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透视先进制造
东吴机械军工研究团队观点分享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优秀网页设计  ·  Deepseek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这4份 ... ·  19 小时前  
字体设计  ·  Ai绘画正在占领视觉,火爆全球的Deepse ... ·  2 天前  
清单  ·  开工大吉,收下这 6 件转运好物! ·  3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AI工具丨AI头像生成神器,定制专属情人节微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透视先进制造

【东吴机械陈显帆】周观点:锂电行业开启产能新周期,油服高景气将持续

透视先进制造  · 公众号  ·  · 2020-03-01 19:13

正文

如果您认为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您有帮助,请酌情在佣金派点上支持东吴机械团队(陈显帆、周尔双、周佳莹、朱贝贝),感谢万分。

【东吴机械】陈显帆/周尔双13915521100 /周佳莹18310578622/朱贝贝18321168715

投资评级:增持(维持)


1、推荐组合

【晶盛机电】【先导智能】【杰瑞股份】【三一重工】【锐科激光】 【中海油服】【恒立液压】【浙江鼎力】【北方华创】【迈为股份】


本周周组合


2、投资要点

【锂电设备】CATL募资200亿扩产,新产能周期逻辑逐步兑现

CATL这次定增募资预计有125亿投向18年以来公布的三个扩产项目,预计资金到位后扩产项目将正式启动,对应设备投资合计达107亿。此外,新增宁德车里湾100亿投资项目,总设计产能约45GWh。 我们统计目前CATL的电池新增产能规划达230GWh,其中德国基地扩产规划存在超预期空间,我们判断未来几年CATL新增产能有望达300GWh以上,对应设备投资近600亿。 根据调研情况,CATL近期也开启了停滞一年多的扩产规划设备招标,我们认为其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对整个行业将起到引领作用。 我们判断此前各大电池龙头公布的产能规划有望接力落地,新产能周期逻辑逐步兑现,预计将掀起全球产能军备竞赛,设备环节将是未来三年增速最快、弹性最大的产业链环节。



目前CATL的生产线已全线实现国产化。 其中前道涂布环节的主要供应商为科恒股份的子公司浩能、璞泰来的子公司新嘉拓;中道卷绕和模切的主要供应商为先导智能,大族激光也提供部分激光模切设备;后道化成分容和组装环节的供应商主要为先导子公司泰坦;此外,赢合科技在前道和中道环节跟CATL均有一定合作。 我们认为在CATL如此大规模的扩产规划下,未来几年相关设备公司将持续受益,其中先导智能作为最核心的设备供应商(占比在60-70%左右)订单弹性最大。


特斯拉及大众等车企引领全球电动化加速,20年将迎来新一轮动力电池产能扩张周期,设备公司将显著受益,且目前估值低于产业链平均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 重点推荐【先导智能】,其余关注【杭可科技】【赢合科技】【科恒股份】。


【油服】中海油2020年资本开支850-950亿,高景气预计将持续

中海油1月13日公布2020年资本开支预算为850-950亿元,其中勘探开发为663-741亿元,同比增长18%-21%,我们预计中石油和中石化资本开支均有望实现高增长。



一方面,2020年是国内油气七年行动计划第二年,仍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国内原油产量较2亿吨红线仍有差距,且过去几年产量仍在下滑,天然气也较目标有较大距离,2018-19年天然气产量增速不足以达到2020年产量目标。基于以上原因, 预计2020年资本开支有望加速。


油服企业本轮成长性同样不容忽视。 经历2014年之后油服行业的低迷后,全球油公司投资均有所下降,导致全球油服公司技术进步有所放缓。而另一方面,国内由于作业环境难度较大、国产化率空间较大,推动国内油服公司持续技术创新。【杰瑞股份】除传统压裂车外,涡轮以及电驱压裂车也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在11月份已经实现大马力涡轮压裂车的海外销售;【中海油服】的服务板块毛利率较2014年油价最高点高出10pct,主要源于高附加值服务业务的进口替代;【海油工程】配置了更多深海作业平台,助力南海开发;油气工程公司【博迈科】由模块制造分包方,逐渐向模块总包转型。总之,我们认为本轮国内优秀油服企业的成长性将为这些企业带来更优秀业绩表现。


投资建议:持续首推油服设备龙头【杰瑞股份】,此外推荐【中海油服】,【博迈科】,【海油工程】等。港股推荐【华油能源】。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持续;下游行业需求低预期;行业竞争恶化。


