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波力
【运动&健身】专题主编 每周游泳健身,无意志终生学习者 个人公众号:波力sidney(id:boli-sidney)
51好读  ›  专栏  ›  波力

你之所以穷,是思维方式错了

波力  · 简书  · 健身  · 2017-10-07 17:33

正文

你也一定希望找到自己的兴趣!
你也一定希望将自己的兴趣变成专业的技能!
你也一定希望通过自己的技能让自己变成这个行业的精英,通过个人品牌放大自己影响力,躺着赚钱!

当我们找到了不为了钱也愿意付出的兴趣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让其很快变成一门技能。这个时候,我们的竞争力才就会大幅度提升。

就像一个背了很多单词,另一个能说英语,写英语邮件的差别,这种差别是很大。

但前提是需要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因此上一次分享到了,怎么把兴趣变成自己的工作。
不知道《职场竞争力模型》,还想求发展?
不要浪费你的天赋,把兴趣变成工作

因此,这次重点分享,当我们的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怎么把这种兴趣快速的变成可以变现的技能,使你在一个领域变成精英。

精英是系统的养成

第一、需要了解精英是系统的养成

为什么知道这点很重要?因为专业的比业余多赚10倍不止,一方面是因为,专业人士能够解决更难更多的问题,另一方面,越是专业的技能变成睡后的收入更多。 也就是你能降为打击的人群会更多。

而不幸的是,有太多事情阻止你成为专业人士!我们可以随处看到,太多的人刷微博,微信, 把该学习的当娱乐消遣,把该娱乐消遣的当学习。

从现在开始,不要看今日头条,微博,微信等上的免费文章,目的就是为了博取流量,让你读的很爽,无聊的时候就会让你看,最后一篇营销软文发过来就让你付费。记得: 免费的最贵,付费就是捡便宜

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现象, 越需要重视教育改变命运的,越不重视教育。医疗资源越匮乏的,越不注意健康。越缺钱的,越缺乏财商。越精神贫瘠的,越对精神世界不削。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阶级信息的不对称,单对技能这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大家不太了解的信息是: 高手/精英都是系统的养成,需要有优质资源的输入,用精深练习来内化,用输出来巩固。

优质资源输入

第二、优质资源的输入

知道了高手是系统的养成,知道这点对我们有什么用呢?用处就是,当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或者了解一个新领域的时候,不要自己瞎折腾。

要学习正确的套路,方法正确才有意义,不然就是浪费大量的时间,打击自信心, 希望你能理解,太多的事情前人已经做得很好了,能站在前人肩膀上就够优秀了 。这就是名师存在的意义,也是不同阶级产生的开始。

有了正确的套路,将注意力集中在正确套路的练习上,用1万小时精深练习,不断刺激神经回路,就能将技能练习的越来越好。因此,当你学习一门新的技能的时候,时间应该这样分配: 10%学习-20%理解-70%实践。但问题是,太多人搞反,把70%的时间学习,20%的时间去理解,10%的时间练习。

那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找到正确的套路呢?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能像富裕阶层那样,可以花很多钱找名师,但我们能用很多廉价的,但很优质的渠道找到优质资源。

1.优质搜索资源

通用类的搜索资源: wikihow,虫部落,ehow,知乎,简书;

专业类的搜索资源:
营销: 知识库;
经管: MBA智库,经管之家;
图片: 昵图,Pixbay,Pexels;
PPT: pptstore,lfppt;

上面这的这些优质搜索资源,是我平时工作中生活很常用的,能立马解决我很多问题,也是我很重要的优质资源输入渠道。

你肯定又会问我,这些都是怎么找到的?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

很多都是在某一个平台上看到某位作者写的文章很不错,你点开这位作者写的所有文章,你会发现写的文章都很不错。并且在他的字里行间,就会了解到很多优质的渠道。另一方面,他关注的人,也是你要关注的。他出没的社群,也是你要去出没的。因此,这样深挖资源,就会越挖越多。

就像你偶然看到我的文章,能一下子了解到很多资源一样(但我知道我写的不好)。

2.优质书籍&视频

搜索渠道虽然好,但是有个问题就是,不够系统,因为都是单独的一篇一篇的文章,因此,需要书籍和课程进行系统的输入。

书籍我一般都会上豆瓣,看书籍的评分,评分7.5分以上的都是好书了。另一个去打就是,得到APP,上面都是经过挑选的电子书。

关于线上视频学习, 关于学科的理论学习,推荐MOOC,上面有世界知名名校的课程。关于职场学习:网易云课堂,多贝。通常来说,评价较高,购买人数较多的,课程质量就会越好。这样的课程,一般也会都有免费课程,可以先听一下免费课程如何,然后再决定是否付费购买。

当你用了优质搜索资源,去寻找书籍和线上视频资源,进行了海量的观摩和学习,就能找到某个行业的章法了。

3.学习高效工具

在进行大量资源输入的时候,其实也是件蛮痛苦的事情,因为你需要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你未知的东西。

这里也介绍下,思维导图,记忆术和快速阅读,在开始学习任何一方面知识之前,建议都先学习一下这三个,可以帮助你学习的更快和高效。

4.案例:学思维导图

举一个自己学习思维导图的案例。
大二的时候接触到思维导图, 用很短的时间,在网络搜索了大量的关于思维导图的帖子,文章,买书,几乎把所有市面上能看到的思维导图书籍都看了,并做了导图的笔记

