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游”已经接棒成为文旅界的新网红,但这只是个开始。
“古建游”的受众群体追求对知识的深度探索,因此他们的体验与所接受到的信息质量直接挂钩。“然而,国内很多古建景点有许多‘信息污染’。”山西运城籍建筑师、城市文化类播客“城市罐头”主播 Yao 对 Jing Daily 表示,“导游为了让内容听起来更有趣,会讲很多传说故事,反而降低了整体内容的可信度。古建筑讲解涉及到很多史料与文献,对讲解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与其用各种故事来吸引大众,不如增强内容的深度与专业度,吸引‘泛专业人士’,再以他们为核心去辐射其他游客。”
激增的客流量,也意味着对当地的旅游接待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社交媒体上不乏针对这些目的地“可选择的酒店少”、“景区排长队”、“停车难”的抱怨。热爱古建旅游的 Marjorie Ma 表示,希望提升配套设施与服务。“大部分的古建景点都极其分散,游览时大部分时间花在路上。如果没有车,则出行更加不便,因此景点与景点间的交通还需要改善。此外,‘古建旅游’也可以有更高端的体验,比如定制化的路线与服务。”
过年期间从上海自驾去山西旅游的吴先生表示,山西文旅目前十分需要加强对景区的管理。“我们电车车主有充电需求,平遥古城游客中心停车场内明明设有充电桩却拒绝我们进场,里面和周围的充电桩全部被油车占用。油车占用公共充电车位是违法行为,我们联系附近工作人员却并未受到重视。”此外,吴先生还表示景区内外都乱象丛生,甚至有人在平遥古城内收取所谓的“厕所费”。若官方的管理跟不上营销带来的流量,结果恐怕会适得其反。
在景点以外,文创产品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它既是目的地形象的重要组成,又是目的地文化的传播媒介。摄影师么么锐补充道:“文创产品是一个载体,让游客们得以将文化带回家、送亲友,让传播发散开来,影响更远。”尽管山西、河南的文创都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不少好评,但 Yao 也有更高的期望:“运城本身特色鲜明,但文创产品目前同质化严重,很难反映自身特色。”
自旅游业逐步恢复以来,一个接一个“网红”依靠美食、自然风光等卖点兴起,但大多都是昙花一现。Yao 认为这是因为它们在传播层面没有形成完整的“品牌形象”,奇观刺激作为卖点只是一个突破口,其吸引力也在与日俱减。
“新网红”古建筑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既与所在地共生,又对其产生长远影响,连接过去与现在,建筑、自然与人。因此,古建筑所在地本身便具有足够丰富多元的内容,以构建起完整的“品牌形象”。如若“古建们”提升接待能力、完善管理体系,再充分发挥上述天分与能力,则有机会从“新网红”变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