3、本期报告

【晶盛机电】 19年业绩符合预期,20年将受益下游加速扩产

【康力电梯】19年业绩靠上限,步入健康发展通道

【锂电设备】CATL募资200亿扩产,新产能周期逻辑逐步兑现

【专用设备】第三方检测穿越牛熊,优选内资龙头

【锂电设备】特斯拉自建电池厂利好国产设备龙头,设备公司估值将向上修正

【两机叶片深度】国产化提速打开千亿市场,巨头供应链拓展释放需求


4、核心观点汇总

【半导体设备】晶圆厂资本开支加速带动设备需求,国产设备商迎来历史性新机遇

中国半导体销售回暖,龙头设备商Q4业绩显著回升: 全球半导体销量降幅收窄,12月全球半导体的销售额为361亿美元,同比-5.6%(9/10/11月同比分别为-13%/-12.5%/-11.4%),降幅逐月收窄。 12月中国地区销售额+0.8%,实现2019年来首次同比转正, 销售额回暖趋势显著。 集成电路进出口方面: 12月集成电路进口额275.11亿美元,同比+ 30.17%;累计进口额3055.5亿美元,同比-2.1%。集成电路单月出口额96.74亿美元,同比+34.83%;集成电路累计出口金额1015.78亿美元,同比+20%,增速稳定向好。 2019Q4海外龙头设备厂商业绩显著回升: AMAT、LAM、ASML营收分别同比+10.9%/+2.4%/+28.4%,净利润分别同比+15.7%/-13.9%/+44%,扭转前几个季度以来的下滑趋势。


晶圆厂资本开支加速将带动设备需求,贸易战+大基金二期背景下设备国产化率有望提升:2019年台积电资本性支出达154亿美元,同比+46%,创历史新高,计划2020年继续保持150-160亿美元的高资本开支; 从2018年的数据看,台积电全年采购制程设备金额占当年资本开支的86%,可见其资本开支拐点将助力推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 2019年中芯国际资本开支18.8亿美元,同比+2.8%,预计2020年资本支出31亿美元,同比+65%;过去在设备采购方面国产化率低,未来设备国产化率有望持续提升: 在中美贸易战导致设备进口困难+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大基金二期重点投资装备+材料业的背景下,我们判断中芯国际的设备国产化率相比较台积电将会提升明显。


长江存储采购国产化进程加速,国产设备商迎来历史性新机遇:根据中国国际招标网的招标信息,长江存储设备招标加速,国产设备占比提升。 根据1月10号以来长江存储的最新公示信息,北方华创拟中标12台设备(3台硅刻蚀、3台PVD、4台退火、2台炉管设备)订单。盛美拟中标2台清洗设备,上海精测拟中标3台检测设备,华海清科拟中标6台CMP。 值得关注的是,北方华创首次拟中标3台CuBSPVD设备,打破了AMAT的垄断地位。 从已知信息来看,2020年后续订单不断,长江存储、华虹系、粤芯、积塔半导体、合肥长鑫以及中芯国际等多条产线均启动国产设备采购周期,且每条产线拉动效应预计均不弱于长江存储 2019 年水平,拉动效应数倍增大。 我们预测国内IC设备龙头包括中微公司、北方华创、长川科技等将陆续突破盈利拐点,迈向成长期新阶段。


投资推荐: 建议重点关注【晶盛机电】国内晶体硅生长设备龙头企业,在长晶炉方面已有成果;【北方华创】产品线最全(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其余关注【中微公司】【长川科技】【精测电子】【华兴源创】【至纯科技】【华峰测控】。


【油服】杰瑞股份高增长持续兑现,全年业绩同比+122%

高增长持续兑现,全年业绩同比+122%: 根据公告公司2019全年归母净利润13.67亿元,根据前三季度归母净利9.05亿元可测算出,2019Q4归母净利为4.62亿元,同比增长83%。公司高增长持续兑现,是受益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推动下,我国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包括页岩气及页岩油资源加大勘探开发投资力度,油气设备及服务市场需求旺盛,钻完井设备、油田技术服务等产品线订单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保供政策提速油气开发,其他油气资源将接力设备需求新增量: 在油气资源自主可控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国家频繁出台配套政策推进我国油气增储上产,为行业景气度向上提供坚实支撑。国内市场2018-19年是以页岩气开发为主要风向标。2020年及之后,一方面,页岩气经济性带动开发进度有望加速,我们认为,在国内经济性逐渐体现的基础上,国内页岩气开发有望复制北美页岩气2007-2017 年十年复合超过 30%的产量增速的发展路径,公司中长期成长通道打开;另一方面,其他油气资源也在国内政策强推下逐渐起量。对油服设备需求区域更为分散,需求持续性更强。


