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独家
依托“广电行业第一刊”《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发布最新最快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行业新闻,深度分析释疑解惑。摒弃“千微一面”,与众多行业微信公号形成事实性差异,因为我们深入一线获得了独家干货。查看历史消息,收获更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  ·  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史年会学术总结 ·  5 天前  
中国电影资料馆  ·  “春晚”趣味文创来串门,到江南分馆感受浓浓年味儿 ·  2 天前  
导演帮  ·  起跳的高度|VITA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独家

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以年轻态与时代感赓续民族文脉

广电独家  · 公众号  · 电影  · 2025-01-31 18:44

正文

文|沐云

以“厚重历史、焕新活力、民族自豪、人民幸福”为创作来源,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赓续民族文脉,持续释放戏曲艺术的生命力和亲和力。

1月30日大年初二,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落地山西太原,登陆央视综合频道、戏曲频道黄金档,以“盛世梨园 锦绣山河”为主题,打造出一台具有思想深度、情感温度、传播广度的中国戏曲嘉年华。

五千年很远,但戏曲很近。古老文明密码与丰饶自然资源交融,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彰显着广袤山河里戏曲繁荣景象与丰厚的文化基底。

以“厚重历史、焕新活力、民族自豪、人民幸福”为创作来源,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赓续民族文脉,持续释放戏曲艺术的生命力和亲和力。14个节目中,有剧种领军人物的联袂演出,有溢满地域特色的非遗元素,还有技术加持下的影视化呈现。

兼具时尚与新意,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牢牢把握守正创新之主线,既呈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丽多彩与兼容并蓄,也用年轻态与时代感传递民族文化多彩魅力。

戏剧传承弦歌不辍,既要百花齐放又要全龄覆盖

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传统戏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要根植传统文化,延续其古典气质与民族风采,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生动展现广袤大地上的美好生活。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始终挖掘戏曲中“美善合一”艺术品格,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

多类剧种的集中展现与融合共生,呈现戏曲文化的当代发展。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开启“全民戏曲嘉年华”,其“百戏联动+全民狂欢”,汇聚了全国各地精品剧种,繁华百戏彰显了中国戏曲百川归海的文化向心力,描摹出文化蓬勃发展的盛世图景。

开场节目《百戏芳华》就是剧种名家新秀唱响同一旋律。中国幅员辽阔、剧种多样,不仅有大家熟知的京剧、豫剧、评剧、越剧,还有许多地方剧种。为呈现戏曲最新创新成果,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剧种选择时比较广泛,以实现剧种名家齐聚、凝结合力的文艺态势。

以中国审美引领内容风潮,它还表现出对农历蛇年的精准贴合。多剧种创演秀《山水情缘》从《白蛇传》经典剧目出发,挖掘京剧、粤剧、川剧、婺剧的艺术特点,让各剧种青年演员同台演绎,展现对人间真情的咏叹。该创演秀在山水间铺陈唯美国风画卷,也让中国审美得以彰显。

主创团队在创作之初就围绕中国式审美,做足时尚感与青春感,并强化“有文化的深度、历史的厚度、情感的温度”,打造为年轻人所喜欢的戏曲晚会,因此在题材挑选时,紧扣蛇年主题的白蛇故事最终入选。

老中青少汇聚一堂,它既有戏曲联欢之盛大,也有弦歌不辍的文脉传承。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继续借助“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将老、中、青、少戏曲传承人们汇聚一堂,让山南海北的戏曲人尽展风姿。

如传承情景表演《弦歌不辍》,就云集了陈少云、赵葆秀、孟广禄、李树建、冯玉萍等各剧种流派名家携弟子后辈同台献艺,展现梨园薪火一脉相传、代代接续的蓬勃景象。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想通过节目创作,来传递优秀青年演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创造与发展,呈现薪火相传的欣欣向荣之势。

让戏曲文化跨越山海,总台春节戏曲晚会还力促“文化出海”,要让戏曲成为文化“走出去”的典范。戏曲融合秀《跨越山海》让粤剧名家曾小敏、京剧名家王珮瑜、昆曲名家施夏明,与意大利、法国、智利、新加坡等多国海外戏曲团队联动,跨屏共唱原创戏歌,实现戏曲联通世界的情感纽带。

“思艺技”先锋探索,科技从技术赋能走向内容融合

作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艺术形态,中国戏曲的呈现形态与传播方式,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流中不断更新、变迁。在“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的加持下,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开启“戏曲+”探索,其时尚感、年轻态凸显。

