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他称呼很多,担子很重。中国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男单“大满贯”得主,中国乒乓球队的总教练,丈夫,父亲,奥迪英杰汇体育大使……
他,就是刘国梁。
一路走来,刘国梁人生中每一次改变都是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环,环环相扣成就了如今的他。这其中,有四次改变最为世人瞩目。
刘国梁纪录片《驭变者胜》
如果让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欧洲乒乓球运动员用三个字形容自己的噩梦主题,那么就是“刘国梁”,四个字“直拍横打”。
直板左推右攻一直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传统打法,曾经创造了国球的无数辉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欧洲弧圈球的强力崛起,找到了对付中国队的办法,两面打一面,中国直板的反手技术被压制,缺陷被放大,中国队也陷入低谷。
直到一位天才选手的横空出世,让直拍打法再次焕发了生机——这就是最早在世界大赛中运用直拍横打,并借此拿下世界冠军的刘国梁。在改进、发扬直拍横打技术的过程中,刘国梁没有少“吃亏”,但他没有选择放弃,反而选择一直改革不断创新。并一路走到了大满贯冠军的位置。
不能改变风向,那就改变航向。
27岁的刘国梁成了最为年轻的执教教练,内心上的纠结和孤独不是没有过。
他没有让自己困惑太久,而是选择勇敢迈出改革的脚步。为了让乒乓球重回年轻人心中,他制定了“训练+推广两手抓”的战略。一方面要完成紧张的训练备战和比赛工作,同时又要去校园和部队两个阵地进行推广,还邀请白岩松、姚明等好友为其助阵。终于让乒乓球重新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关注。
在刘国梁二十岁时,他只需要考虑如何赢;当他迈入四十岁时,他要考虑的不仅是如何赢,还有如何共赢。
中国队的强势横扫一度让其他国家队坐不住了,甚至提出在奥运会中取消乒乓球的建议。当优秀变成了对手非议的理由,刘国梁选择从宏观大局出发,提出为其他国家培养冠军这个既大胆又霸气的战略。“在以前的历史背景,乒乓球推动了中美外交,可以在政治平台起到自己的贡献和作用。现在我觉得这种国际体育的接轨,能够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去参与进来之后,把这个蛋糕做大,它这个项目才能够逐渐从小众到在国际上能成为一个大众项目。”
“我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天有可能就会是生两个宝贝的那一天。”刘国梁这样说道。
16岁时,刘国梁和王瑾都在河北正定参加中国乒乓球队的集训,一队的刘国梁注意到二队的两个女孩天天清晨都戴着口罩出操,觉得特有意思。于是,一队的男队员天天都盼着能看一眼她们不戴口罩的样子,刘国梁说,“后来还是发现这两个戴口罩的女孩都挺漂亮,于是就挑中了最漂亮的王瑾。”
两人经历了异地、异国、长达半年噩梦般的兴奋剂事件,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两个人有了两个可爱的宝宝。刘国梁虽然忙于乒坛事业,但也从未疏忽过对女儿的教育。他没有强制她们学习乒乓球,而是选择了高尔夫。刘国梁诙谐地说,选择让两个孩子学习高尔夫,一方面是出于私心,可以让自己平常也玩玩高尔夫,另一方面是不想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想让她们从出生就背负着向爸爸靠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