高端设备进入北美市场,电驱压裂全球领先: 海外压裂设备市场空间远大于国内,美国压裂设备市场远大于国内。公司已与北美知名油服公司成功签署涡轮压裂整套车组订单,成功打入北美压裂高端市场。同时凭借全球功率最大柱塞泵自产优势,电驱压裂新产品性能全球领先。电驱、涡轮以及传统压裂车,三类产品三管齐下,有望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认为油服景气度未来几年高度确定,页岩气经济性有望推动设备需求高速增长,公司产品已具备全球竞争力,2020年美国市场份额突破可期,预计公司2020-21年归母净利润18.77亿、22.46亿元,对应PE 21、17倍,维持“买入”评级。


【光伏设备】通威扩产30GW加码电池片,利好电池片设备商

大规模扩产加码电池片,预计未来4年新增设备需求有望达200亿+。 根据通威公告,新规划的30GW产能分四期实施,每期7.5GW;其中一期、二期计划各投资 40 亿元(对应5.3亿/GW),以PERC扩产为主,并预留后续升级空间,可叠加PERC+或TOPCON设备;三期、四期计划各投资 60 亿元(对应8亿/GW),预计在2-3年后进行,届时视经济性考虑扩产HIT。同时通威还规划目标2023年电池片产能达80-100GW,其目前产能20GW,对应新增产能60-80GW,我们测算其未来4年新增设备需求有望达200亿以上。


PERC的有效产能有限,预计短期电池片扩产仍以PERC为主。 2019年底PERC产能合计达100GW以上,而非硅成本在0.3元/W以内的PERC产能不到40%,0.35元/W以上的产能也占到40%左右,在光伏平价的背景下,0.05元/W的成本差距将促使落后的PERC产能进行升级,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内电池片扩产仍以PERC为主。


PERC+/TOPCON均能够在PERC产线基础上叠加设备实现升级,预计是PERC向HIT升级的过渡路线。 PERC+:基于P型硅片,目前实验室效率在23.5%以上,但新设备不成熟,仍处于方案阶段。TOPCON:基于N型硅片,转换效率达23.5%以上,设备相对成熟,但由于N型硅片和设备都比较贵,综合成本高于PERC+。我们认为PERC+/TOPCON将是PERC升级至下一代技术的过渡路线,未来几年随着HIT成本的下降和转化效率的提高,HIT将成下一代光伏电池的大趋势,建议关注HIT主题性投资机会。


扩产规划均兼容210大尺寸,产能提升明显,210产业化进程有望超预期。 以正在建设的通威眉山一期为例,若投资210级别,一个车间的产量将达7GW,相对于158或166的产出(4-5GW)高50%左右,综合而言单GW投资额降低,产线的投资回收期大幅缩短至2年以内。此前,爱旭也发布了5GW 210电池生产线量产,还计划扩产电池产能 2020年底达到 22GW,2021年底到 32GW,2022年底到 45GW。我们判断未来210技术的渗透率提升速度会超市场预期。


重点推荐: (1)下游电池厂的大规模扩产及电池技术的更新迭代带来设备空间,利好设备商,我们重点推荐电池片设备龙头 【捷佳伟创】【迈为股份】 ;210大硅片产业化进程有望超预期,推荐硅片设备龙头 【晶盛机电】。


【锂电设备】特斯拉自建电池厂利好国产设备龙头,设备公司估值将向上修正

特斯拉自建电池厂利好国产设备龙头。 特斯拉干电池新技术对设备环节影响主要在前道环节,无需湿法电极涂布和干燥(烘箱)工艺,使制造流程更节能环保、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对中后道设备影响不大。特斯拉此前收购的海霸精密主要专注于注液设备。2018年底特斯拉与先导智能签订了4300万元锂电设备采购合同用于试验线,涉及中后道设备,约占整线70%。预计特斯拉自建电池生产线将以中国设备为主,国产设备龙头将受益。


