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极客湾
提供优质的科技资讯与评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OL中关村在线  ·  1月最新Android性能榜单公布,榜首位置 ... ·  2 天前  
EETOP  ·  精品芯片课·打折倒计时1天! ·  2 天前  
ZOL中关村在线  ·  手机冷知识:你有多久没关机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极客湾

iPhone 12 Pro Max不为人知的硬伤?聊聊今年的特大杯

极客湾  · 公众号  · 硬件  · 2020-12-05 00:38

正文

这次iPhone屏幕翻车?相机镜组设计大改?强制双摄合成的长焦?今年的iPhone其实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它们有多香,相信大家早已知晓,但他的缺点,或许并非谁都知道,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内容略长,可以直达4K60视频版:bilibili.com/video/BV1Xi4y1V7pr)
手头的iPhoneX已经相当破旧了,老张实在是安耐不住,啪!一万多下去,很快啊,终于换了 iPhone 12 Pro Max。



开箱

相较于 iPX ,这次 新包装体积缩小了约一半 ,这意味着,在仓储和运输上的成本也省了一大截,


到底还是库克会精打细算。没看懂的是,这次的主题封面,为什么是一排炫光?难道是为了表示,这代拍照的鬼影比以前更猛嘛?


不过比 Xs 那代的绿帽色好看太多了 ...


颜色呢自然是海蓝,虽然石墨灰更耐看,银色更是不用担心边框掉漆,但骚还是每年的主打色更骚一点,背面这种 磨砂玻璃 + 亮面 Logo 的工艺,和很多年前用的索尼 Z5 蛮像的,


只不过一个成为了 OmniBalance 的“ Z ”绝唱,另一个成为了,对 Edge to edge 的“叛逆”回归。


众所周知,这次出厂不带充电头和耳机(法版要加钱),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减小包装,强烈建议库克使用饭盒作为下代包装,重复利用,物尽其用,更加环保。


当然, 价格确实下降了,幅度在 200~800 ,确实不小,以前留下来的充电头可以接着用。


5V1A ,享年 12 岁。


但需要注意,历代 iPhone 整体的价格是上升的,哪怕这次下降,也不意味着良心,降价只是短暂的错觉。


这年头部分国产旗舰都上万了,两千买高端,四五千买旗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其实自带的 EarPods 耳机的声音也蛮好听,而且每一代苹果都会悄咪咪改进、升级,声音是有所不同的。尤其是自带的麦克风,录音效果很好,以至于也有人用它来直播、录歌。


手机接口 依旧是 Lightning ,并没有升级到 iPad Pro 一样的 C 口,只是把接头处的 USB-A 改成了 USB-C


边框继承 IPX 以来的 手术级不锈钢 ,闪的和小当家做的菜一样,但的确很沾染指纹,该掉漆也一样得掉。


12 相反, 12 是指纹沾背面玻璃,侧面铝的没这问题,这就看你怎么取舍了。


比较影响观感的,就是天线接缝。 IPX 的时候还是左右对称的。看着很和谐:


但从 xs 开始为了支持更多的频率、频段,改善牙膏基带信号(开个玩笑),改成了四周一共 6 条缝,而且左下角和右上角各有 2 条,左右是不对称的:


底部外放口也不对称 ,逼死强迫症啊。虽然这的确吹毛求疵啊,但不可否认的是, IPX 在外观的协调性上是下了功夫的。


边框


这次采用了类似 iPhone4/5 时代的 平面边框 ,删繁就简。玻璃和边框直接接触,少了一圈塑料缓冲层的过渡,确实更加简洁平整,更加清爽。


但是,你从正面看下去,那几个接缝的地方,总感觉是落了几粒灰,弄又弄不掉。反光还是发白的,比边框颜色浅,增加了边框的割裂感。


另外做工方面,也有一丝丝小问题, 屏幕底部的接缝会比顶部和上面和左右都大一些 ,仔细看是能看出来的。不知道是为了冲击缓冲空间,还是说,仅仅是公差。


这次用纯平玻璃,会不会也是受新的超瓷晶面板的影响呢?为了耐摔性,暂时不做、或者做不了曲面,不得已而为之? (按照 CNBC 的采访,苹果回应确实是为了耐摔做平面边框,至于玻璃就 ...


