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虹膜
最专业的电影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Mtime时光网  ·  20年了,喜剧演员终于“上桌吃饭” ·  昨天  
DataEye短剧观察  ·  “短剧新人”张天爱:0片酬参与周星驰短剧,也 ... ·  2 天前  
DataEye短剧观察  ·  “短剧新人”张天爱:0片酬参与周星驰短剧,也 ... ·  2 天前  
电影铺子  ·  尺度惊人,女神新剧太炸裂了! ·  1 周前  
导演帮  ·  导演徐飞专访 | ... ·  1 周前  
豆瓣电影  ·  好的护肤品真的没有平替可言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虹膜

如果这部电影因为1.5%的排片被埋没,我会非常失望

虹膜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8-07 20:59

正文

文 | 闵思嘉


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火热的档期,不过,火热只属于一部电影,其他的电影大概都在哭。


当然,这不是那部电影的错,不过却反映了电影市场长久以来存在的一个问题——即使我们的银幕数超越了美国,排片的多元化始终遥不可及,还不能让每一部电影都获得它应得的空间。


《我是马布里》,这部电影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我是马布里》


有人看到会说:呃,篮球电影……中国也拍体育电影?我不喜欢篮球啊!


且慢!那你喜欢摔跤么?


《摔跤吧!爸爸》的奇迹,已经证明了连摔跤这种超级冷门运动都不是障碍,何况篮球?


请记住,好的体育电影都和具体的运动项目无关,它是关于人生。


《我是马布里》说的是人在跌到谷底,被所有人轻视、不屑的时候,仍然可以通过艰苦不懈的奋斗,重新战胜命运,赢得世人的尊重。


但这不是虚构的电影啊,这是发生在斯蒂芬·马布里身上,活生生的现实。


NBA时期的马布里


我是十几年的NBA球迷,过去不爱看国内篮球,但从五六年前,我变成了CBA的北京球迷。关注CBA的应该都理解这种转变,因为四年三冠这个「美国梦」一样的奇迹,真的由马布里和他的队友在赛场上缔造出来。


在所有值得改编成电影的中国体育故事中,绝对有马布里这一份。因为在这个奋斗的过程中,每个人——包括队员、教练,以及球迷,都收获了远远大于赛场的人生激励。


尽管在真实的比赛中马布里多次上演孤胆英雄单骑救主,不过这部电影对团队精神的看重,其实是放在个人英雄主义之上的。



我看到影片中最后,马布里被罚下场,只能在替补席上坐着,北京队失去了主心骨,是队友用马布里传授的「风车大灌篮」在最后一秒完成了绝杀。这大概比马布里亲自投进绝杀更有意义。


马布里的故事,最核心的是「拯救」二字。他在比赛中拯救北京队,只是故事的一个层面。在另一个更重要的层面,是所有人(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在内)拯救了他的人生。


在马布里「96黄金一代」「NBA全明星球员」「东部最佳后卫」这些光环的背后,他最沉重、悲情的身份,是「被美国篮球界彻底抛弃的人」。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不愿意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不愿意给他一份工作。他完了。



马布里出生在贫民窟,篮球在他二十岁之前拯救过他一次,使他成为全美国最优秀的年轻偶像,和阿伦·艾弗森齐名。但是,这个美国梦的最佳模板,在他三十岁时又被无情地摧毁。转辗过八个球队的马布里,也开始在父亲去世的阴影下自暴自弃。


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认为马布里这个人已经消失了,价值为零。


但这时候,中国,一个遥远的亚洲国度,却成为了马布里的新开始。篮球,能再次拯救马布里吗?


之后的故事,就都是伟大的历史了。



《我是马布里》这部电影,把故事选在马布里刚刚被发掘邀请来到北京打球的时间节点,一段从「被抛弃」开始的新故事。


驱使着马布里打球的动力,一是实现对总冠军的追求,二是完成对自我的救赎。


为实现这两个目标而做出的艰苦努力,打破了国别和文化的限制,也打通了不同肤色的运动员们的情感,成为贯穿《我是马布里》一片的核心精神。



但是冠军真的那么好拿吗?


