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收听
或者打开“喜马拉雅”APP,搜索“甲小姐说”
文案策划|刘敏
录音|甲小姐
音频制作|戚宗涛
网址|www.xtecher.com
微信公众号ID|Xtecher
大家好,我是甲小姐。
今天的甲小姐说和大家交流下“入口生意”的话题。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一周几件大事都和苹果有关。
第一件是6月2日,特朗普撕毁巴黎协定,让包括库克在内的硅谷科技大佬异常愤怒。但目前似乎双方达成了和解,库克不仅支持特朗普的“汇回税”,据悉还将出席特朗普女婿领导的科技峰会。
第二件是6月6日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媒体口径很统一,评价这是苹果历年来最充实的一次WWDC,产品发布节奏异常“凶残”——错过几分钟都可能漏掉一款新品。尤其是HomePod,不仅补齐了苹果在智能音响上的业务缺失,亚马逊、谷歌、微软、苹果四强争霸也让人充满遐想。
还有一件属于“碰瓷新闻”。此前微信iOS版公众平台文章赞赏功能下撤事件,结果被部分媒体别有用心地解读成“苹果将封杀微信”,一时舆论哗然。
相比主流媒体多在讨论巴黎协定,科技媒体更热衷解读后两条新闻。其中,“入口”是一个高频词汇:智能音箱能否成为智能家居的“入口”?苹果和微信的分歧,是入口之战,还是价值观之争?
问题先不着急回答,我们先弄明白什么是“入口”。试图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到任何地方去,必须要从第一个入口进去,进了门以后,楼里有各个房间,每个房间有不同的人,但所有人都要从大楼的门口进入。
可想而知,这个楼里每个房间的重要性都不及大门入口。
而互联网意义上的“入口生意”,就是要通过产品占领链接人与信息的通道,成为人访问信息的必由之路。
根据上述定义,不难判断什么产品才算得上是“入口”。门户网站是入口自不必说,搜索引擎是入口,应用分发渠道是入口,手机桌面是入口,超级APP是入口,Windows系统是入口,社交网站也是入口,就连网约车、共享单车都算得上是入口,即移动支付的入口。
“入口”天然自带封闭性,其本质是可通过开关来控制出入的流量,比如可以推自家的业务出去,限制对手的业务进来,还可以防止伙伴的广告渗透,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平台甚至生态。这就决定了能做“入口生意”的,至少一要有技术壁垒,二不能和大公司有战略重叠,否则很可能遭到扼杀,或变成依附关系。
回顾互联网入口之争的历史进程,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每个入口都会引起争夺,而每个入口争夺的成功者都会变成下一个巨大的企业。
比如早年微软和网景的浏览器之争。
1994年,专注做浏览器的网景公司诞生,通用又流畅的上网利器迅速打开了市场。不到1年,网景上市,当天股价飙升2.6倍,人们纷纷倒戈,从赞叹微软变成看好网景。
盖茨刚开始完全不在乎,但随着网景风头渐盛,他惊觉,如果自己再不重视,可能会错失巨大的流量入口,且微软的操作系统会永远受制于“互联网”。
在派人谈判、想注资、进网景董事会都先后落空后,盖茨转而让工程师全力研发浏览器做出IE,并不顾反垄断法,把IE4.0浏览器和Win95系统绑定,打响了争夺的第一枪。
微软对网景的绞杀成功了。最终,IE吞掉92%的市场份额,网景则被美国在线收购。如今过去这么多年,即使后来者不断进行产品整合和用户体验的提升,也只撼动了浏览器入口的半壁江山。
当浏览器的入口价值被证明,2005年的中国市场也爆发了一场“内战”,多达50多家企业打出了五花八门的浏览器大旗,抢夺用户的默认主页,抢夺浏览器默认的标签栏、搜索栏,甚至通过增加广告拦截机制将他人的广告拦在外面,以及不顾用户体验疯狂地搞弹窗广告及流氓插件。
渐渐,随着成熟的流量商业模式支撑这些入口,新的玩法也层出不穷,更细分的安全浏览器,视频浏览器,占用内存最小的简洁版浏览器纷纷应用而生。等到蛋糕也被瓜分地差不多了,大家却发现桌面似乎距离用户要更近一些。
3Q大战带着浏览器时代累积的各家怨气,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引爆,很多人可能至今记得当年的争夺之惨烈,激烈程度到了厂商直接逼迫用户二选一,用户会收到“你使用360杀毒软件就不能使用QQ通信软件”的桌面弹窗,360和腾讯不惜牺牲用户利益也要争个鱼死网破,对于入口的争夺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而紧随其后的对于智能电视入口的争夺,因涉及的供应链太长,水花就相对小了很多。视频厂商、电商、互联网企业在试探一阵后大多主动偃旗息鼓,智能电视一度成为传统厂商的主阵地。