虽然确实好看,老用户看了蛮开心的,但对苹果来说应该没必要,不太可能为了卖情怀回归老设计,开倒车,要知道苹果的设计是死抠细节,追求高度统一、浑然一体的。


哪怕是Safarilogo中的指针,都改过一次极其细微的角度和长度,MacBook开合槽的角度深度长度,为了手感和柔和的反射光质感,都更改过数次 (此处引用ID公社《Apple那“无关紧要”的设计改进》) ,这样执着于设计的公司,很难相信会开倒车。而iPhone12这次外观回归4/5,难道继承了“母公司”的基因?


李楠也说了,这次是[为了不同而不同,没有任何工艺、人机工程上的进步],甚至可以说是倒退。手感变差,加工成本也比弧面更低。不出意外,下代还是平的,直到超瓷晶2代,做成“先进的曲面”,进步 进步。



你说前几代那样大弧面,屏占比是不够高没错,那也犯不着直接抹平了呀...


就不能做一点微微的弧度,但不是很突出的出来? (拿起了手中的Z5)


尺寸

我是从IPX的5.8英寸换成Max的 6.7英寸 ,感知很强,哪怕转角部分做了很细微的弧面倒角,但舒适度依然远不如弧面边框小屏机,有明显硌手的感觉。


握持感甚至可以说是历代iPhone里最糟糕的,有兴趣大家可以去门店摸一下,现在估计大多数手机握感都比这好了。



227g重量 和前代一样,单手虽然能用,但比较别扭、贴合感差,只能通过小拇指在底部支撑,才勉强能握住,但重心仍然在手心靠外,存在一不小心掉出去的可能,不能给你安心感。


权且当作全面屏版的iPad Mini compact,尽量双手使用吧。看番和玩游戏还是很爽的。

要手感好、日常用,更推荐 iPhone 12 mini,重量只有133g ,轻薄高屏占比,真·小屏旗舰。这几年靠轻盈惊艳到我的,可能只有隔壁三星S20了,164g重量,120hz大屏,OneUI 2.0好看又好用。


这次iPhone比上代更轻薄,其实是大幅度牺牲电池容量换来的,续航注定尿崩。



当然啊,换个角度看,纯平边框和纯平玻璃也有好处,就是贴膜和戴套更方便,成本也更低。同样是带套,合起来的厚度依然是比上代薄的,还能让握感更好,何乐而不为呢?这一代买AC+的必要性又更低了。


屏幕

大家也都知道,这次屏幕 依旧没有高刷(60hz刷新率,120hz触控采样) ,相较于安卓动辄90hz,高点的120hz,实在是看不过去。素质如何呢?



通过蜘蛛X配合DisplayCAL实测,默认自动最高亮度 550nit ,强光下最高飙升到 850nit 。但调低亮度后,白平衡会明显变绿。


由于用Web测试Safari只能输出100%sRGB,测不了P3,这里就直接用DisplayMate的数据了, 最高101%DCI-P3,但色域会“随着环境光亮度下降” ,500lux亮度下覆盖93% DCI-P3,1000lux降到了87%,2000lux下只有77%。平均屏幕反射率4.8%,镜像反射率5.9%,整体A+评级。


以sRGB IEC61966-2.1为基准,989个色块测试,12PM这块屏幕白点色温达到了 6517K ,几乎完全符合D65标准, 最小白点△E 0.17,平均△E1.21,最大△E5.24


