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朵妈陪娃
我是朵妈,曾有三年的美国儿童教育求学经历,与美国专家共同研发0-7岁儿童的益智教育课程,对美式教育有深刻认知。朵朵1岁开始就实践了300多个游戏,在幼儿班表现出超强的创造力和动手力。跟着我学习美国先进的教育方式,一起高质量陪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厚朴中医  ·  今晚19:00直播 | 筑基课程说明与探究 (下) ·  2 天前  
拾榴询财  ·  新一轮户型革命来了!还有这么炸裂的房子 ·  4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朵妈陪娃

“再调皮妈妈就来打你了!”,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吗?

朵妈陪娃  · 公众号  ·  · 2020-02-26 07:37

正文



“快写作业去,不然你妈回来又要训你了!”


“你就淘气吧!一会让你爸揍你!”


“别折腾了,你爸可没我这么好说话,小心他打你屁股了!”


这些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大多都出现过,因为我们觉得孩子在家总要有个怕的人,才好管教。



先来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前几天一个朋友给我发微信,说她最近的烦恼:


每次教育孩子的时候,他们夫妻两人都会分工合作。爸爸做“严父”,自己做“慈母”。


一开始孩子还蛮听话的,现在越无法无天了,只要爸爸不在身边,自己怎么也管不住孩子。


有一次孩子做错事,他爸罚孩子站墙角,几分钟后孩子爸临时有事出门,孩子便一下子解放了,朋友觉得孩子这样的认错态度不行,让孩子重新站墙角,结果孩子笑嘻嘻地翻了一个鬼脸就跑出去玩了……


留下一脸错愕的朋友站在墙边,她说此刻只想自己站墙角面壁思过一下:教育方式怎么了?



慈父+严母、慈母+严父是很多家庭的选择。


因为 这种唱白脸和唱红脸的育儿模式,养起娃来真是省心,效果也很不错,只要孩子不听话,派红脸出来镇压就行了。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都被全家上下宠着,如果没有一个人能镇得住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变成自私自利的小霸王。


可是,真的是这样么?





朵朵班里有个特别调皮的孩子,有次他妈妈和我聊天,说起他在家很乖的,不知道为什么一到幼儿园就调皮捣蛋。


后来再聊天才发现他是因为害怕爸爸,一“调皮”爸爸就会站出来镇压。



这个办法起初还很奏效,可时间一长,就会不太对劲了。


在爸爸面前是个乖小孩,却把妈妈的话当成耳边风,在幼儿园放飞自我,在爷爷奶奶身边的时候,更是无法无天。



当大人们得意洋洋地唱着红白脸,孩子也高兴自己 角色切换得恰到好处。


孩子却变成了两面派, 和“白脸”在一起的时候会主动安分守己,主动讨好,而在“红脸”面前则比较放纵自己。


所以,父母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孩子有可能会变成花脸。




如果“红脸”“白脸”唱惯了,也容易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甚至产生教育理念的分歧。


你一言我一句,往往会在争吵中忘了分工的本来意义。



孩子看到父母争吵,往往会觉得是因自己而起,会产生负罪感, 同时父母的争吵也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我到底该相信谁?”、 “爸爸妈妈谁是对的?”


在是非判断还不成熟的孩子面前,最终孩子可能会产生对父母 不尊重不信任 的情绪。




我对《爸爸去哪儿》中一个场景印象十分深刻,就是 Jasper怯生生的询问爸爸:你能不生气了吗?



陈小春家庭的育儿方式就是严父慈母分工,儿子面对严厉的父亲,谨慎小心懂事,和妈妈在一起才是个淘气小软萌。


害怕爸爸,爱黏着妈妈, 这是中国家庭普遍的现象。


孩子选择听从较温和的一方, 就会对唱白脸的一方心存芥蒂,产生误解,很难形成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



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而真正意义上的“红白脸”应该是同一教育理念下不同的教育方式,是教育均衡,互为补充。



唱白脸是为了要让孩子有所畏惧,做事不会肆无忌惮 但权威不是来自于表面的威严,而是要让孩子内心有秩序感。


唱红脸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自由。 但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这种爱和自由是有边界的,要在教育中让孩子明白底线和边界。



总的来说,这种教育策略的使用,要十分注意方法,不然就功亏一篑了。




首先父母一定要统一战线。


只有统一战线孩子才会发现爸爸妈妈是相爱的,是紧密团结的,更利于孩子在家庭中建立安全感,在父母不同的做事方式中学会与人合作相处,利于情商的发展。



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要共同指出她的错误; 做了值得表扬称赞事情,也要一起给孩子点赞。


教育上的统一战线才是父母处理孩子问题的正确方法。




我们最好不要孩子面前一唱一和,也不能在孩子面前就红白脸同台唱戏。


可以等白脸教育完后,红脸再出现。无论谁唱红脸,都不应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另一个人的不是。



比如孩子爱吃糖,晚上满口蛀牙还哭闹着要吃糖才肯睡觉。


爸爸很严厉地说不可以,孩子遭到爸爸的拒绝和训斥后肯定会很不开心,这时妈妈就应安慰孩子的情绪,同时告诉爸爸是为了你的牙齿。


这样,既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也没有让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产生误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