电池格局走向分化、增加设备公司弹性。 特斯拉和大众等车企自建电池产线印证我们去年深度报告的观点,电池格局将从集中走向分化,车企采购策略从深度“绑定1-3家龙头电池厂商”策略转向“自产+多家配套模式”。电池行业格局将分化,使得扩产规模弹性加大,设备需求相比原有预期大幅增加。


设备公司未来三年弹性最大,设备估值将向上修正。 设备环节估值水平约为35-40倍,大幅低于电池和电池材料公司约60倍PE水平,我们判断估值将向上修正。第一,市场担忧设备产值高点将在未来两年出现,我们认为目前全球电动化率仅为2-3%,渗透率仍很低,有效电池产能不到200GWh,对应2025年16%电动化率产能缺口+更新需求在1000GWh以上,周期高点论为时尚早。第二,设备二阶导不能给予高估值。参照全球成长行业和公司的历史估值水平,处于高速成长周期过程,均按照PEG给估值,按照2025年16%电动化率,电动车行业CAGR将达35%,设备环节属于早周期强BETA,增速将更快,弹性将更大,预计未来三年设备订单复合增速50%以上。


投资建议: 特斯拉及大众等车企引领全球电动化加速,20年将迎来新一轮动力电池产能扩张周期,设备公司将显著受益,且目前估值低于产业链平均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 重点推荐【先导智能】,其余关注【杭可科技】【赢合科技】。


【锂电设备】CATL募资200亿扩产,新产能周期逻辑逐步兑现

CATL大规模扩产正式启动,引领电池新产能周期。 CATL这次定增募资预计有125亿投向18年以来公布的三个扩产项目,预计资金到位后扩产项目将正式启动,对应设备投资合计达107亿。此外,新增宁德车里湾100亿投资项目,总设计产能约45GWh。我们统计目前CATL的电池新增产能规划达230GWh,其中德国基地扩产规划存在超预期空间,我们判断未来几年CATL新增产能有望达300GWh以上,对应设备投资近600亿。根据调研情况,CATL近期也开启了停滞一年多的扩产规划设备招标,我们认为其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对整个行业将起到引领作用。我们判断此前各大电池龙头公布的产能规划有望接力落地,新产能周期逻辑逐步兑现,预计将掀起全球产能军备竞赛,设备环节将是未来三年增速最快、弹性最大的产业链环节。


单GWh设备投资额在2亿左右,设备供应商订单弹性大。 目前单GWh设备投资额在2亿左右,相对两年前的IPO项目单位投资额有所降低,我们认为主要系相关设备的效率不断升级给电池厂带来降本空间,设备公司在其中功不可没。目前CATL的生产线已全线实现国产化。其中前道涂布环节的主要供应商为科恒股份的子公司浩能、璞泰来的子公司新嘉拓;中道卷绕和模切的主要供应商为先导智能,大族激光也提供部分激光模切设备;后道化成分容和组装环节的供应商主要为先导子公司泰坦;此外,赢合科技在前道和中道环节跟CATL均有一定合作。我们认为在CATL如此大规模的扩产规划下,未来几年相关设备公司将持续受益,其中先导智能作为最核心的设备供应商(占比在60-70%左右)订单弹性最大。


对于3个定增项目,需要总的设备投资107亿,对应先导能供应的设备金额在70亿左右,按照2-3年的建设周期,我们测算每年先导有望拿到25-30亿左右的设备订单。此外,CATL合计规划产能有望达300GWh,所需设备投资近600亿,那么未来几年先导能拿到的订单金额合计近400亿。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先导智能】,其余关注【杭可科技】【赢合科技】。


【专用设备】第三方检测穿越牛熊,优选内资龙头

检测行业空间大,增长稳,增速约为GDP的2倍。 检测行业与宏观经济环境相关, 增速快于GDP且波动较小。全球检测行业近5 年CAGR为9.4%,约为全球GDP增速3倍,预计未来保持7%左右增长率。 国内检测市场空间大,产业转移促进繁荣。 国内检测市场近5年CARG为 15%,约为国内GDP增速2倍,全球检测行业增速1.5倍,预计未来保持10%以上增长率。 第三方检测代替企业自检成趋势,国内第三方检测市场增速约为2倍GDP增长,预计未来保持15%左右增长率。 国内第三方检测占比2013-2018年为32.6%-43.2%。2018年国内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达到1004亿元,近5年CAGR为17%。第三方检测行业空间大,增速快,增长波动小,具有穿越牛熊特征。