不同亮度下色温一致性很好


GAMMA可能还是因为OLED面板特性,测出来 不吻合gamma2.2曲线
众所周知家境贫寒嘛,没有光度计做矫正,结果仅供参考。根据熊猫(SlayeRBoxeR)的测试结果来看,蜘蛛X应该和i1 Display Pro处于同一水准,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当然,蜘蛛5还是很垃圾的,要租校色仪要么i1要么蜘蛛X。
另外补充一点: DCI-P3的标准白点是D63,gamma2.6 ,苹果的屏幕虽然用DCI-P3表示色域范围,但其实 苹果嵌入的是自家Display-P3描述,白点是D65,gamma 2.2 ,整体参数的确是市面上最标准的之一。
不过屏幕好不好,还是得看最大偏移的△ E ,这块屏的蓝色是完全不准 ... (色准最大比平均更有参考价值)
你要是对色彩有要求,它并不具备参考价值,因为这次色彩管理还是沿用老标准, RGB- OLED特性导致 同色异谱” ,色度计测出来参数好看,但你肉眼不管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劲。
我拿它和参数基本一致、经过校准的显示器,以及 LCD 屏的 iPhone 7 对比一下,你能明显看出来颜色并不一致,存在很直观的偏色! (全部统一亮度到 180nit 7 补偿至 D65 色温)


目前只有索尼新手机和监视器产品线用的新标准,某国产手机也模拟了索尼的方案,引入了 Judd 修正 Judd offset 贾德偏移) ,做目标白点偏移,以统一不同面板下表现一致。当然,更好的方案是 感官匹配 ,只是在消费级产品上比较难实现。

