝酒了,永远不喝酒了,结果根本没用。而且,永远不喝酒,一听就很痛苦,还是馋酒啊。干脆把永远改成今天,今天不喝酒。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成功戒酒了。
故事也许夸张,但确实给人触动。我马上想到了:
我今天的想法是什么?
比如,今天不发脾气;今天要完成目标;今天要发现一个员工的长处;今天要改进一个流程。这就是理念的力量。
心里有数。
再次回到今天的培训主题,我们从一个员工,晋升为一个管理者,是职位的变化?还是工作内容的变化?我认为,根本上还是理念要变化。
原来靠自己做业绩,现在靠团队做业绩。既然靠团队,就不能怕麻烦,靠团队,靠的是团队中每个人的优势,而不是每个人的问题。把每个人的优势,组合到日常工作中,让每个人都能最大程度地把优势发挥出来,你就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所以,成为管理者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转变理念,必须从心里明白,要成就大家,要为大家感到开心。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同事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