行业格局:分散到集中,龙头优于小公司。


检测行业呈现“碎片化”特征。 2018年全球检测市场CR10仅为18.7%,国际检测龙头SGS市占率仅为3.7%;国内检测市场CR5仅为10.5%,国内检测龙头华测检测的市占率不到1%。 国内外检测市场集中度正逐年提升: 全球四大检测机构SGS、BV、Eurofins、Intertek的市占率2012-2018年为6.5%-9.0%,在国内检测市场5家检测龙头市占率2014-2018年为1.7%-2.4%。 龙头集中度提高是行业趋势: 检测机构规模与营收增速成正比,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内生增长+外延并购”的重资产模式下,龙头企业有天然优势。


国内检测市场:内资龙头优于外资龙头。 通过复盘海外检测巨头发展史,梳理出巨头成功三要素:(1)细分领域龙头;(2)“内生+并购”双轮驱动;(3)精细化管理。 内资检测龙头不仅具备国际巨头基因,且背靠国内检测市场更具人才激励、本土化、挖掘产业机会方面的优势。数据显示,内资检测龙头在营收增速与市占率提升方面高于外资检测龙头。


细分检测领域机会。(1)食品安全检测: 18年同比增长16.4%,关注华测检测、广电计量。2018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规模达到665亿元,同比增长16.4%,2010-2018年CAGR为21.5%。 (2)医药检测: 17年同比增长37.4%,关注金域医学。2017年国内第三方医学检测市场规模为143.6亿元,2009-2017年CAGR达 41.6%。 (3)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 18年同比增长18.4%,集中度有望提升,关注广电计量。2018年国内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18.4%,2008-2018年CAGR为22.1%。 (4)汽车检测: 18年同比增长10.0%,关注安车检测。2018年汽车检测市场规模合计为306.5亿元,同比增长10.0%,2010-2018年CAGR为13.7%。 (5)建筑建材检测: 18年同比增长2.2%,关注国检集团。2018年国内建材建工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为510亿元,同比增长2.2%,2009-2018年CAGR为14.7%。


相关个股:【华测检测】 为民营检测龙头,主要业务在生命科学、工业品、消费品以及贸易保障四大检测领域; 【广电计量】 是军工、汽车检测领域的领军者,目前正积极布局食品与环保检测业务; 【国检集团】 是建材检测领域龙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安车检测】 为国内机动车检测领域龙头,近来通过收购进一步整合汽车检验行业。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行业整合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波动。


5、推荐组合核心逻辑和最新跟踪信息

先导智能:业绩反映行业真实情况,轻装上阵迎接行业大拐点。 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19年实现收入46.8亿,同比+20.4%,归母净利润7.5亿,同比+0.8%,此前业绩预告区间为7.42亿元-9.65亿元,靠区间下限。 1.收入稳健增长,计提减值+研发费用影响净利润。 Q4单季确认收入14.67亿,同比+23%,环比+8%,收入确认速度正常。实现净利润1.13亿,同比-42%,增速明显低于收入增速,我们了解到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依旧维持正常水平,业绩低于预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应收账款计提较多坏账准备,20Q1已经开始冲回,预计20年现金流会明显好转。19年下半年公司集中确认客户订单,还没有实现回款,而客户招标延迟导致新接订单的预收账款没法冲抵应收款,使得应收账款增长,根据会计政策1年内的应收账款都必须计提5%的坏账准备。随着20Q1以来行业情况的改善和订单的逐步落地,我们认为后面会较大改善,坏账准备从Q1开始会陆续转回。(2)对子公司泰坦的业绩奖励。泰坦对2019年的业绩承诺是1.45亿,超额部分先导将对其实施50%的业绩奖励,我们测算这部分计提的奖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在5000万左右。而2019年是泰坦业绩承诺的最后一年,后续不会再有相关的超额业绩奖励。(3)存货减值准备:1)试制的新品(叠片机等)成本较高,但最终产品售价低于成本,故计提存货减值准备;2)对收购泰坦的存货溢价按会计政策进行转回。(4)研发投入持续提升:Q1-Q3研发费用在收入占比已达到11%,同比+5.5pct。由于公司正在新业务拓展期,前期研发投入较大,预计2020年开始,研发费用占比会逐步降低,净利润率将明显提升。 2.业绩反映行业真实情况,轻装上阵迎接行业大拐点。 我们认为过去的2019年是整个电动车行业低迷的一年,新能源补贴退坡、电动车销量下滑等因素都影响行业的资本开支,进而影响设备公司的业绩情况,先导的业绩也是行业情况的真实反映。2020年以来,下游电池厂和整车厂动作频频,电动化趋势越来越确定;加之再融资政策的放宽一定程度上也利好电池厂进行资本开支。近期CATL定增募资200亿扩产并且开启招标就是行业向好的信号,我们判断此前各大电池龙头公布的产能规划有望接力落地,新产能周期逻辑逐步兑现,预计将掀起全球产能军备竞赛,设备环节弹性最大,先导智能作为锂电设备龙头将最为受益。 3.我们预计先导2020年新接订单在80-100亿,增速在45%以上,利润率随着上述影响因素的消除仍有弹性空间。预计2020-2021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2.3,16.8亿,对应当前股价PE为40、3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低于预期,下游投资扩产情况低于预期。