片中有这样一个设定,七次蝉联全国冠军的广东队来找马布里打球,说你只要加入我们就能拿到冠军。没有人会怀疑「七冠王」这么说的底气。


但是马布里却拒绝了,因为他觉得,加入一个本来已经是冠军的球队去拿冠军,根本没有任何意义,「那不是我的冠军」。


马布里加入了多年排名落后的北京队。



一个被主流社会抛弃的外国球员,加上一支沉沦已久的中国球队,想要拿冠军?这几乎就和《摔跤吧》里面从没拿过世界冠军的马哈维亚,想要教导女儿成为世界冠军一样。谁会信呢?


质疑声山呼海啸而来,且直到北京队取的总冠军之前,都未能平息。



马布里在片中饰演自己,一切都是真实的,他是不是好的演员已经不重要了,没有人比他更理解「马布里」这个角色,和这个角色经历过的所有起落。


如果说马布里保障了这部体育电影在竞技性上的专业水准,饰演教练的何冰则撑起了属于电影的那部分戏剧和表演质感。他不是那种好莱坞体育片里老套的铁血教练,或是鸡汤教练,这个角色来自原型闵鹿蕾,但又有何冰自己的发挥,是个不太一样的教练形象。


所有关于比赛的部分都能勾起球迷的热情:打得很难看的开场,高强度进攻追近比分,来回拉锯,被反超,再到最后一分钟营救……这符合篮球比赛的规律,也完美吻合电影叙事节奏。



但若只有赛场上的热血,那搞不好那就成了鸡血,体育电影的内涵不止于此。


《我是马布里》最好的一点,是除了展现这种竞技登顶的快感之外,还用很多篇幅来展现马布里的自我怀疑。


没有人会相信一个已经过气的外援,会带着一只同样过气多年的球队拿到冠军,甚至马布里自己也有片刻,真切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老去,不能再在最高的竞技水平上打篮球?


而在更深的层面上,则是从小鼓励马布里打球的父亲,在马布里还在尼克斯对阵太阳的看台上突发心脏病去世。球队总裁以赛亚·托马斯并未立刻告知马布里,导致他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这是马布里与NBA决裂的导火索。



马布里在NBA的一蹶不振,很大程度上和父亲的去世有关,他为此责怪自己,怀疑自己,一蹶不振则更加让他觉得对不起父亲的栽培,他的人生进入恶性循环。


《我是马布里》直接把这层伤疤揭开来,血肉分离地给观众看。


这是《我是马布里》作为一部本人出演自己的电影,最真实和有诚意的一面。


影片中,马布里在得知父亲死去的真相后,给母亲打电话。电话这边的他在镜头面前完全崩溃,这绝对不是一个靠演出可以完成的时刻。在这个场景中,马布里重新让自己回到了那个让他心痛的时刻,他用最赤裸和最痛苦的方式,和过去的自己实现和解。



这是片中最让人落泪的场景,自我怀疑让马布里这个角色走下了神坛。他的痛哭,让我们看到这个超级英雄也有非常脆弱的一面,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也来自于这个脆弱伤疤造成的痛苦,而不是因为他牛,所以他能赢,也因此马布里最终的绝地反击能让我们每个人感同身受。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个篮球迷才会感兴趣的故事;又更甚,只有北京球迷才会感兴趣的故事。


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绝不会因为是某一种运动的粉丝才会去看某一类运动题材的电影,更不会只支持某支队伍才会对这个队伍获胜的故事感兴趣。就好像并不是每一个喜欢《摔跤吧,爸爸》的人都是摔跤迷或者印度人。



好的体育电影都是一种精神资源,它激励我们为理想主义而奋斗。它包含对宏伟目标的追求和践行,包含对同辈和自我的超越,最重要的,它还包含最脆弱的自我怀疑和堕落。


归根结底,它是对人生困局的高度浓缩。马布里不是别人,他就是那个撑到最后的你自己。


虹膜请你看《我是马布里》


在本文评论中申请,并加上标签#马布里

我们将以评论质量和获赞次数为依据送出电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