部分信息是一位供应链的朋友透露给我的,简而言之就是, 现在你在网上看到的,绝大多数消费级OLED产品的,屏幕测试结果,都是没有参考价值的,因为标准、流程、目标,就是错的,或者说过时的,不适合OLED。
这部分听过就过,不用在意。一方面是普通消费者没有这个需求,对厂商来说,徒增成本和麻烦,到头来在评测机构的结果还不好看,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去做。 我们只需要知道:“现在的LCD和OLED哪怕参数一样,肉眼看着也是不一样的”就行了。毕竟参考级的OLED屏,价格都5位数起步了。
目前的技术,只要OLED想做高亮度,势必会在其他地方有牺牲。且在不同亮度下,各方面指标、衰减率,都和传统面板不一致。VRR可变刷新率下,帧率不匹配导致子像素过度充电,暗部闪烁,这点LGD已经在做多Gamma曲线适配低帧率了。一切都是需要时间的,现在还谈不上成熟,很多CRT时代的标准,到LCD时代都还没完全过渡过来,何况新兴的OLED呢。
对比了一台朋友的12,居然还是比12P系列还暖一点,不知道是不是个体差异:
另一位朋友的两台12Pro的屏幕都有严重问题,明明是Oled,但是纯黑画面不是纯黑,是微微泛绿光、没法做到完全熄屏,网上也有反映类似的问题,也就是 “绿屏门”
灰阶白平衡测试上,确实亮度越低屏幕越绿。这一问题在IPX的时候还是没有的,哪怕色温偏冷,但无论亮度最高还是最低,色调都是均衡、不会偏绿的。
飘哥对比了他的 11pm 12pm ,这代屏明显更绿了,还不如上代。
好你个浓眉大眼的苹果,供应链巨头,居然连品控也翻车了?
所以有时候不要只看参数,再好的仪器也会因为标准的过时而落后,要用眼睛去看,对不对。你看着都觉得有问题,那他十有八九就是有问题。
网上也流传了一个消息,用助手验机后,液晶显示屏这项,不同的开头对应不同的批次的代工厂,都有翻车概率,这个我样本不够,没法验证,但很多 G9N 的也出现绿屏状况, 应该是不太可信的流言了。 不信谣,不传谣。
这次陆陆续续对比了 7 iPhone 12 系,总体而言,这块屏还是可以。在这种细节方面,其他手机也未必做的很好,甚至每一台颜色都不一样。
不过这个话题比较危险,我也不多说了,很多手机厂商的面板供应商,往往都不止一个,确实会发生这种情况。安卓阵营屏幕品控和规格都比较高的,除了三星自家外,还有 Find X2 、一加 8P 等等。
相机
镜头,自然而然,也是突出的,你在桌面上并不能放平。厂商们冷战般的参数博弈,多摄像头的腰围、身高与日俱增,实在是找不到美感可言。
·这枚超广角镜头,是从iPhone 11开始一直没升级的, 13mm定焦 f2.4 小光圈,固定 超焦距 设计 (不可对焦) ,硬件没变。样张都会上传网盘,大家可以评论区自取对比。 share.weiyun.com/TRX4Xb16
(对比图都经过大幅度放大) 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12PM和12P基本没任何区别,
和最普通的 12 对比了一下,效果基本也是属于找不同级别。
这次就 多了个超广的超级夜景模式 ,暗光下终于可用了,默认触发一般都是3s,画质还是比较差的,建议手动10s曝光。
需要注意,拍视频超广依然拍不了暗光, 只有主摄有视频夜拍能力 ,另外两个拍出来都是黑不溜秋的。
·主摄标头还是Xs以来的 26mm (IPX为28 f1.8) ,光圈从f1.8增大到 f1.6 ,而Pro Max的卖点之一就在CMOS传感器尺寸,也就是画幅,比以往都大, 传感器大小是12Pro Max>12=11>Xs>X。 从上代1/2.55英寸,提升到了 1/1.9英寸 。单位像素面积从1.4微米提高到了1.7微米。
俗话说“底大一级压死人”,色深和高感更好,虚化也更强。比方说这张光线相对充足的,观感基本没什么区别,只有局部放大后可以看到,12PM的画面相对更锐利些,吸尘器的字,以及电钻的Logo会更清楚,
夜景模式下,桌子底下的极暗画面细节更多,顶上灯之类的小物件,噪点更少,线条形态更加明确,右侧灯的细节12PM明显更好,支架凹凸感、红色旋钮、扳手都很清楚,而12P已经失去细节,基本都是噪点了。
正常室内光线下,细看也是有一些差别,比方说主板上的字、元器件、金属反光、 12PM 都会更加清晰,但涂抹和锐化痕迹也很明显。但只要画面里没有暗的离谱的地方,差距确实微乎其微。
反倒是视频方面差距更大,暗光下12PM的画面细节更多,比方说显示器Logo、边上的餐巾纸,你都可以看的清楚,你还能看到桌面底下还有两层桌板。
灯泡更有质感,白桌子的彩噪更少,还能看到桌子底下的地面,这里12P已经是全黑了,画面噪点和蚂蚁爬一样,二者已经达到了肉眼观感上的差距。
再和 11PM 对比拍摄一下晚霞,弱光下, 12PM 画质是真的好很多,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水面,波光粼粼的,但是 11PM 的波浪几乎都给抹平了,更别提近景的房屋细节了。
另外大CMOS最直观的变化,其实是 虚化 ,IPX的芝麻小底拍东西,基本没有虚化可言,前后景都很清楚。但12PM的主摄景深很浅,可以把物体从背景里剥离开来,这在拍一些小东西的时候很实用,可以让你更好的突出主体。
但12代有个很大的阉割点,就是“微距”! 实测IPX最近对焦距离在6cm左右,而12PM则在10cm左右。 这一点在长焦端阉割的更离谱,且听我继续往下讲
·12PM长焦镜头为 65mm f2.2 ,光圈小于同辈12系兄弟的52mm f2.0 (IPX:56mm f2.4) ,焦段更长。但光圈居然是12四兄弟里最小的,其他几个都是f2.0。
由于焦段不同,我选择相同构图范围不同距离、以及同样距离不同构图对比,因为对于你要拍摄的东西而言,焦段变长,原本能拍进去的东西,可能就拍不全了,得往后退几步,所以同构图更能模拟日常使用的表现。
正常室内光线下,无论哪种构图,画质都是iPhone 12PM更好,
机器人的轮廓、剑盾、背后的电池,都更清晰、噪点更少;盒子上的字清晰好辨别。
但因为光圈变小,在暗光下长焦拍视频,并没有优势,甚至画质是倒退的。
说回近摄能力,IPX的长焦最近对焦距离在6.5cm左右,我经常拿来当微距头用。但现在,由于镜组设计改了, 最近对焦距离直接阉割到30cm左右
而且 会特别激进的调用主摄 ,只要在30cm以内,都会强制调用主摄当数码变焦拍摄。