三一重工:业绩预增77-93%符合预期,看好20年继续增长。 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19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118亿,同比+77%-93%;扣非归母净利100亿-112亿,同比+66-86%,符合市场预期。根据我们测算,2019年Q4公司净利润约为16.4-26.4亿,若按中值21.4亿计算,比2018年同期增长74%,单季度增速高于2019Q3的61%,主要系Q4公司各产品线较Q3淡季的增速均有提升。全年来看,挖掘机板块行业销量增速达15.8%持续超预期,市场份额不断向龙头集中,三一挖机销量增速达29%,市占率提升近3pct;同时受益于高端产品大挖迅速替代外资,我们判断三一的挖机收入增速要高于销量增速,预计全年挖机收入增速超35%。而在起重机板块,2019年行业经历了上半年的高速增长、Q3微增后在Q4实现增速回升(达20-30%),我们预计全年起重机销量增速在33%左右,而三一的收入增速与之基本持平。混凝土机械板块上,2019年混凝土泵车刚刚开始进入更新换代高峰期,叠加Q4以来搅拌车治超趋严,全年混凝土机械行业销量实现高速增长,我们判断三一作为龙头,其收入增速有望超40%。另一方面,公司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经营效率、人均产值持续大幅提升,同时依靠智能制造与技术创新有效控制、降低成本费用,盈利水平持续提高。三季报综合毛利率32.5%,较2018年同期增加1.4pct;净利率为15.6%,同比+3.7pct,我们判断后续公司的盈利能力还有一定提升空间,将继续为业绩带来弹性。展望2020年全年,政策稳基建将托底工程机械,地产投资不悲观,环保排放标准的切换将加速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我们预计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叠加龙头的市占率提升以及全球化布局,三一业绩将继续增长。随着海外收入快速增长,出口正在成为新亮点。19年全年三一累计出口挖机8118台,同比+27%。此外半年报披露三一印尼、三一印度、三一欧洲、三一美国等大部分海外区域销售额均实现较快增长;随着全球化布局成果的显现,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出口收入将为公司带来业绩弹性。因此,我们继续维持2019年年初以来的观点,坚定看好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企业,看好公司戴维斯双击的机会。预计公司2019-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113亿、136亿、150亿,对应PE分别为13、11、10倍,给予“买入”评级。我们给予2020年目标估值至14倍PE,对应市值1904亿,上调目标价至22.6元。


风险提示:下游基建房地产增速低于预期,设备更新换代速度不及预期,出口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激烈导致盈利能力下滑。


