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音乐综艺永远是最具有大众接受度的节目类型之一,在任一季度的综艺市场都不会缺席。如今,素人选秀、星素对唱、艺人PK、悬疑精彩等核心元素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各大节目都面临“选人”匮乏,音乐节目貌似陷入了创作的瓶颈期。
而审美能力不断提升的观众也有了新的诉求:“我就想好好听歌,听些我没听过的好歌。”这背后蕴藏着两层含义:一是纯粹清晰;二是选歌有品质有新意。
值得庆幸的是,4月14日起每周五22:00在江苏卫视播出的《金曲捞》恰好契合了受众的这一观看诉求,让熟悉的歌手重新演绎被遗忘、被忽视的华语金曲。节目立志在一个“很难出新歌”的时代,回归好音乐本身,从沉睡的80万首华语歌曲里,重新发掘并唤醒被岁月蒙尘的经典之作。
从“做人”到“做歌”,开创节目试播模式先河
去年6月,江苏卫视播出了特别节目《端午金曲捞》,费玉清、辛晓琪、徐怀钰、黎明的四首不为人知的金曲,被四位优秀的新锐歌手成功“唤醒”,歌曲收听量在各大音乐平台一时激增了好几十倍。
作为假期特别节目,《端午金曲捞》无论从整体包装、舞美、模式来看,都远远超越了传统晚会的概念。它突破了目前音乐节目全是老歌、熟歌的尴尬境地,并且模式新颖且清晰,不少观众期待它会成为季播节目继续做下去。
不负期待,在试播的近一年之后,由原班人马打造《金曲捞》以季播形式重新亮相。江苏卫视项目部副主任、《金曲捞》总制片人王希向“广电独家”表示,音乐节目在经历了各种模式洗礼之后,应该回到歌曲本身,回归其本质的核心:好好唱歌,唱好听的歌,要始终相信“好音乐永远不会过时”。
总制片人王希
王希介绍,《端午金曲捞》在收获良好收视的同时,积极和观众互动,从中获取了大量的有益意见和建议,用心研究、不断打磨优化节目架构与细节,让季播版本也更趋合理乃至完美。
《金曲捞》的节目模式非常清晰——搜罗金曲遗珠,邀请知名歌手重新演绎,让沉寂多年的老歌再次被大家听见,同时挖掘金曲与原唱之间的故事,为歌曲增加厚重感。
“唤醒师+叨叨团”的创新设置,给予观众音乐竞猜的悬疑感,也获得了广泛好评。其中,由音乐人组成的“叨叨团”,根据现场大屏提供的线索以及和原唱歌手对话,猜测原唱并讨论歌曲的创作背景。
随后,“唤醒师”现场演唱经过改编后的“遗珠老歌”,500位观众进行投票,超过300票,该歌曲则被成功唤醒。唤醒成功之后,可以和原唱歌手再次进行同台合唱。
可以说,节目的每一设置都始终围绕音乐作品本身,把核心从“做人”转成了“做歌”,让原本被蒙尘的金曲真正有了获得新生的可能。两次不同版本的演绎,诠释了同一首歌不同面向的内涵,不同风格的改编也让一首作品有了被更多人欣赏的空间。
另外,之所以被称为音乐“遗珠”,其背后就自然有着无法回避的故事背景,可能是原唱者的情感见证,也可能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青涩呐喊,同一首歌在不同的情境之下,有了完全不同的心境。
在试播版获赞无数的一年后,《金曲捞》以季播节目的形式重新亮相,开创了国内综艺节目试播模式的先河。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综艺市场资本开始变得冷静的当下,采取试播的方式,能够最直接地获取观众和市场的反馈,保证主节目播出的效果和品质。
歌坛遗珠重燃生命力,“好听的歌好好唱”
由于大众注意力的有限,每张音乐唱片都只有少数作品能够成为主打,完全释放它的价值。漫漫长路,在人才济济、百花齐放的华语乐坛中,究竟有多少沧海遗珠?
