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一批00后大军已经开始上大学,90后已经全体成年,虽然身心各方面逐渐往中年靠拢,但在个人问题上,却依旧秉承着晚婚晚育的婚恋观。
所以对于一部分在家乡工作生活,还没组建自己家庭的90后来说,“
和父母同住
”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尤其是在成都这样一个悠闲和现代化兼顾的城市,很多人不再北上南下,纷纷选择留在家乡发展。
就这个问题,在潮生活编辑部引发了热烈讨论,有人认为“和父母同住”会导致人格不够独立,巨婴心理,有人却认为“和父母同住”才是一场人生的修行....
最后,海椒活捉3枚编辑部小可爱,对于“和父母同住”这一问题,她们有切身体会,并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从母胎开始就和父母同住到现在,虽然每天都在盘算搬出去住,但看到银行卡余额远远小于搬出去要应付的开销,我就踏实地躺回去了。”
大钱向我坦言,同她一样因为经济不够独立,选择和父母同住的人其实还蛮多的,毕竟在家不会吃苦受累,还有人照顾,简直美滋滋。
在问到“在什么时候最想搬出去住”,她想了想说,跟父母因为沟通障碍,导致不可调和的观念上的矛盾的时候。
“和父母同住”有好有坏,对于她来说,坏的一面就是会自动屏蔽生活自理的技能,好的一面就是,
她开始真正去思考该如何和父母相处。
作为孩子来说,在真正步入社会以前,父母在我们心里是高高在上的,观念上的说教也是我们没有办法去佐证对错的。
当我们真正成人,有了不同角度去看世界的思维后,就会发觉父母并不是绝对正确,
而“和父母同住”,两代人因为观念不同产生摩擦的机会要比不和父母住要多得多。
“出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呀。”
大钱说如果她搬出去住的话,估计到现在都还没去尝试着以一种父母能够接受的角度和父母沟通。
并且也不能体会到那种父母竟然会有一天像朋友一样和自己相处的喜悦味道。
她说在她的观念里,她觉得父母不仅仅是父母,也是和孩子相互陪伴的朋友。
作为成都潮生活主编的七崽,也是一枚长在成都,工作也在成都的地道“土著”。
和大钱不同的是,她从小便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从感情上说,爷爷奶奶已经很自然地变成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了。
她十分坚定地告诉我,她没曾想过搬出去住,至少在组建自己的小家庭以前。
“中国人好像大多比较含蓄,更喜欢把爱化作无声的陪伴。”
和爷爷奶奶住一起,就是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谈到这点上,我看到她的眼眶慢慢红了。
她说爷爷奶奶现在年纪大了,和他们住在一起不仅是陪伴也是照应,当她越发开始体会到时光有限,她就更加珍惜和他们度过的每一天。
“我们都在说着'不要等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的一句话箴言,但很多时候这句话更像人们失去心爱的人以后,对自己的说教和安慰,我不想最后变这样。”
虽然跟家人住一起有时候会觉得不够自由,但在外面不论自己有多累多委屈,心里其实是不会慌的。
因为你知道,有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在等你回家。
cici是我们编辑部比较特别的成都人,大学在上海念的,尽管现在回成都上班,她依旧坚持一个人住。
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父母的羽翼下是没有办法真正获得人格独立的。
“在大学真正开始一个人生活后,我才发现,自己就是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患者本尊,但也是这样自己才慢慢开始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这种成就感还是蛮大的。”
选择不和父母同住,给她最大的感受是生活上少了干涉性,自己拥有了决定权,并学会了如何和自己独处,独立思考。
“我是真的真的觉得只有自己勇敢走出家的舒适区,才能迅速地得到成长。”
在家里父母会为我们准备好一切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们根本不用费力气就能得到,甚至有时候还会把这一切当做理所应当。
久了以后,还有些人会出现把自我当成中心,把偏执作为看世界的角度的巨婴心理,她觉得这样是很可怕的。
她说她在上大学前就有切身体会,长不大的小孩根本没有能力和这个世界抗衡。
“尽管人都是群居动物,不可能完全的独居生活,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和亲近的人保持一定程度上的距离感,我觉得还是蛮有必要的。”
在“
和父母同住”展开的采访和讨论中,很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惑,也刚好处在两难的境地。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去评判和定义是惰性作祟还是生活无奈。
学会和父母相处,平淡岁月里的长情陪伴,或是想要完全的人格独立都是我们需要面临的抉择。
但无论是和父母同住还是独居,“成长”和“担当”都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今日话题互动
大学毕业该不该继续和父母同住?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海椒讨论~
成都潮生活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电话 | 4008168290
商务合作微信 | wenziyaowo77
勾搭潮可爱微信 | cdcsh01(来跟粉丝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