那时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是遇到了瓶颈,现在回想是因为没有精深练习,虽然那时候还不懂精深练习这个概念,但是 想法就是,想去找个靠谱,高质量老师。

偶然间参加了图大狮的21天训练营,经过21天认真的训练,自己瓶颈突破了,快速掌握系统的框架和内容,不仅导图已经融入了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在图大狮的带领下,将自己的技能变成了睡后收入,非常感谢他。

更优质的输入
但就像前面讲到的,免费的最贵,再优质的免费文章,也比不上系统的付费课程。 优质的输入才能让你茁壮成长。

因此,从自己定位9元的课程开始听起,逐渐的听99元,999元,9999元...的课程,成为每个阶段老师最好的学生。当你每天大量高质量的输入,你成长的速度,就会像坐上火箭,三天大变样,很快就会成长的让别人不认识。

精深练习

第三、大量精深练习

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前面讲到了,需要把70%的时间放在实践练习上。

1.进入好的学习环境

在进行精深练习之前,要进入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里并不是指学习环境的硬件要多好。而是,要有一个可以提供即时反馈的环境,一方面,做精深练习,需要激情,要有人一直激励着你,老师或者同伴需要制造激励信号,让你快速进行专注的状态。

因为精深练习1小时>心不在焉10小时 ,同时也可以给你赞美,来提升信心。另一方面, 这个环境可以不断的提供知识,纠正你练习中的错误,加强技能回炉,让你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

那具体该怎么找到这样的环境呢?

大方向是,这些人集中的地方就是你要去的地方 ,例如:你要练习健身,自己一个人在家练习,很难坚持下去,学的也不到位,但是你去好一些的健身房,多认识几个自律的伙伴,你自然就会自律,他们也会教你很多他们的经验。

假如你是线上学习,其实也是一样的, 有很活跃的线上社群,让自己在里面多交朋友,多交流,多参与,自然而然就能融入其中,获得赞美,获得反馈。

2.组块化拆解练习

找到了好的学习环境,这里面一定有很好的“老师”,你的榜样。通过不断的勾搭,就可以在里面寻找最厉害的那位。找到之后,就可以开始系统的进行训练了。

第一步,先整体吸收

也就是当你开始学习的最初,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哪怕你一点也不懂。 例如:你要学习网球,就尽可能看完费德勒所有比赛。或者你要学画画,就大量观摩画作。再或者,我要学习导图,我通过看书了解大量不同场景的导图应用,这有助于自己全面的了解。这就像我们从小学习广播体操,先整体看一遍,了解全部之后,就会进行拆解学习。

第二步,解体成基础的组块

有了初步全面的了解,拆解的越细越好,这会让你更加关注细节,精准就是一切。 因此,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从慢动作开始练习,进行精准的模仿,当“动作”越做越准确的时候,再进行加速练习,这是很多小伙伴不注意的地方。

自己在学驾照,记忆术,以及其他的东西的时候, 就会把标准动作用导图记录下来,每次练习都是用导图来进行标准化训练。

科目二训练导图

第三步,建立目标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设立目标很虚,但是 这绝对是有效的,因为每当要考试了,每当截止时间要到了,你的动力瞬间就来了。设立目标的时候也注意设置成浮动目标,例如:一个月减肥4-6斤,你就会觉得容易,并且会更关注小的数字。

因此,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参加比赛,参加考试,在这种背景下,让自己在不同的阶段可以设置稍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标,就会变得相对更加容易实现,当目标实现了,再制定稍高目标。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慢慢的新习惯代替旧习惯 ,习惯一旦养成,就容易进入长时间的精深练习。

第四步,反复训练

反复训练不是让你重复自己会做的事情,而是持续做不会的事,让自己逃离下意识舒适区。 具体简单的例子就可以很好的明白了。

例如,每天习惯性的穿衣服,穿一辈子就是这样的,但是当你每天开始学着,思考着不同服装的搭配,每天进行总结反思,这种就完全不一样了。若是每天都让自己这么“费脑子”,坚持一段时间,结果会有显著的不同,绝对会有人来咨询你的。

再举个例子:菲尔普斯的教练游泳肯定没菲尔普斯好,好的话,就是他拿金牌了,那教练干什么呢?就是“捣乱”,让菲尔普斯穿坏的泳衣训练,带碎的泳镜训练,让他在不舒适的区域进行系统全面的训练。

第五步,反思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因为不经过反思的经验是没有价值的,这些经验只是在巩固你的坏习惯!

因此,在每天的训练之后,需要自己用心的去尝试体会,评估自己练习的方法和标准动作的差距,自己进行总结改善,或者向外界寻找解决方案,然后将遇到的你问题和收集到的经验总结更新至自己训练的导图中。这样这个导图就变得系统和接地气。

实践案例:学记忆术

因为学习思维导图的缘故,接触到了记忆术,两者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于是,还是按照同样的套路,自己先通过网络资源,书籍,自学。

然后找到业界靠谱的老师进行线上学习,再参加他们的线上社群,在社群中找到榜样,进行大量的交流,用导图整理,最后总结出了系统的,标准的训练方法,自己就根据导图,“安图施工”,在各种不同的场景,进行大量的练手。

遇到问题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然后补充到训练的导图上。最终同样也是通过这种方法,将知识变成实战经验和技能,并作出了一门课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