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小时爸爸
我们致力于让你做更好的爸爸;让你的老公成为更好的爸爸;让你分享做好爸爸的经验和欣喜。 我们的理念是:把爸爸拉入小家伙的成长轨迹,有些事情妈妈做不到!(本公众号为北京英赛网络有限公司所有,内容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51好读  ›  专栏  ›  一小时爸爸

小宝宝是学习外语的天才,但光听和看可不成 [视频演讲]

一小时爸爸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5-02 10:14

正文


从上周开始我们周末发一些翻译的国外教育、育儿等方面专家的讲座或相关视频节目。我们未必完全同样这些视频中的所有观点,但这些当代海外儿童养育、教育的优秀理论和知识,一定会让我们自己和家长们更全面地了解、学习和思考。上周的内容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新生主任,也是关于青少年成长的畅销书作者Julie Lythcott-Haims,主题是《清单式的育儿(点击查看)》。


今天的视频主讲人是华盛顿大学大脑和学习中心的教授Patricia Kuhl,她是全世界最出色的婴儿语言学习专家之一。她在演讲中讲述了她的研究是如何展现小宝宝们学习语言能力,以及什么才是语言学习的关键。


 Patricia Kuhl因为在婴儿语言学习上的突出成就,获得了2015年的乔治·A·米勒认知心理学奖。


以下内容摘自她2010年在TED上的演讲《The linguistic genius of babies(婴儿的语言天才)》。



世界上有很多濒临灭绝的语言,比如这种印度的Koro语,全世界只有800个人会说。


挽救这种语言的方法,只有通过用这种语言来同新生儿宝宝交流。


而让我们这样的成年人去学习这门外语,是没办法真正延续它的生命的,因为只有婴儿才能完全掌握这种语言的真谛。


 

我们都知道越年轻学习语言的能力最强,一般来说7岁之前的新语言学习能力是最强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新语言的能力会下降。等到成年之后,学习外语的能力已经很弱了。



科学家都认可这种能力的变化,但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是,为什么会这样?


Kuhl的团队,希望通过研究宝宝对语音识别能力的变化,来掌握人类语言学习能力的变化,进而继续了解人类其他能力的发展变化。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Kuhl设计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模型:


她让小朋友听不同的音,有些是在某种语言中完全不同的发音,但在其他语言中就没有差异。


比如日本人就很难区分英文中的r和l音,美国人也很难听清普通话中的汉语拼音q和x的差别。


在两种读音中,当其中一种出现的时候,宝宝如果能同时扭头看旁边的小黑箱子,箱子就会亮起来,里面的熊猫也会开始打鼓。而在另外一种出现的时候扭头,就没有这个效果。



实验的目的在于,发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情况下的宝宝,是否能区分出外语中这些成人会混淆的读音之间的差别。


实验发现:全世界的宝宝,都可以区分在所有语言中,所有发音的不同,不管用什么语言测试都一样。


换句话说,全世界的宝宝们,都是语言天才


但可惜的是,这种天赋在宝宝1岁前就逐渐消失,之后宝宝就会和我们成年人一样,基本就只能区分自己母语中的差异了。



Kuhl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进行测试:在6-8个月的时候,日本宝宝和美国宝宝对英语r和l音的区分能力是一样的,但2个月后,在10-12个月的时候,日本宝宝的区分能力就远低于美国宝宝了。


同样的道理也存在于汉语普通话测试中:



6-8个月的美国宝宝也能分出普通话中q和x的差异,但是到10-12个月的时候,他们就被说普通话的宝宝甩开了。


但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宝宝,都还是能表现出惊人的掌握母语的能力的,那为什么对于外语的识别能力就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


Kuhl的解释是,因为宝宝听到身边的语音中,不同发音的出现频次是差异很大的。比如美国宝宝就会听到很多英文中的r和l的发音,而日本宝宝只能听到日语中的r音。



宝宝会在大脑中统计自己听到的声音,而逐渐地他们就会只对自己经常听到的声音更敏感了。


于是宝宝就会从最初对所有语言所有语音都很清楚,变得和成人一样,分不清楚外语中那些特别的发音差异。



那么问题来了——


宝宝是否能同时统计和学习两种语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模式呢?



对此,Kuhl又设计了一套新的实验,请一些美国小宝宝到实验室,参加中文老师的12次用普通话的交流活动。


就像有个中国亲戚来家里面做客一样。



同时,有另一组对比组的宝宝,来实验室也参加交流活动,但是是纯英文的。


2个月后,有趣的结果出现了:


参加英文活动的宝宝,对普通话中q-x的敏感度没有提升,但参加中文活动的宝宝,他们的表现和听了10个半月的我国台湾宝宝一样的好。



结论是:6-8个月的宝宝学习外语的能力和学习母语的一样好。


这可能给很多从小给宝宝听英语绘本广播洗耳朵的家长莫大的鼓舞,可惜,实验到此还没结束。


Kual并没有满足于这样的结论,她想了解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宝宝学习外语的能力。


因此,他们又测试了两组宝宝的情况:


第一组:宝宝是通过电视屏幕,看电视中的中文老师讲普通话。


第二组:宝宝在电视上只能看到一只泰迪熊,普通话是通过音频来播放的。



结果可能会让很多人出乎意料:


无论是看视频,还是听音频,在2个月后,都没能提升宝宝分辨普通话语音的能力,他们跟没参加过中文活动的宝宝的分辨能力没有区别。



这个令人兴奋,或者令人沮丧的结果,说明这么大的宝宝并不能靠听或者看电视来统计外语语音,实现“双语”同步发展的。真正有效的,是现实生活中和人的互动。


这种语言能力的进步,是靠宝宝大脑的社交功能实现的。


 

除了在实验中发现这种社交——语言学习的关系之外,Kuhl也开始通过最新的技术手段,去探究为什么婴儿期的大脑有如此完美的学习能力。


她的团队使用最新的脑电波监测仪,在保证对宝宝没有任何伤害的前提下,接受和检测宝宝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脑电波。




这个实验发现,当宝宝听到他的母语声音时候,并不只是听觉区域,大脑其他区域也会被激活。这和宝宝通过社交来学习语言的实验发现相吻合。



Kuhl和她的团队,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宝宝大脑发育黄金期的变化,了解是什么创造了宝宝神奇的超强学习能力。并通过这样的研究,找到治疗有关学习障碍症儿童的方法。并且最终,实现提高成年人的学习能力,让我们能一生拥有那个旺盛的,可以接纳一切的大脑。



完整演讲视频如下:





 

与教育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教育”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幼儿园门口的“分离焦虑”

  • 孩子受欺负怎么办?听听这位爸爸的经验

  • 不买就哭?让孩子买到手抽筋会不会就不想买了?

  • 诀别轻松教育时代?!日本教育模式的再次反转

  • 你是哪种育儿风格的父母

  • 清明,如何和孩子谈死亡

  • 别用弟子规来绑架国学教育

  • 如何让爸爸更爱和孩子玩?给妈妈们的建议

  • “我要给你这样一个世界”,扎克伯格给女儿的信

  •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 看看日本幼儿园的"神奇"秋游春游

  • 关于育儿和手机的真相

  • 我们的孩子还需要高考么?

  • 英语早教班不会和你说的事情

  • 如何让孩子爱上科学

  •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 欧美家庭最流行的熊孩子管教法: Time Out

  • 爸爸应该教给孩子的15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