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IP电影逐渐成了华语电影圈最火的概念。这也难怪,自带“粉丝效应”的热门小说对于片方而言,简直浑身是宝。
但其实,IP电影的创作难度并不亚于原创,一方面要导演尽可能选取小说中的精彩桥段以满足挑剔的原著粉,另一方面也必须要照顾到没有看过原著的普通观众,让他们在没有背景知识的情况下理解故事并且能被故事打动。
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要拍一部高口碑的IP作品实在不容易,哪怕是《权力的游戏》,在播出始初,也有原著粉吐槽,觉得瑟曦和猫姨不够美。
最近,我就受邀在北京看了一部日本的大IP电影,改编自东野圭吾原作的
《浪矢解忧杂货店》
。
浪矢解忧杂货店
说实话,在观看之前,我是有些担心的。
作为东野圭吾系列中
“最不东野”
的一部,《解忧杂货店》中既没有凶杀,推理性也不强,它以一家为人解忧的杂货店为背景,讲述三个误闯其中的失足青年无意间发现了杂货店神奇的秘密,三人逐渐挖出一段关于杂货店老板浪矢的记忆,以及他背后一个个或辛酸或温情的小故事。
这样的作品阅读时能轻易打动人心,但改编成电影却不容易出彩,处理不当就很可能沦为食之无味的“白开水”之作。而且,原作中的五个故事不可能全部浓缩进短短两个小时的电影里,如何取舍也是一大难题。
直到看到日版的导演是
广木隆一
,我才稍稍拉高了一点期待值。16年那部看哭无数追梦少年的日剧《火花》就出自广木隆一之手,而看过《解忧杂货店》的读者也知道,原作五个故事中就有两个故事和追梦有关。非常有意思的是,这次电影里还出现了不少《火花》的阵容。
《花火》剧照
最后看下来,广木隆一没有让人失望。
整部片子剧情流畅,泪点、笑点都很足。
原作中涉及跨越时空的设定本来就不太容易讲清楚,书里花了整整一章才让三个青年搞明白杂货店的时空原理。电影自然不能这么来,所以导演简化了时空设定,用一个特别巧妙的奇幻镜头来表现时空穿越,如此一来,即使没看过书的观众也能很快进入剧情。
电影主线,导演则挑选了原作中的三个烦恼。
“三年还没有成功,是继续音乐梦想还是回老家继承鱼店?”
“要不要生下有妇之夫的孩子?”
“想赚钱,该不该辞去薪水低廉的普通职员工作,专职做陪酒女?”
三个故事分别涉及梦想、伦理和经济,每一个求助人都站在命运的交叉路口上,备受心灵的煎熬,而他们收到的回信最终都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解决了他们的烦恼。
更奇妙的是,观众会渐渐发现,这些烦恼竟然在冥冥之中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牵涉出一段尘封多年的爱情故事。
原著党们也有
惊喜
,原作中一些零碎的小故事也作为细节被穿插在了电影中,比如那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小学生烦恼——
“如何不用作弊也能考到100分”
。
当然片中最让人惊喜的存在,还是杂货店老板的扮演者
西田敏行
。
影片开头,镜头缓缓拉向坐在杂货店门口的浪矢老板,当时眼泪就要下来了,实在太像了!
从颤巍巍的站姿到眼神里流转的不同情愫,西田老爷子演活了书中那个心怀悲悯和包容的浪矢老板。不少观众表示,演技炸裂的西田老爷子简直是
“人形催泪机”
,他一出现就想哭。
出人意料的是,片中饰演失足青年的三位日本小鲜肉竟然也演得不错。
尤其是颜值担当
山田凉介
,在影片结尾处有一段长达一分钟的长镜头哭戏,丝毫没有露怯,完全撑住了大银幕的考验。
别人家的鲜肉啊。。。
IP电影最具争议的一点,就它无法切实还原每个人心目中的原著。每个读者脑海里的场景都不一样,如何抓住原著粉的心,引起他们的共鸣呢?
从细节着手。
犹记得当初看《色戒》时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王佳芝匆忙逃离隔离区时拦下了一辆人力车,车把手上拴着一只纸扎的小风车,车夫加速驶过来的时候,小风车
“团团飞转起来”
。
这只是小说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细节,放进电影中也不过短短几秒的镜头,但就这寥寥几秒钟,初读小说时的那种紧张感立马就出来了。
惊心动魄的风车细节
在这一点上,《浪矢解忧杂货店》也完成得非常出色。
电影不仅还原了书中描述的各种场景细节,还考虑到了故事所在的年代背景。
故事里卷帘铁门上的送信口
电影中过去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所以整部片子从场景布置到人物造型,无一不体现出了当时的年代感。
1979年,电视上播的是
阿波罗号登月
的新闻;而在当时风靡世界的披头士也在小年轻们当中流行,所以鱼店音乐人首次出场时的牛仔套装和黄色墨镜扮相,明显是在模仿
约翰·列侬
。
正是有了这些小细节,原作中七八十年代的日本风貌,才能以如此直观生动的画面出现在观众面前,这里不得不佩服制作组的细致和耐心,更重要的是
满满的诚意
啊。
《浪矢解忧杂货店》固然不是一部完美的IP电影。
广木隆一实在舍弃不掉他对长镜头的热爱,几乎所有演员的哭戏都给足了镜头。放在整部片子,会显得节奏有些拖沓。
好在主演们演技都在线,哭得比较自然,鼻翼抽动、嘴角抽搐这种小细节都表现出来了,应该还是能打动观众的。但喜欢快节奏的观众可能就会有点儿不耐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