哪怕拍远的东西,只要你挡住了主摄,画质和动态范围会急剧下降,他是 两个镜头同时合成一张照片增强动态、画质 的算法,有点意思。但现在的长焦是完全的日光望远镜头,不能当微距用了。
总的来说12的无论是整体画质,还是HDR都要比11强一些,差异不仅仅是镜组,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 SoC中ISP的升级 带来的。
比方说iPhoneSE2和iPhone8系列用的几乎是一样的CMOS和镜组,但由于使用了A13,无论在白天还是暗光,表现都好上不少。虽然比之前有进步,但也只是同门相残,只看拍摄结果的话,实话实说,画质,还是会被华为屠榜,也比不过小米10Ultra。
人像模式
和之前一样,人像模式支持HDR、支持夜景,可以调虚化程度,可以切换主摄、长焦。这次可能又要得益于 LiDAR激光雷达测距模块 了, 人像模式拍摄的深度变化很丰富 ,不只是勾一个轮廓出来,轮廓内清晰、轮廓外模糊,而是很接近光学虚化,
哪怕小到一个手办,你也能看到对焦在头部是很清晰的, 稍远的身体渐渐模糊,越远越虚,远景彻底虚化 。哪怕是一些复杂的空隙,也不太容易出现穿帮的情况。发个朋友圈,绰绰有余,没人会觉得你是手机拍的。
炫光

不出意外,这次 抗眩光表现,也是祖传的烂 ,只要是大光比直射光源,都会有鬼影存在。无论是主摄还是长焦,白天大光比下拍楼, 甚至出现了“海市蜃楼”倒影
而非常见的原型炫光,已经到了影响画面和观感的地步了。超广角头倒是没有明显的炫光,表现不错。
防抖
(视频8:20) 此外12PM的主摄,还支持传感器位移式OIS光学防抖,调整频率为 5000 / 秒,是上代的 5 倍。拍照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防抖起作用,取景很稳。平常手持走动拍拍视频,感觉就像上了稳定器一样,小抖动都被过滤掉了,画面运动很平滑。
这边和 11PM 对比一下, 其实防抖效果没差太多,都很稳。不过这里也看的出来,开启了杜比 HDR 如果用于常规 SDR 流程,不转成 Red.709 的话画面会很灰,颜色也有偏差。转换后可以看到,默认也有些“ 向右曝光的倾向 ”。
再来和12P对比一下。在实时取景画面上,12P有掉帧的情况,显得有点卡顿。但其实二者防抖表现都不错,跑动的时候,12PM画面的小抖动和抽搐的确少一点点。
相机功能
·这次12pro系列的LiDAR测距,不知是否也用作于辅助对焦,这次对焦速度在 99% 的情况下,是我见过的手机里最快的,甚至比很多相机都快。只有极少数特别特别暗的情况,才会拉风箱、对不上焦,日常拍摄对焦灵敏度爆表。
·在升级iOS 14.3之后,可以开启新出的ProRAW,DNG格式,单独设计了处理管线,提供多帧图像处理、计算摄影、 深度融合、智能HDR,开放第三方API,且 最重要的,不会有快门延迟问题。
ProRAW实际用下来,确实有用。通过Lightroom或者VSCO等,支持RAW格式编辑的app,在极限状态下对比宽容度,暗部彩噪基本消失,也跳过了自带的锐化算法,观感更加自然。高光部分不会溢出,灰阶过渡正常,没有出现段色阶的问题,推荐会后期的专业摄影师都开RAW使用。
你问我为什么不用自带相册编辑功能嘛,因为IOS14.3 beta版,自带的RAW解码反而有问题,你能看到很多色阶断层 / 振铃,就是灰阶这一圈迷之黑圈。非编辑状态下是可以正常显示的。
·这次的实时HDR3,效果是真的不错,动态范围很大,比如说这张关闭了HDR,天空中的云已经全部过曝了,开了HDR之后云的层次变化全部保留,观感和肉眼几乎相同。
还有个小细节,就是你对着高光测光,然后拉动曝光补偿,这时候高光的曝光,几乎是不太变化的,只会对欠曝的地方进行补偿,调整暗部的亮度,这一设计是比较合理、且符合普通用户的思维习惯的。

