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自我的评价认知,是与他人对比产生的。
——
鲁迅
霍金
-
-正文开始-
1.
缅怀派
旗下又细分为:
1.1 普通缅怀派
、
1.2 文艺缅怀派
、
1.3 “死者为大”缅怀派 、 1.4
先cue自家爱豆缅怀派
—
-普通缅怀派-
规模:占网友总量的90%以上
平均心智年龄:18-30岁
他们第一时间转发了
官方媒体的Breaking News,
转发语基本是“天呐!”、“不可置信!”
(也是正常人的第一反应)
2-3小时后,大家逐步接受了这个事实,
-
-
这位是情绪略显激动的缅怀派:
—
-文艺缅怀派-
规模:占网友总量的70%
平均心智年龄:10-20岁
文艺缅怀派
喜欢谈“
上帝
”、“
天选
”、“
爱
”等说辞,
被
白眼派
diss得最凶:
-
-
-
-
—
-
“死者为大”
缅怀派
-
规模:占网友总量的5%
平均心智年龄:10-20岁
主张“死者为大”,
不允许任何人非议逝者
…
可能他们高中没上过这门选修:
-
—
-先
cue自家爱豆缅怀派
-
规模:占网友总量的8%
平均心智年龄:5-15岁
低龄粉常说:
“
如果不是我们爱豆,谁知道这人?
”成为了坊间笑谈,
因其诙谐幽默的句式逻辑,常被“披皮黑”效仿。
-
(许嵩:求求你别说了
-
(霍金离世当天,王俊凯被卷入,
一大群小姑娘和几位中年男人发生了一场混战…
—
2.
白眼派
旗下又细分为:
1.1 温和白眼派
、
1.2 刻薄白眼派
—
-温和白眼派-
规模:占网友总量的10%
平均心智年龄:25-45岁
-
-
—
-刻薄白眼派-
规模:占网友总量的10%
平均心智年龄:10-25岁
如果说
温和派
是理性的建议与看法,
那么
刻薄派
都是为了骂人而骂人:
-
-
-
-
有人把
缅怀派
下了定义:
-
—
3.
“过誉了”
派
规模:占网友总量的2%
平均心智年龄:25-35岁
他们
知识面比较丰富
,
会用史实论证“
这人虚名较多
”、“
谁
谁
谁比他厉害多了” ,
-
-
-
乔布斯去世时他们是这么说的:
有些人是真了解这个行业,警惕流行文化,
有些则是复制粘贴别人评论
(以显自己知识面丰富)
。
—
—
他们会把今日焦点人物的 身平故事、学术成就 整理出来,
热心地帮大家总结了知识点。
-
-
-
很多是媒体工作者。
遇事喜欢归纳总结的人,比较能胜任领
导工作。
—
-经世致用派-
规模:占网友总量不到0.1%
平均心智年龄:50-90岁
-
-
—
5.
旁观
派
规模:占网友总量的0.01%
平均心智年龄:30-50岁
内心多是虚无倾向的大叔,只旁观、不议论,
从不发朋友圈,很难察觉到他们的存在。
-
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位不算典型的例子
:
对于他们来说,过去、现在、未来,
都在同一个时间轴内,在他面前缓缓铺开。
—
6.
浑不吝派
规模:占网友总量的5%
平均心智年龄:25-40岁
-
-
-
-
现实生活中,
他们
深受身边同事的喜爱
(不一定包括老板)
—
7.
广告狗方阵
规模:占网友总量的1%
平均心智年龄:20-30岁
碰到名人离世的这种所谓“热点
”
,
如果不能用
浪漫
的方式去诠释
(用上“人类”“爱”“精神”等文学母题常用字眼)
那就会
令人生厌
。
典型的反面例子:
一般这些广告团队的月费不会超过3万
(成员平均月薪5k以下,毛利润低于10%)
—
8.
媒体方阵
规模:占网友总量的1%
平均心智年龄:20-3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