晶盛机电:19年业绩符合预期,20年将受益下游加速扩产。 公司预计2019年实现收入31亿,同比+23%,归母净利润6.4亿,同比+9%,此前业绩预告区间为同比+0%-20%,整体符合预期。 收入确认明显加速,利润率受产品结构影响。 Q4确认收入11亿,同比+73%,环比+35%,订单确认速度明显加速。我们计算截至2019年末公司在手订单在30亿左右(光伏25亿,半导体5亿),预计这部分订单均将在20年确认收入。Q4实现净利润1.6亿,同比+20%。单季度净利率有所下滑,主要系确认收入的产品结构差异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我们判断可能是Q4确认的订单中硅片加工设备的占比提升拉低了整体的利润率。我们认为随着后续半导体订单收入的确认,公司的盈利能力将明显提升。 半导体业务进入收获期,订单预计在20年落地。 半导体大硅片行业受全球半导体景气重回上行周期将面临供需缺口,同时受益国产替代加速,2020年半导体大硅片重启扩产周期确定;中环定增50亿扩产半导体硅片的项目将在20年加速进行,公司作为国内唯一设备提供商,已具备8寸80%和12寸炉子整线制造能力,将显著受益半导体订单落地后带来的业绩+估值提升。 210硅片产业化进程超预期,技术迭代拉长设备需求周期。 近期通威等光伏电池片厂商纷纷公布大规模扩产规划,且新规划多兼容210大硅片, 210硅片产业化进程超预期。我们认为硅片环节技术迭代将拉长设备需求周期,下游硅片厂扩产规划有望大幅提升。按单位投资2亿元/GW,仅行业替换需求就超过200亿元,晶盛作为唯一210单晶炉供应商将大幅受益。预计公司2020-21年业绩分别为9.5、12亿元,对应PE为34、26倍,对比其他半导体设备公司估值具备较大提升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设备订单落地速度低于预期,光伏硅片厂商下游扩产进度低于预期


6、行业重点新闻

【半导体设备】中芯国际7nm工艺或第四季度问世:性能提升20% 功耗降低57%

2月27日根据中芯国际官方消息,中芯国际公司已经实现90%以上的复工率,各条生产线、研发线实现100%运行,产能预计于一季度实现满载。中芯国际去年底量产14nm工艺并正在研发更先进的N+1括N+2 FinFET工艺,分别相当于7nm工艺的低功耗、高性能版本。

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称:N+1、N+2代工艺都不会使用EUV工艺,等到设备就绪之后,N+2工艺可能会有几层光罩使用EUV,之后的工艺才会大规模转向EUV光刻工艺。最新消息称中芯国际的N+1 FinFET工艺已经有客户导入,今年Q4季度小规模生产。为了加快先进工艺产能,中芯国际今年的资本开支将达到31亿美元,其中20亿美元用于中芯国际的上海12英寸晶圆厂,5亿美元用于北京12英寸晶圆厂。


【半导体设备】总投资112亿,安徽马鞍山市中兴5G半导体等41项目集中开工

2月26日上午,安徽马鞍山市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花山区山鹰国际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开工仪式。开工仪式共有41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5.2亿元。

其中郑蒲港新区中兴5G半导体设备配套结构件项目由安徽中兴聚力精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租赁标准化厂房面积3.8万平方米,建设8条5G半导体配套件生产线,年产15万套5G半导体设备配套结构件。郑蒲港新区富信半导体项目由安徽富信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租赁标准化厂房面积1.2万平方米,建设半导体封装测试生产线8条,年产半导体器件100亿只。


【半导体设备】格芯与环球晶圆达成12英寸SOI晶圆合作协议 将用于RF射频芯片

日前Globalfoundries格芯宣布与全球第三大硅晶圆供应商环球晶圆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未来将进一步合作,由环球晶圆为格芯供应12英寸的SOI晶圆。环球晶圆目前已经有研发、生产8英寸SOI晶圆,这次合作为双方合作开发、供应12英寸SOI晶圆铺平了道路,格芯有望获得稳定的12英寸SOI晶圆。格芯打算将其领先的RF SOI技术,应用于环球晶圆扩产供应的12吋的SOI晶圆上,经由技术优化,为目前以及下一世代的移动设备和5G应用,提供低功耗、高效能和易整合的解决方案。


【半导体设备】双成半导体设计产业平台项目成功“网签”绍兴

2月22日,绍兴滨海新区双成半导体设计产业平台项目正式签约。双成半导体设计产业平台项目作为滨海新区2020年首个重大签约项目,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由海南双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将与绍兴滨海新区管委会在高端MEMS和电源管理芯片设计、半导体产业基金合作、物联网IP平台打造及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打造创新性“设计产业平台”,将有力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


【光伏设备】通威再度重磅加码光伏,永祥乐山3.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正式签约

2月28日,通威股份与乐山市政府、五通桥区政府正式签订《高纯晶硅投资协议书》,宣布永祥乐山高纯晶硅二期项目正式落户乐山市五通桥区。永祥乐山高纯晶硅二期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5亿元,建设年产3.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项目预计今年3月开工建设,2021年9月底前竣工。二期项目达产后,永祥在乐山地区将形成8.5万吨高纯晶硅产能,永祥高纯晶硅总产能达到11.5万吨。


