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欧盟一直扮演欧洲边缘国家迈向民主化和自由化的稳定器角色。欧洲人权法院甚至迫使英国最终采取立法措施来制定一份自己的人权法案。“欧洲价值观”曾经令欧洲人引以为傲,甚至到现在还是乌克兰不断推动相关改革的动力。然而,在匈牙利问题上,欧盟却失声了。
匈牙利(以及他们在欧盟内的“好兄弟”波兰)的威权化过程并不是刚刚启动,而是时日已久。欧盟领导人并非面对新兴的兆头措手不及——相反,他们正在对“房间里的大象”默不作声。匈牙利和波兰的动向早已在中东欧产生影响并逐步扩散,难民危机无疑加剧了这一趋势。
然而,与一般意义上的解释不同,匈牙利和波兰的威权化与难民危机关系并不密切。早在匈牙利社会党的久尔恰尼(Gyurcsány Ferenc)政权倒台时,在1989年为了自由民主而奋斗的欧尔班,便和右翼基督教民主党联合组建了一个右派占据多数的政权,一面打击社会党的对手,一面采用匈牙利民族主义叙事和疑欧倾向来换取支持。拥有多数的Fidesz第一件要务就是修改了匈牙利宪法《基本法》来改变选举制度、增加大党优势。早在2014年,欧尔班就抛出了“非自由民主制”(iliberal democracy)的论调,而在那之前他的右翼政府煽动反抗欧盟和多样性叙事。2011年的修宪削弱了宪法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宣布议会有权确定教会是否被承认,将家庭的定义限定为夫妻和儿童,并且将政治竞选期间的政党政治广播限制在国家资助的媒体之中。
有很多因素可以解释欧尔班的成功之路是如何被开启的。前任总理久尔恰尼在竞选中公开对民众撒谎,以及社会党政府的腐败和丑闻,自然成为了欧尔班的助攻,使得后者成为了东欧又一个以反腐起家、以政治清明为议题导向的成功政客。欧尔班自然和白(俄)罗斯的卢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或格鲁吉亚的萨卡什维利(Mikheil Saakashvili)不同,可后共产主义国家中腐败的建制派政客、因为苏联因素而在某种程度上以民族主义为底色的政坛,都成为了这些政治家的崛起要素。
在波兰有同样的趋势。卡钦斯基(Kaczyński)兄弟的法律与公正党(PiS)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保守化的右翼政党,2005年他们和以经济自由主义为主打招牌的公民纲领党(PO)不相上下,本来号称要联合组阁的两党最终分道扬镳。PO走向西欧式的保守党路线,拥抱多元主义、社会进步和公民自由,成为一个经济上的自由主义政党,并且热烈地欢迎欧盟。PiS则走向与宗教保守派相勾连的社会保守派右翼。
在出身PO的图斯克(Donald Tusk)成为欧洲理事会主席后,PiS更是极力将反欧当做招牌,并且呼吁维持波兰的主权独立。与欧尔班一致的是,卡钦斯基兄弟始终是保守的右翼政客。他们毫不避讳地对欧盟进行攻击,反对图斯克的理事会主席任职,在欧洲议会中加入疑欧的ECR党团,为了迎合社会保守派的爱好而严格限制女性的堕胎权利,默认、纵容甚至暗中鼓励极右翼组织的崛起,并试图通过司法改革削弱司法的独立性——当然,卡钦斯基方面宣称这是为了反对司法系统中的腐败。
在这一切之后,欧盟终于行动了——虽然只是一些软弱无力的步骤——通过漫长的调查对波兰提出警告。在波兰些微的退却之后,欧盟方面顺台阶下的可能性因此大增。而对于匈牙利,欧盟到目前为止都毫无声音。
布鲁塞尔的漠视助长了欧尔班、卡钦斯基等人一步步前进的胆量,而囊括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四国的维谢格拉德集团(Visegrad Group)一直是欧洲内部保守主义、民粹主义和疑欧主义的大本营。随着难民危机的爆发,对柏林日益增加的不满,使得欧尔班等政客可以将欧盟自由民主和多元开放的价值观,与一个试图奴役东欧各民族的“欧盟帝国”联系起来,不同的价值和议题叠加在共同维度上,他们得以宣称“非自由民主制”的时代,并将这一概念和传统、主权、民族文化和对抗欧盟霸权联系起来。这些都已经是房间里的大象,不容否认和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