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讨论了中国居民的消费信心与财富效应的关系,以及股市与消费振兴的关系。文章指出,当房价下跌时,居民的消费信心会下降,振兴消费需刺激房市或股市。对于股市振兴消费的观点,文章认为虽然大牛市仍有可能,但希望通过股市的财富效应来振兴消费并不容易实现,原因包括叙事过早传播和股市暴涨暴跌的影响。
文章最后提到了明晚的直播主题,是对当前股市状况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空中楼阁自崔嵬,仙客凌空去不回。
——李应兰
过去两年,我们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即居民的消费信心是受其财富效应所影响的。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以持有房产为主,因此当房价持续下跌时,居民的消费信心也会随之下降。即便手上有钱,也只是储蓄起来,能少花的就尽量少花,能不花的就尽量不花。为此,真正要想振兴消费,大概就只有两种途径,一是刺激房市,使得房价逐渐止跌企稳,甚至重回升势。二是刺激股市,使得居民通过股市的持续上涨来获得财富效应。
在此之前,我们一直认为,中国迟早要通过第二种途径来振兴消费,而这也正是我们始终坚信
A
股会有大牛市,且大牛市不会太遥远的主因之一。可是随着
A
股近一个月来的大涨,我们反倒觉得有必要对之前的观点进行修正。大牛市当然还是会有,只是希望通过股市的财富效应来振兴消费的愿望,只怕是不容易实现了。至少在短期来看,是很难实现的。我主要有两个理由:
第一,这个叙事过早地被传颂至人尽皆知。
还记得一个月前,当我无论是在公众平台,还是在盗天平台,阐述这个叙事时,都会遭受到各种批判和嘲讽。有太多的读者,从经济基本面,到股市制度面,来论证
A
股不可能有大牛市,至少在他们所列举的那些问题解决之前,不可能有大牛市。可是现在,经济已经繁荣了吗?制度已经完善了吗?好像都没有吧?那为什么就全民都坚信大牛市了呢?说到底,也无非就是领导开了几个会而已。
更搞笑的是,我在
10
月
9
日的直播中提到过,我因为在国庆期间的工作量太大,所以去按摩了一下肩颈,而那个按摩的技师居然问我炒不炒股?我问她为什么会问这个,然后她就把那套拉抬股市以刺激经济的叙事给我讲了一遍。我当时就说:“这个故事就已经传到你这里了?按照以往的经验,连你这种职业都知道炒股能赚大钱时,其实就该卖股票了。”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将拉抬股市以刺激经济视为一项国家战略的话,那么这个战略是否有可能仅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从无人相信的奇谈怪论,被传颂至街头巷尾的妇孺皆知呢?即便曾经真有过这么一个战略,可是当它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传播范围如此之广时,这个战略还能顺利实施吗?
第二,暴涨暴跌只会培养赌徒而非财富。
还记得国庆节前,市场普遍弥漫着一种踏空的焦虑。于是,我
10
月
2
日在盗天平台推送了《怎样在大牛市赚到十倍?》一文,文中提到了赌徒思维和赌场思维:
所谓赌徒思维,就是一旦赢了,就还想再赢,而且越赢就越有信心,总觉得自己比别的赌徒厉害,直到输光为止。只有当股市处于长期慢牛的行情时,居民才敢于将相当一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的资产投入到股市,以期通过股市的可持续上涨来实现财富增值。可是,当股市处于暴涨暴跌的行情时,广大居民绝不敢将过多的资产投入到股市里。因此,即便股市里的投资者赌赢了,能获得的财富效应也是相对有限的,更何况他们绝大多数最终都是要赌输的。
综上所述,虽然我在绝大多数人都不相信
A
股会有大牛市时,坚称大牛市终将会来,而且已不遥远,虽然现在绝大多数人都认定
A
股已经处于大牛市的进程之中,但我自己反倒不愿意说现在就是大牛市。或许未来会证明,当下确实处于大牛市的早期。但是现在,我更愿意称其为“无基之弹”,即没有基本面支持的反弹。而这,就是我们
明晚
直播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