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人物
每天最精彩最生动的原创人物报道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  ·  “圆月弯刀”狂揽三金,宁忠岩再次刷新亚洲纪录 ·  20 小时前  
环球人物  ·  涉160亿洗钱案,网赌“黑手”落网记 ·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第一次带女儿“打针”,故乡的旧秩序与新生活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人物

中国最卷文科专业,开始批量倒闭了

每日人物  · 公众号  · 人物  · 2025-02-11 09:00

正文

图片


在大众印象里,广告业几乎等同于创意工厂。从“收礼只收脑白金”传遍大街小巷,到“你的益达”让口香糖品牌一炮而红,这个行业仿佛掌握了点石成金的秘诀。


这些光环也吸引了大批学子报考广告学,憧憬着毕业后一个创意卖出百万,走上人生巅峰,然而从入学第一天起,现实便开始与理想割裂。


四年里填满了熬不完的夜,做不完的小组作业,比不完的“大广赛”“学院奖”。但最震惊的是,有人甚至还没等到毕业,专业就消失了。学广告,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文 | 逻辑猫
数据 | 逻辑猫 乐乐
设计 | 秋瞳 姜姜
来源 | 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


广告学,正在被淘汰

我们熟知的经典广告语,都诞生在改革春风吹满地后。


1979 年正月初一,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一则特别的内容——一家三口选购补酒送给爷爷,观众起初以为是新闻,直到片尾才发现是一则广告,这就是中国第一条电视广告。


这一年中国只有 10 家广告公司,而到 1999 年时,已经有 6.48 万家广告经营单位。这种爆发式增长,催生了广告学专业的开设潮  [1]。


1983 年,厦门大学率先设立广告学专业。到 2013 年,全国已有 412 所院校开设该专业 [2]。


但近几年,越来越多高校开始撤销广告学专业。教育部数据显示,2013 年到 2022 年,共有 53 所高校撤销了广告学专业,其中不乏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等 985、211 名校。


图片

还有一些高校虽然没有撤销广告学专业,但对应的本科招生计划开始大幅缩水。例如,复旦大学广告学所属的新闻传播普通类招生数,从 2023 年的 66 名锐减到 2024 年的 19 名 [3]。


而早在张雪峰 2023 年“报新闻学就打晕”的言论之前,同属新闻传播学科的广告学就已显现颓势。2021 年时,广告学专业撤销数量就已突破两位数。


图片


高校撤销专业主要是因为招生难或就业难。


在《中国广告教育四十年(1979~2019)》一书中,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前副院长钟以谦表示,“从 2008 年开始,我们的毕业生就业率陡降,举个例子,2007 年平均 1 名毕业生有 5 个岗位空缺可供挑选,而在 2008 年只能达到 1∶1.2、1∶1.5 左右。” [2]


文科缩减的大潮进一步加剧了广告学的危机,2024 年发表于《国际新闻界》的一项研究调研了 24 所院校后发现,即便是被评为省一流的广告学专业,经学校权衡后仍被裁撤 [5]。


有高校老师在接受《人物》采访时称,该校广告学专业历年招生和就业数据都正常,但因为在工科院校内排名不高,所以收到了停招的通知 [6]。


而置身于这股撤销潮中的广告学学生,更是悔不当初,含泪成为预备牛马。



既肝又卷,前途未卜

从学习体验来说,几乎没有广告学学生,能逃过卷成“六边形战士”的宿命。


大部分人的课表都是“大杂烩”,不仅要学 Ps、Ai、Pr 等 Adobe 全家桶,还要学摄影、Python 编程等课程。


然而实际上,有人吐槽自己的老师从来没在广告公司上过一天班,上课时要么用着古早的广告案例,要么教着业界早淘汰了的软件。


“课件是上个世纪的风格,上课讲广告历史、播放(老师认为的)优秀广告片…….在如今电商为王的广告营销时代,四年授课内容关乎电商的只字不提。”


武汉大学学者对国内 48 所院校广告学本科培养方案进行统计后发现,实操类课程平均占比达 39.98%。然而,各个院校之间开设课程的比例差距较大,有些院校七成以上的课程都是理论类 [7]。


图片


还有人吐槽广告学虽然许多课不用考试,但是几乎门门都有小组作业,有些课程还强制要求参加“大广赛”“学院奖”等比赛。校内又卷又肝,校外还得利用空闲时间刷各种 4A、大厂实习来丰富简历。


到找工作时,一些毕业生更是焦虑,搞创意比不过艺术生,写文案不及汉语言文学,做海报、剪视频又不如设计学、广播电视学学生,尤其是当下还多了个“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来抢饭碗。


倍感压力的不仅仅是广告学学生,广告公司们也在经历“寒冬”。曾被视为行业标杆的国际 4A 广告巨头也开始裁员,有些老牌 4A 广告公司甚至已经倒闭。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中国广告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 年中国广告市场整体规模为 1.3 万亿元,增长幅度高达 17.5% [8]。


广告市场并非没有前景,但市场越来越细分,传统广告公司的饭碗越来越难端得住,新的玩家纷纷来分一杯羹。


传统广告公司通过捆绑媒体,以代理费的方式进行曲折变现。但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以及传统媒体广告业务的大幅萎缩,他们处于随时可能被替代的担忧中 [1]。


传统的广告投放方式,例如硬广、海报、TVC 已不是市场主流,品牌更倾向于社交媒体营销、短视频营销、电商广告 。


虽然广告公司仍可以做代理生意,但是不少互联网平台组建了效果团队,有商务能直接对接品牌方。且得益于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化,品牌如今可以直接借助各种数据与工具便利自主地完成投放 [1]。


另一方面,深谙流量密码的自媒体的兴起,使得传统广告公司在创意领域的优势逐渐不再明显。


毕业生们也感到了广告行业传来的寒气,职友集数据显示,近年来广告行业招聘职位数持续下滑,2024 年广告行业招聘职位数相比上一年降低 18%。


图片


广告营销公司更倾向于招来了就能干的人,没有时间和成本再培养新人。不少广告公司的招聘要求里都注明“X 年广告公司经验优先”,一些毕业生甚至自嘲,毕业后只能回家开打印店。


而不少广告资深打工人,更是在不遗余力劝退想要入行的年轻人。



广告人的出路,在哪里

如果在社交网站上搜索广告公司,你会看到刷不到底的吐槽贴。2024 年 3 月,一份吐槽广告公司的共享文档在广告营销圈疯传,一进去就是各种“快逃!”“避雷”等加粗标红的字词 。


论起加班最狠的行业,广告业绝不会掉出前三甲。工作日用咖啡续命通宵出方案已经是广告人的常规操作,节假日也只是换了个地方远程办公。


图片


而与工作过劳不相上下的,是让许多人“气到长结节”的甲方。面对着“五彩斑斓的黑”这样的奇葩需求,广告人还得秒回一句“好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