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我打”只干了一件事——帮助中小淘宝卖家打单发货。
“我打”诞生于2010年,是千牛服务平台上一款专门帮助中小淘宝卖家打单发货的应用软件,一直以来,它始终深耕于解决打印面单这一核心功能。这让它在该细分服务市场领域内立有一席之地。
这是电商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淘宝服务市场衍生出来的新机会。服务商们往往从小切口出发,以专业化、精细化策略不断挖掘潜在的商机。
从整个电商链路来看,“我打”服务的环节位于完成交易后、发货前。所谓面单,是指寄送快递时需要填写的快递单。此前纸质面单多是不同快递公司自己定制,格式不尽统一,电商卖家为了批量发货不得不接入不同快递公司的打单系统,接入成本较高。这就为专业的打单公司提供机会。
“我打”的具体操作步骤大致为:自动同步用户订单、订单筛选、打印订单(电子面单)、提示发货、做发货标记。虽然服务内容细小到毛细血管,但通过软件将打单这一环节工具化,不仅提升电商流通效率,也极大解放了人力。
如今,这家成长于千牛平台的服务商日均打单发货的订单数超过600万。2016年双11,“我打”当天打单发货2900万单。截止到2017年6月,每天有13万多卖家使用“我打”的打单发货服务。
“我打”创业之路恰恰反应了整个电商服务商生态的变化。
“我打”的创始团队有着多年软件开发经验。2010年初,在厌倦了大企业软件开发存在需求不确定、回款慢等弊端后,创始人笑书和伙伴们选择辞职创业。
虽然身在远离电商环境的山东,但笑书和团队敏锐洞察到了电商对卖家服务软件的需求。恰逢当时淘宝刚刚发布了开放平台(TOP),笑书立即选择加入。这一次,他决定只做面向中小卖家、比较灵活的软件产品。
“我打”是他们的第二个产品,也是目前最成功的产品。在此之前,笑书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
最初的两个月,笑书开发了第一款名为“淘算盘”的产品,旨在帮助卖家计算销售利润。但是,这次试水并没有获得成功,买家寥寥。在进一步分析部分卖家痛点之后,他们很快转变思路,又用3个月时间开发了新产品——帮助卖家打单发货,这正是目前“我打”的雏形。
彼时,淘宝开放平台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流量有限,商家对于服务商的认知也少之又少。直到2012年8月,我打的付费用户数量一直都没突破4位数。
笑书团队为什么坚信“我打”能在TOP平台持续发展呢?他向《天下网商》解释,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打单是淘宝卖家日常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淘宝业务的增长,受限于设备、人力,卖家自身很难应付大量的订单打印。这就促使了卖家对便捷打单工具的需求。
第二,随着用户服务需求日益精细化,平台自身无法提供足够多的精细化服务,而且服务越多,服务质量相对就会受到影响。虽然淘宝开放平台也有针对卖家发货的服务工具,但是引入第三方开发商可以有效弥补服务断层。
例如,“我打”这样的服务商,就能专注打单,将这一个环节做到极致。
第三,得益于此前多年的软件开发经验,团队有成熟的技术支持。只要满足用户需求,好的商品一定会有好的市场。
因此,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笑书团队仍然没有放弃对产品的打磨,不断根据客户需求改进产品。“我打”正在等待下一个爆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