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
Hi,欢迎来到国内最大的心理服务平台——简单心理!这里有最实用的心理学涨姿势内容,还有数百位全国顶尖的心理咨询师为你服务。应用商店搜索“简单心理”下载APP,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帮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

她接住了那些情绪劳动过载的医生

简单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5-03-31 20:5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品听是一名专攻免疫学方向的医生。4 年前,她成为一名执业心理咨询师。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作为医生,她理解疾病的残酷,更了解生命脆弱;作为心理咨询师,她也能看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精神困境。

有过一次,一位年轻的医学生在病房里跟家属打了起来。起因是医学生下了班之后,主治医生让他去找家属谈手术事宜并请家属签手术单。

接班的还没有来,医学生就穿着便装去找家属了。做完手术,家属把年轻医生告了,理由是他不穿白大褂和家属谈医疗事宜。

年轻的医学生的确违反了医院规定,但同样满腹委屈。当同事品听找到他时,对方非常愤怒,冲动地表示以后不想当医生了!

品听没有急于劝说,而是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发泄情绪,品听倾听着,也适当对他的言论表示支持。等发泄完,医学生开始反思,患者也很辛苦、家属的情绪也可以理解。

这几年,她将心理学知识投入到日常实践中,缓解同事们过量的情绪劳动,也更好地帮助了那些受困的病人。



01

长期压抑情绪的医生群体



有时品听会看到,被认为抗压能力很强的医生们,只是用强大的「超我」压抑了「本我」,不仅忽视自己的需求,甚至把压力都转化成自我攻击,慢慢压垮自己的情绪。

她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位让她印象深刻的医生。这位医生 37 岁,曾在北京的三甲医院供职,并立志成为一名关心患者的好医生,也一直身体力行地践行医者责任: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但在 2024 年,这位医生被查出鳞状细胞癌,已经转移至肝肺,「无法治愈、时日无多」。在品听观看的那场网络直播中,患癌医生反复讲述自己的不甘和迷茫。他没有伴侣、没有儿女,但资助了一个贫困孩子。「我认为我一直很努力,不管是工作还是做一个好人的问题上。但现在我的逻辑已经不能自洽了,我这一辈子到底干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机智医生生活》

这位患癌医生说,医生曾是他最引以为傲的职业,他也努力做到了一个「好医生」。为了让医药费断缴的病患能继续治疗,10 年里他借给病人 40 万元;看到无人照顾的老太太,他主动去换尿不湿;甚至,在他做完化疗后,还为病人做了 9 个小时手术——因为暴露性损伤太多,其间他出手术室吐了好几次血。

但在两次化疗后,他觉得自己的痛苦没有被病人理解。「有些病人去找我的时候,跟我说你自己看癌症,你还得癌症啊?这说明你医术是不是也不太行啊。」

屏幕前的品听五味杂陈。她敬佩患癌医生,后者为病人做的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份职业对个人的要求;但她也察觉到患癌医生或许存在认知偏差,他不甘、愤怒,甚至想自杀——就像品听曾在医院接触的许多普通癌症患者一样。

「他的心理问题可能早已经存在了。」品听认为。

「在医疗行业里,超我强大、特别有奉献精神的人比较多见。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学医第一课)开始,我们接受的各种教育都是为病人的健康福祉做贡献、以患者为中心。这会激发人的奉献精神,也让医生能从自我牺牲、助人中获得成就感。」她说。

在医院里,品听经常听到同事问她:你学了心理咨询,什么时候帮我疏导下?有时候压力太大的同事也会直接找她倾诉。

她看到了一种巨大的需求。 多数医务工作者给予帮助和安慰的方式,是压抑自己的情绪。

曾经有一位患者对接诊的医生感到不满,于是告到了时任科室副主任医师的品听这里。彼时,主治医生已经下班、医务部也建议他回到本科室解决问题,患者找到她时几乎是盛怒的状态。对方口不择言,把所有怒火都倾泻到了品听身上。

品听静静听着,让对方讲个痛快,「表面上做了情感隔离,就想他的这些火都不是针对我的」,安抚对方,也把事情处理好。但事后,她觉得深深无力。

「医院里有叙事医学,培训医生如何共情患者,强调医生的人文关怀。但医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被看见,这部分我感觉还是挺缺乏的。」品听说。




02

到底什么是

真正看见病人



2020 年,品听的工作重心从科研转向管理,接触到更多年轻的医院规培生,也更频繁地遇到需要心理治疗介入的难题。在朋友的推荐下, 她参加了简单心理为期两年的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

有外力推动,也有自身的原因。她曾与自己的焦虑和自卑搏斗多年,并因此对心理学颇感兴趣。


小时候她就害怕解剖,从没想成为医生。学医是妈妈替她选的,做老师的妈妈带着姐姐到学校里为她改了志愿,省内、医科大,直到录取通知下来她才知道。但她没哭没闹,甚至没辩解一句,因为她觉得自己「高考没考好,所以也没有说话的权利」。


从初中开始,她非常刻苦学习,对成绩和排名尤为在意。后来她意识到,她是想证明自己;对谁证明呢?可能是一向好强的妈妈。但她逐渐发现,妈妈的认可是她永远「走不到的海市蜃楼」。


「上高中的时候,我妈说她有一个愿望,希望几个孩子都能上大学;等我们都上了大学,我妈就说希望我们都能读研究生。等我们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妈又说,希望你们读博士。」


品听说,妈妈没有认可,只是不断地给她设立目标,「那个时候我就感觉,我面前好像永远都有一座山,而且一座比一座高,一个比一个难翻越。」


2014 年,品听如愿出国读博士后,妈妈跟着她一起到美国求学。一次聚会中,邻居同事们对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的同行表示佩服,妈妈在聚会后再次对她说:你也去发一篇吧。


