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到了公众号上,不当之处请多包涵。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企业家杂志  ·  从地下室到近7000家门店,他用一碗麻辣烫征 ... ·  7 小时前  
黑龙江政务  ·  节后复工复产,这些方面需注意! ·  2 天前  
黑龙江政务  ·  节后复工复产,这些方面需注意! ·  2 天前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  DeepSeek 人力资源AI 智能体的本地化部署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蝈蝈创新随笔

Deep Seek与中美科技竞争

蝈蝈创新随笔  · 公众号  ·  · 2025-01-30 15:50

正文

春节期间,一位朋友从美国回来。我们聊起了中美的科技竞争,自然也就聊起了 Deep Seek。

我们过去一直认为:中国人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现在看来,这个观点似乎需要重新思考了。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肯定比美国要弱,但中国却往往具备快速跟随的能力,并依靠这种能力取得商业成功。

快速跟随时,需要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想法和创意,但却不一定采取后模仿国外的技术线路,有可能在技术实现上另辟蹊径。 DeepSeek其实就是这样。专利基本上是保护的技术实现方法的,却不保护“思想”。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利用美国人的思想,发展自己的技术,取得更好的商业成功。现在想来,中国很多高技术,其实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近百年来,中国几乎没有发明什么重要的新技术,但却有些新技术(如大疆)做得很好、世界领先。我预计,世界领先的新技术可能会越来越多(当然,主要是民企)。

我的朋友是美国科技公司的高管。 她发现: 遇到新问题时,美国的同事往往有很多新奇的想法。 但是,如果一旦有了想法或思路,华人实施的能力,却可能比美国人要好。

如此说来,未来中美竞争很可能形成这样的情况:美国人提出一个新技术不久,中国人马上研制出更好、成本更低的技术出来,并在商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这一点,有点像当年的日本与美国的竞争。这样,美国的创新优势可能就变成了美国原创、先发、创意方面的优势,而未必是商业竞争的优势。这大概是美国人特别担心的地方。

中国人在创意方面落后,但在技术实现方面却有优势。主要原因有两点:一个是中国人吃苦耐劳,一个是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完整。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也谈到了美国制造业的问题。在我看来,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对手,不仅是中国,还有德国和日本。即便是这三个发达国家竞争。美国也很麻烦:美国人均 GPD8万多美元,美国的精英主要集中在金融和高科技产业。如果美国制造业要抢夺人才,行业的产出就要与自己的金融和高科技竞争;也就是说,美国的制造业人均GDP大约也要在8万左右,才能避免人才流失。但是,同样是制造业、同样的是高端制造,德国的人均GDP只有5万,日本还不到4万。别说中国,美国如何与德国和日本竞争?这就像富家人的孩子,很难和穷人的孩子竞争。高科技的价值,本质上是服务于制造业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