·你在切换镜头时,焦段会在转盘中显示,比起几倍几倍的叫法准确多了,如果你本身对摄影器材有所接触的话,应该会很好理解。
·通过广角,实现超取景框边缘预览,这个特性自11就有了。这种取景模式在旁轴相机上比较常见,你可以看到最终拍摄范围外的画面,有助于构图和等待拍摄时机,等一些运动物体进来时候按快门。
当距离过近,边缘出现像差的时候,失去参考意义,会渐渐变黑。这种细节不是必要的,但苹果还是做了。
闪光灯
闪光灯这一项,应该只有部分摄影师,或者妹子在乎吧,实测在照明模式下,亮度是没 有IPX高的,但会特别特别的均匀,白平衡也正,而IPX是偏 黄一些的。
拍照时,12PM的 有效闪光范围在3~4米左右 ,而IPX只有1~2米。IPX在 闪光拍摄的时候,前景会非常突出,后景会很暗。
而12PM 则整个画面 曝光非常均匀,远近一致 ,并且宽容度很高,近景高光不会过曝。
通过开关 HDR 对比,可以确定这是本身硬件底子好,并非 HDR3 带来的高动态范围。
IPX 虽然通过曝光补偿,可以更亮,但会牺牲画面动态、前景会过曝,画质细节、动态都明显更差一截。
不过 12PM 的闪光测光和补偿有一些问题,在近景拍摄的时候,有明显过曝倾向,
近景所有画面拍出来都是贴脸强闪一样。但实际对着自己拍,明显感觉 12PM 闪光输出功率是不如 IPX 的,不会晃眼睛, IPX 的闪是亮到闪眼的。
视频功能
视频方面,iPhone的等距三角摆放的三摄,理论上切换镜头的时候,像差最小,衔接更自然、顿挫感小,但12PM和11PM一样, 只能支持到4K30或者1080P60 ,在4K60下强制数码变焦,并且切换镜头的顿挫感也不是没有,
如果你不太追求画质,只要变焦流畅的话,建议还是在视频设置里把“锁定相机”打开。数码变焦的过渡动画还是舒服多了。
·借助LiDAR,现在可以给一些装修模拟等软件,用来快速扫描绘制房间模型。其他应用场景就看开发者有多大脑洞了。比方说飞猪开发的Protake软件中,提供了实时景深视频拍摄功能。
·iPhone12 Pro系列也是手机里首个支持杜比视界 10bit HDR 60fps 的相机 ... ... 手机,手机。经过 ISP 进行实时色彩空间转换、预览,不需要重新编码,也是第一个支持直接对杜比视界格式剪辑的手机,拍摄后期一条龙。可以,不如改名叫 iBMPPCC 吧。
屏幕上直接回放的效果是真的惊艳,暗的够暗,亮的够亮,特别真实。
然而支持的 app 仅有自带的照片、 iMovie 、可立拍,感知不是很强。 Mac 上的 FCPX 支持后才是重头戏,但回放有设备要求,需要 iMac Pro 2017 以上)、或者 XDR 显示器才可以,否则也不能正常显示 HDR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