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这份报告主要分析了全国37个主要城市的职场竞争情况,通过调查企业招聘数据和白领投递简历的情况得出。
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2017年夏季求职期全国人才供需竞争指数(供需竞争指数=收到的简历投递量/发布的职位数量)为35.8,这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平均每35.8人竞争一个岗位。
与之前4个季度数据相比,2017年夏季竞争指数有所回落,全国求职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有所缓解。
一方面是因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供应量在减少,求职者与职位数量之间出现新的供需格局;
另一方面,求职者的求职心态发生转变,随着90后一代自我主张强烈的人群进入职场,工作对于他们来讲不再是谋生手段,更在意在工作中的体验,因此,当前求职者求职心态更谨慎,大量海投简历的现象在减少。
从不同城市的竞争指数来看,2017年夏季求职期北京的竞争指数依然稳居第一位,为89.9,相对2017年春季竞争指数的绝对值96有所下降。
深圳的竞争指数依然排名第二位,上海的竞争指数超过成都排名第三。虽然前五位的排名顺序相对上一季度有所变化,前五位的名单没有变化。
报告显示,2017年夏季求职期,全国37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月薪为7376元,本季度平均薪酬下降幅度较大,为3.8%。其中,北京的平均薪酬水平依然保持第一名,为9791元。
与上一季度相比,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平均薪酬都有小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杭州的平均薪酬逆势上涨,为7933元。
从在线职位的薪酬分布情况来看,不同区间的薪酬占比基本保持不变。
总体来看,薪酬在4001-6000元之间的职位数量仍然是最多的,占职位总量的32.8%,其次是薪酬在8000元以上的高薪职位,占职位总量的25.9%。薪酬在2001-4000元之间的职位数量占两成。
今年起,“新一线”城市呈现崛起态势,成都、南京、西安等十个“新一线”出台人才优惠政策,给钱、给房、给户口,人才争夺战打响后,加上“新一线”本身的城市魅力,与发展趋于饱和的一线城市形成对比,有效的吸引了人才流入。
2017夏季竞争榜单中,成都、沈阳、大连、西安等“新一线”城市登录前十。
根据智联招聘在线数据监测结果,2017年夏季对人才的需求量最多的依然是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其次是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教育/培训/院校行业超过基金/证券/期货/投资行业,排在需求最多的行业中第三位。
调查数据显示,外商独资企业的月平均薪酬水平最高,为8064元,其次是上市企业,平均薪酬为8025元,再次为合资企业,平均薪酬为7903元,国企的月平均薪酬紧随其后,为7662元。
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月平均薪酬相对最低,分别为7118元和7109元。
从行业角度看,薪酬水平排名前十的行业中,咨询、财会等专业服务以10165元的月平均薪酬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证券投资行业、中介服务业等。
从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指数来看,规模在1000-9999人的大型企业竞争指数最高,为42.5,其次是规模在500-999人的中型企业,竞争指数为40.5。
规模在100人以下的小微型企业以及万人以上超大型企业的竞争指数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