【光伏设备】松下宣布终止与特斯拉纽约电池工厂合作

2月26日,松下宣布其将在今年五月结束与特斯拉超级工厂2号太阳能电池联合生产的合作关系,并计划在9月底前彻底退出。松下称将继续通过以自己的分销网络向美国客户销售特斯拉的太阳能电池板。特斯拉和松下这一牢固的合作关系在近年出现裂痕。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在去年10月完工后,松下并未继续成为其动力电池的独家供应商,韩国的LG化学和中国的宁德时代入围特斯拉供应链,今年起开始向上海超级工厂供货,二者生产的动力电池将逐步应用在中国制造Model 3上。


【锂电设备】三星SDI扩建匈牙利电池工厂

据韩国媒体报道,三星SDI已开始对该公司位于匈牙利哥德的锂电池制造厂开始扩建,第二家工厂将于2020年上半年开始建设,2021年开始投产。三星SDI已经与韩国的Philoptics公司商讨采购生产设备,订单的规模或在20台左右,这些设备预计将于2021年进入匈牙利的1号和2号工厂。

三星SDI计划在2030年之前在匈牙利投资12万亿韩元,将其月产能逐渐提升到1800万个电芯,其中1号工厂大约600万个,2号工厂1200万个。SKI还计划在匈牙利生产其811体系的第三代电池。另外,三星SDI将在匈牙利生产高镍NCA三元方形电池,也就是被称为下一代电池的Gen5电池,计划于2021年实现批量生产。


【锂电设备】比亚迪2019储能装机量超1GWh 宁德时代300亿加码锂电

2月26日,宁德时代拟募资不超过200亿元,用于产能扩张、技术研发储备及流动资金补充。其中包括湖西、江苏、四川等三大基地产能项目的投建。湖西锂电池项目规划新增产能约16GWh,建设期3年;江苏时代三期规划新增产能约24GWh,建设期3年;四川时代一期规划新增产能约12GWh,建设期2年。同日,宁德时代还宣布拟用自筹资金,投资不超过100亿元建设宁德车里湾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规划建设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生产线,建设期2年。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3.8GWh,同比增长26.7%。从整体出货量来看,比亚迪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国内第一。2019年比亚迪在全球储能项目装机量超过1GWh。


7、公司新闻公告

【华中数控】预计2019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29%

华中数控2月2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预计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820.4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47%;营业利润2,297.6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71.57%;利润总额2,589.4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1.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6.6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29%。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市场,销售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公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增加。同时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先导智能】预计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0.78%

先导智能2月2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预计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8,433.0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42%;营业利润为83,796.4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56%;利润总额为82,678.3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826.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78%。经营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2019年,公司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规划,紧紧把握所处锂电和光伏新能源行业的良好发展机遇,通过提升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效地实施了各项经营管理计划。


【晶盛机电】预计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17%

晶盛机电2月2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预计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2,572.8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27%;营业利润73,570.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29%;利润总额72,491.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551.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7%,基本每股收益0.50元,同比增长8.70%。主要系随着光伏行业的持续发展,单晶硅生长设备及智能化加工设备市场需求较好,公司抓住市场发展机遇,积极推动设备订单落地和执行,报告期内设备验收情况较好,公司业绩保持增长。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半导体设备、辅材耗材的市场开拓及新产品研发力度,强化蓝宝石材料技术领先和成本控制优势,推动稳步发展。


【星云股份】预计2019年净利润同比下降87.46%

星云股份2月2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预计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52.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4.04%;营业利润-10.8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0.57%;利润总额0.0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0.0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7.3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87.46%。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稳步增长,利润下降主要原因系:(1)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变化、产品结构调整变动等原因,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2)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较上年同期减少;(3)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增加,导致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捷佳伟创】预计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6.61%

捷佳伟创2月2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预计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28亿元,较上年增长69.39%;实现营业利润4.28亿元,较上年增长22.04%;实现利润总额4.30亿元,较上年增长22.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8亿元,较上年增长26.61%;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21元,较上年增长5.22%;实现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24%,较上年下降5.77%。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公司主要产品市场需求良好,销售收入稳步增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