她感到绝望,对心理咨询师形容当时的感受是「我整个人都散掉了」。


2016 年,她毕业后回到家乡,通过免疫疗法配合肿瘤科医生治疗肿瘤患者,但在临床中她发现,有些病人的免疫系统对药物没有任何响应。反复思索解决办法时,她再一次想到了心理学。


人的免疫系统与心理健康状态息息相关,作为专业的临床免疫学医生,她知道自己必须做好准备。2021 年的秋天,她开始简单心理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项目的同时,也开始做心理学联合免疫学的治疗方法。


至今,她已经带领学生发表了两篇重要的研究成果,分别证明了心理压力治疗对肺癌治疗的作用,以及口服抗抑郁药(盐酸安索法辛)能够提升抗肿瘤免疫力。虽然从研究成果到用于临床还有很长的路,但是一发现也为治疗癌症患者的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题角度。


学习心理学,让她在医院的本职工作更顺畅了。做科研时,她经常需要取得癌症患者的同意抽血做实验。取得知情同意,对她来说曾是一个艰难过程。


在香港读博士时,她看到过导师的沟通过程,先是温柔地倾听、然后坦诚地说明科研目的:「希望邀请你参加这一项研究,虽然我们也不知道研究结果会是什么,结果也不一定能很快对你有用,但在未来,它可能会帮助到一些跟你类似的患者」。多数时候,患者都同意了。


轮到她上阵时,她照猫画虎,按照老师的流程执行,却被拒绝了。一度,她非常沮丧。


学过心理学,她终于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她意识到,在过往的沟通中,虽然表面坦诚,但她和患者们都回避了一个核心问题。 患者们担心自己一旦拒绝,医生是不是就不给我好好治了?品听也担心,患者不愿意却不敢拒绝,反而因此不再信任医生。


「实际上核心问题是解开患者的担忧,而不是单纯为了签知情同意书。很多时候沟通不下来,是因为大家只奔着知情同意书去聊。」品听说,「患者没有感觉被看见,他们只看到你在给我提要求。」


以前,她只是用导师教的「术」在沟通,但真正的沟通需要真正的共情, 而真正的共情是「我看见你」,看到你的独特性,看到你的个性和困境。 一旦患者感觉被关心,有效沟通就自然发生了。


《良医》




03
在无常的世界里,
常常安慰


品听作为来访,进行过 20 多次心理咨询。最后一次,咨询师对她说:我觉得我没什么能帮你的了,我相信你已经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处理好很多事情。

她的确感觉到,无论是对赢的强烈渴望,还是「冒牌者症候群」的阴影,都已经被完好解决了。她学会了「退」,不是委曲求全地忍让,而是允许和接纳。


「允许自己犯错、也允许别人犯错,允许负面情绪、允许成功正如允许失败。当我们去允许一切发生的时候,心情就柳暗花明了。看见,即疗愈。」


现在,她一面在医院工作,一面在简单心理上兼任咨询师 。但她说,双重的情绪劳动并没有让她觉得过度消耗,反而能从中获得力量。


一方面,她的医学背景让她在咨询工作上有独特优势。曾经有过一个创伤非常复杂的来访,已经做了 10 多年的心理咨询,却还是常有轻生念头,于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来简单心理寻找咨询师。


来访者同时预约了 5 个咨询师,并且很明确地告诉咨询师们,她只会选择能匹配的一个。最终,来访者选择了品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医学常识。对方有很多躯体化症状,而品听能运用自己的免疫学专业知识,优先为其解决躯体化症状。


「来访者常说自己身体不适,心理咨询通常更多去关注对方不舒服的情绪,而有医学背景的心理咨询师会有一个判断,哪些情况可能是情绪引起的身体反应、哪些情况确实有必要去医院做检查,就像导诊一样,还能提供一些医疗上的建议。」她说。


回到工作场域,利用自己学到的心理学技巧,品听也在医院里帮助其他人。


医院是一个充满眼泪、无常的地方。规培生们进入医院前,学校都会对他们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年轻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品听刚接触规培生那年,就遇到了好几个中度风险的年轻人。


《机智医生生活》


其中一个女孩,非常沉默内向。品听了解到,哪怕是在朋友中间,她也很少主动发起谈话。每次要轮岗换科室前,她都会很担心,甚至焦虑失眠。很多时候,女孩从进办公室就开始哭,一直哭到结束,言语中还会表露出自我攻击。


品听很心疼,这是一个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颠沛的女孩,不安全感充斥着她不到20岁的全部人生,但是她仍然努力认真地在生活。品听用她学到的心理学技巧,守护女孩自尊心的同时,尽力给予她认同、帮助和支持。


到毕业那一年,女孩对换科室这件事已经不再恐惧,她能顺利地说再见,也能笑着进入新科室。品听还听说,在宿舍时女孩的话多起来了,笑容也多起来。


调任管理部门后,品听面对的医生更年轻,面对困境时情绪也更强烈。


以往医生遇到患者投诉时,作为领导她只能安抚当事医生:我知道你委屈。但现在她能利用心理咨询师的胜任力,倾听并「接住对方」。


这些都是让品听觉得受到滋养的时刻。


「有来访告诉我,做完咨询以后感觉自己变幸运了。以前做事不顺心、与人沟通不畅。现在沟通没问题,人际关系也变好了,事情自然而然就顺利了。就像你种了一朵花,你看到那朵花发芽、长大、开花了,她们的这种状态对我也是一种疗愈。」她说。


(采访对象为化名)





作者   香菜

责编   罗文

封面 《机智医生生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