“戏曲+”的跨界探索,是戏曲+现代科技、戏曲+多媒体技术、戏曲+电影的跨界互动,这是视听效果的有效“增值”,也是总台在媒介叙事新挑战下的全新打法,让戏曲艺术焕新升级,走向更广阔的新天地。

戏曲+科技,让观众再次重温神话世界。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借助无人机表演,为传统武戏披上年轻化外衣,也让戏曲文化与数字科技惊喜碰撞。其中武戏科技秀《纵横天地》就运用无人机视频成像技术、无人机冷烟火技术,让无人机群来模拟虚拟化3D呈现,完成编队表演;《纵横天地》节选孙悟空与二郎神在天空激情对战的片段,极具视觉冲击力,也让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借助科技手段完成武戏表演,实现从科技赋能迈向内容融合。

戏曲+历史文物,用拟人手法营造文化幻境。如多媒体视觉秀《活色生香》就运用MR+AI虚拟空间视效技术,让山西博物院的金代戏俑、晋侯鸟尊等戏曲文物“活化”,并在戏曲名家的配音下鲜活而生动。

这是这一届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创意表达,博物馆的国宝们摇身一变,成为“显眼包戏友”。他们各有憨态可掬的外形,并相约“出逃”,来到晋祠观赏昆曲《长生殿·重圆》的“霓裳羽衣舞”表演。这种妙趣横生的多媒体视觉秀,拓展了戏曲表演的文化想象力边界。

戏曲+影视表演,则用沉浸式影视表演方式营造过年气氛的烟火气,让观众在溢满韵味的家长里短中感受到年俗文化与戏曲文化。这种影视化表达打造了年轻语态,让传统戏曲焕发出新时代的时尚气息。

如戏曲情景剧《大院人家》,就邀请晋剧、眉户剧、北京曲剧、黄梅戏、甬剧、西秦戏的戏曲名家新秀,与影视演员合作上演一出家庭喜剧,其短剧式的戏剧逻辑+戏曲唱念做打的戏曲表演巧妙融入,开辟了戏曲呈现的全新路径。

央地合作再添样本,文旅融合视野下的戏曲晚会

中国人历来有“过大年、看大戏”的文化传统。自开播以来,总台春节戏曲晚会坚持为中国戏曲提供集中展现平台,不断革新视听体验,成为春节新民俗的重要一环。此次总台春节戏曲晚会仍坚持用戏曲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为央地合作再添样本。

中国戏曲艺术丰富多彩,各地戏曲文化各具韵味。此次总台春节戏曲晚会深入挖掘在地资源,沉浸式展现在地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厚底蕴,为观众打造了戏曲视角下的文化新貌。

此次依托地方戏曲文化,对晋剧、上党梆子、蒲剧、北路梆子深入挖掘、系统巡礼,以传统唱段带来浓郁地域风味。开场节目《百戏芳华》拉开戏曲嘉年华帷幕,晋剧与蒲剧与黄梅戏、京剧、豫剧联袂上演,以百戏联动开启全民狂欢。“表里山河”滋养下的独特唱腔,与翎子功、帽翅功、手绢等戏曲绝技彼此呼应,为观众勾勒出三晋戏曲风华。

同时,总台《2025春节戏曲晚会》对地方非遗元素进行集中展现,让地方最原生态、最接地气的一面与戏曲艺术跨界联动。西华门舞狮、太原铙钹,稷山高台花鼓、风火流星、山西面艺……传统非遗与戏曲表演熔于一炉,营造出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如有“火流星”美誉的晋阳风火流星,将民间杂技与中华武术融为一体,非遗传承人时而抛起、时而抬腿,火光似瀑、流光溢彩,既有浓郁的非遗韵味,也贴合团圆欢乐的春节主题。

总台《2025春节戏曲晚会》突破了传统舞台的空间限制,锚定“借景”概念,以太原古县城为表演主舞台,充分利用“城池凤翔余”的建筑格局,打造了沉浸式的戏曲街区秀,把交互感、联欢性、烟火气拉满。今年的春节戏曲晚会将舞台表演拓展至多个代表性地标,营造出一场移步换景、立体传播的沉浸式戏曲盛宴,观众在感受戏曲文化精粹的同时,也开启了一场云上“City Walk”。

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总台2025春节戏曲晚会是一次融合创新之旅,它以年轻态与时代感赓续民族文脉,将中国戏曲艺术之美、地域文化之美、传统文化创新之美传递给全球观众,也书写了戏曲艺术时尚化、潮流化的全新样本。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


请点赞”“在看”第一时间接收行业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