不久前,《金曲捞》节目组联合官方合作伙伴QQ音乐出炉了一份基于平台的“华语音乐遗珠大数据”,数据显示:在其庞大的华语音乐库中,收听量占比1%不到的华语歌有80万首之多,也就是说,有80万首歌几乎没有被人听过。
一首歌曲的走红,必然以走进大众视野为前提,而音乐节目的责任,就是为大众推荐优秀的作品。但反观如今的音乐节目,音乐之外的内容开始更多地成为节目的重心,音乐甚至只是作为用来包装艺人、游戏娱乐、实现综艺效果的“幌子”。
同时,为了保证收视率,节目也往往扎堆选择大众熟悉的歌曲,有的歌被改编的版本已经不下十版,节目不停换、选手不停换、竞技规则不停换,但是唯独演唱的始终还是那些让人听腻了的歌曲。难怪有人认为国内的音乐综艺捧红的金曲寥寥无几,对乐坛的消耗大过贡献。
《金曲捞》立志回到发现好音乐的最本真诉求,致力于让尘封的好歌重获生命。王希告诉“广电独家”,在筹备期的三个多月里,导演组采访了大量音乐人,听了不下三万首歌,听完大家坐在一起分享推荐,而选曲的唯一标准就是好听、有共鸣、能传唱。
节目音乐总监刘洲也曾在先导片中表示,这档节目会让每一个音乐人全身心地投入,它关注的是“音乐的根”,而非枝叶和花。
节目播出以来,登上舞台的六首金曲的确如同重获新生。首播48小时内,梁咏琪的《沉睡》被唤醒后,播放量为原来的89倍;QQ音乐金曲榜上,薛之谦唤醒张信哲的《王子公主》收获83多万份投票,直接登上热搜榜第二位。好歌的命运就此改变,而这对于越来越难出佳作的华语乐坛,确实存在不小的积极意义。
“有意思且有意义”,电视人与音乐人的匠心碰撞
一首老歌自然有其时代属性,能成为经典的,都是因为它承载着一代人的情怀。而对于节目选择的蒙尘金曲,它没有和当时的人们相识,反倒摆脱了时空的局限,观众感受到的只有词曲里折射的人生故事和所思所悟。
而那首作品与原唱之间独享的记忆,在节目中摊开来,成为大家能够共享的过往,这件事情被大家称作怀旧情结。
节目中,“唤醒师”和资深原唱前辈的交流更像是乐坛的一种传承。既有对老一辈的歌唱者的尊敬,也有对新人的提携。比如说薛之谦和张信哲,其实是两代情歌王子之间的互相的认同,这也是节目想要重点传递的人文精神和关怀。
王希坦言:“光靠遗珠和情怀,无法支撑一档节目制作。一档成功的综艺节目,还得顺应当下的审美趋势,以匠心精神把握节目的品质,做到有意思且有意义。”
在各方有利条件的加持下,《金曲捞》不仅做到“好听”,也做到了音乐综艺节目应有的“好看”,从而让好的音乐作品向大众、向社会传输的作用得到最大化体现。
尤其是在视觉方面,《金曲捞》不仅由江苏卫视专业制作大型演唱会的王希团队亲自操刀,并吸引了顶级灯光舞美制作班底重磅加盟,用演唱会的标准来做电视录像,舞台设计创新使用木质地板,以期用更原始的材料来体现歌曲本身的那种魅力。
节目不只情怀翻唱,而且悬念不断、节奏紧凑。比如节目中的“唤醒失败”设置,就极大地增强了节目悬念;“叨叨团”猜测原唱的对话桥段令节目妙趣横生,耿直的于莎莎、说唱就唱的王栎鑫、搞怪的段子手薛之谦和“侦探”担当的黄国伦等人物火花丰富,配合默契,爆笑连连。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金曲捞》仍然是“老歌新唱”,但它的意义绝不局限于捧红三十几首好听的老歌,而是在传达一种价值,呼吁全社会对音乐本身的关注,带领大家回顾华语乐坛发展的历程,倾听音乐人内心的诉求,培养大众自发聆听冷门好歌的习惯,从而慢慢带动音乐产业良性发展。
应该说,这档节目的诚意、品质,来自音乐人和电视人匠心精神的碰撞,带着他们的信仰和执着,向华语乐坛最辉煌的年代致敬,同时也在向即时趋利的浮躁市场表达一种态度,向一味消耗乐坛资源说不。
诚然,音乐遗珠永远都会存在,但我们希望它尽量少一点。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