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字力场
抵抗熵增,打捞有趣。你的内心,就是力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猫笔刀  ·  升温 ·  昨天  
江苏市场监管  ·  @经营主体,这件大事不能忘! ·  2 天前  
江苏市场监管  ·  @经营主体,这件大事不能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字力场

罐车混运事件,难逃「粪坑化反质疑」

数字力场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4-07-10 19:30

正文

对油罐不专罐专用还洗都不洗,是在给人们嘴里「投毒」;别有用心地构陷正常舆论监督别有用心,则是在向舆论场「投毒」。

















文 | 佘宗明



01

尼采在《幽暗的人性》里说:一束光照进铁塔,铁塔内肮脏龌龊被显现,于是,这束光便有了罪。


在光的映照下看到肮脏龌龊的人,大多都会站在光的一边,将是非分明的态度寓于彰善瘅恶之中。


可偏有几个从《聊斋志异》里蹦出的伥鬼跳出来,嚷着「这道光别有用心」,唯恐别人不知道他们就是「精神同谋」。


他们嘴里吐不出象牙,却能张口吐出一个「递刀子说」,再张口又吐出一个「大局观」。


罐车将煤制油食用油混运事件激起的舆论涟漪原本好好的,可现在愣是被这极少数「异于禽兽者几希」者掺入了「阴谋论」的煤制油。


把揭露罐车混运乱象跟犹太人阴谋绑定,跟粮食安全战关联……他们主打的,就是一个「没有什么水是一桶地沟油搅不浑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桶」。


那些油罐不专罐专用还洗都不洗的人,是在往人们嘴里「投毒」,这些别有用心地构陷正常舆论监督别有用心的人,则是在向舆论场「投毒」。


最滑稽的,是这群带节奏达人总习惯于将社会上那些正常声音斥为「带节奏」——但凡喝啤酒时多吃几粒花生米,再在如厕时用排泄物照下自己,都不至于这么凌乱。


只能说,他们重新定义了以往被用于形容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


可叹的是,他们总是能如愿将水搅浑:在公共事件上,我们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在他们现身后,事件总是会一地鸡毛。



02

在当下,太多公共事件里,都藏着「人与非人」的分界线。


罐车混运事件,也是个照妖镜。


在这事上,保持对「恶之平庸」的敏感,是我们证明「人之为人」的基本方式——哪怕这份敏感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保持对「舌尖上的食面埋伏」的零容忍,是不甘于向元素周期表体质求饶的应有反应。


如果连这点反应都没,那我们只能是把自己往「有些人,配得上他们吃过的化工味食用油」的主语里摁。


不是说要趁机将「贩卖焦虑」话术再换个由头,但该正视的问题就不该回避和讳认。


在我看来,乱象暴露出的上游失信、中游失责、下游失察问题,就该被正视。


油的问题背后是「油」的问题——整个责任链上的某些人太老油条,所以养痈贻害成患。


食品安全的「食」字,上面是人性的人,下面是良心的良,食品安全,要靠制度保障,制度背后是「人」,离不开人性与良心的支撑。


可人性跟良心,都被溺毙在他们的「油」里了。



03

对人性和良心消泯的抵御,就是在坚守人性良知的基础上用「人」的标准来拷问和要求底线失守者。


在此事曝出后,有些人追溯那些掺了煤制油的油去哪了,有些人追问食用油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无溯源、无专责、无检查」的半脱管状态,有些人秉持「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众人揭丑者,不可使其受困于报复」的信条呼吁「保护那个调查记者」。


这些都是我们证明自己值得吃上安全食用油的依据。


在网上,有些人玩梗「原来我们还是旧能源人」,揶揄「以为锅里蹿火是因为自己厨艺高,没想到是因为油里有煤」。


这些虽然容易把严肃问题变得轻飘飘,却也保持着在是与非上的清醒。


如今,国务院食安办已介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链路在「媒体报道-社会热议 - 上面重视」中打通,是对舆论监督价值的认可,也是对社会民心关切的响应。


让不正常的事情在正常的处理中收尾,本是正常情形。



04

可现在看,有些徒具人形者正试图用不正常的反应,为结尾再续上另一个结尾。


他们的逻辑回路,向来很感人—— 如果你说某部国产电影是烂片,他们可能会怼你「为什么只骂国产片,不骂好莱坞电影?」,会喷你「国产片就没好的吗,为什么你非要挑不好的说?」


不问是非,只问立场,是他们的惯有姿态。


延展到公共事件上,他们经常就是:不将质疑箭头对准制造问题的人,反而对准提出问题的人。


在阴谋论的废机油里再倒进动机论的地沟油后,他们将其肆意倾泻到了舆论场中。


▲转发截图也会无形中助力谬种流传,所以……抱歉。


亚里士多德说那句话就像是在 Cue 他们:人,在最完美的时候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但是,当他与法律和正义隔绝以后,他便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


虽然左右不了舆论走向的基本面,但看着他们的荒唐论调,许多正常人都不免像吃了苍蝇,就像吃食用油时吃出了煤制油的味道。反胃是必然。


很多人说:跟夏虫不可语冰,跟蛆块链不可谈人性,理他们你就输了。


还有很多人说:尊重他人命运,放弃劝人情节,别人信他们就信他们呗。


但「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反应和死海效应,就是这么形成的。


Hidden Tribes 对美国舆论场的 调研显示,处于政治光谱两端的极左和极右两拨势力,分别占美国人口不到 10 % ,却是社交媒体上最活跃的两个群体。


他们不仅善于互喷,还会逼得广大网民成「沉默的大多数」 —— 这些人会担心自己成为攻击目标和网暴标靶而自动噤声 ,会因为反感喷、怼、撕的氛围而加速逃离。


要将舆论场的认知坐标往「正常」的基点上拽,就需要那些正常声音出来驳斥那些不正常声音。


不能让提出问题者成为被网暴对象,不能把本该属于「人」的公共空间拱手让给那些不正常的人。



05

舆论场该是有人性的地方,不该由着某些物种让回归人性变得「南上加南」——他们是在变相将我们的公共空间变成那个煤制油食用油混装的「油罐」。


在他们强行加戏制造的「反转」下,罐车混运事件还是没能逃脱「粪坑化反质疑」——如果说,人们对罐车混运乱象的质疑是正常的扒粪,那他们的反质疑就是在下水道里的泼粪。


这让人想起了培根的一句话:「真正可怕的,并不是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盘踞于内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将谬误与偏见变成刺伤正常人的利刃,也一样可怕。


我们要想不被他们拽进粪坑里,就得让内心跟人性伦理「颗粒度对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