不过,互联网梯队很快就在2012年的智能盒子、2013年的智能家居和物联网概念的轮番带动下,再次卷土重来。一夜之间,手机入口论、路由器入口论、电视入口论、盒子入口论、音响入口论、智能门锁入口论等等均登堂入室……大家都各有各的理由,但又不那么令人满意。
以“智能路由器”为例,作为智能移动终端普及之后的底层连接器和WiFi入口,其本身具备“长时间在线”的特点,在家居环境下的数据收集上也有一技之长,再包装以智能硬件化浪潮下的控制中心和入口,智能路由器确实经历过一段从幕后走向台前的风光时刻,热潮高峰期,360、小米、联想、华为、优酷土豆、谷歌都出面站台。
但最终智能路由器还是没能避免被打回角落吃灰的命运——现实实在太骨感,出货最好的也就百万级别,相比千万级的DT、TP等传统路由,智能路由还远远没有达到足以撼动市场格局的体量。此外,用户缺乏重复购买的动力,“智能功能”没有给用户足够的购买动机,市场的制约,整体行业的发展缓慢,很快导致了这一入口成了伪命题。
而同样属于小众硬件的智能音箱能够异军突起,就显得格外有分析价值。
与厂家下死力气推广智能路由、最终却收获一地鸡毛所不同的是,智能音箱戏剧性的地方在于它一定程度是“无心插柳”的产物。据亚马逊CEO贝索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其当初发布Echo的目的是希望用户利用这款产品来购物,也就是说亚马逊的初心是将Echo作为一个可以提升自身电商核心业务的工具,而不是要打造一个智能家居入口。
当然,这不并意味着Echo的成功就是偶然。Echo属于典型的依赖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产物,其自身有一套基于Linux系统自主开发的操作系统,Alexa云平台还接入了上万种插件技能,如音乐、计时、故事收听、菜谱等,解决了应用场景单一的问题。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贝索斯对智能音箱定位的精准把控——即“音质”不是核心,如何快速“听懂”用户的语音指令并尽可能快地给予反馈才是产品成功的基点。
因此,为了最好地抓取到非指向性的360度全景声音,Echo使用了环形6+1麦克风阵列,作为对比,Google Home只有2麦克风阵列。此外,Echo的语音识别后台,能通过不断采集用户习惯,收集用户问题训练Alexa,让Alexa越来越智能,Alexa也集成越来越多的服务,使得消费者越来越喜欢这款产品,最终实现正向循环。
从上万条用户评价来看,Echo最让他们惊艳的也正是其响应速度,即使在国内使用也能做到秒级响应,远超预期。
亚马逊在产品推出节奏上也非常有掌控力,在Echo、Tap、Dot后,带屏幕的Echoshow直到今年才正式发布,显然亚马逊并不想用触屏交互干扰用户语音交互习惯的培养,但这也意味着,亚马逊至少承担了3年的市场教育风险。所以Echo有意降低了尝鲜门槛,Amazon Prime会员只用$99就可以买到,这个价格即便在国内都几乎等同于没有体验门槛。
声智科技联合创始人李智勇对亚马逊“抓大放小”的能力有过一番评价,其在《亚马逊Echo大获成功,远场语音交互技术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一文中提到,Amazon Echo产品根本没做任何功能上的创新,听歌、看新闻、设闹钟、说笑话、控制家电等所有东西都可以在手机上找到替代品,它唯一的变化只是把语音交互的方式从近场升级为远场,并把精度和速度打磨到非常优秀的程度——只是通过这么一点点变化,似乎就要创造一个无比巨大的行业。
Echo确实带火了智能音响行业。Echo在2014年11月正式发布,从时间上看,厂商的跟进并不算晚,京东、科大讯飞、灵隆科技、Rokid在2015年左右进入,渡鸦科技、百度、谷歌、微软、小米是2016年、2017年新起的一拨,反倒苹果才是最晚参战的一个。但苹果HomePod的发布对于行业而言意义重大,至少表明这个市场的前景被认可了,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四大巨头将直接交锋,后面的小弟可能也能跟着捡到肉吃。
除了苹果是否能虎口分食抢占Echo近70%的市场份额充满看点和悬念,智能音响能否成为智能家居甚至人工智能的入口同样极具想象力。
业内对此已经产生分歧。单就智能音响本身而言,正方认为,Echo几千万的出货量以及其对用户语音交互习惯的培养,加上亚马逊、谷歌等对以音响为中国连接其他智能设备的尝试,已经让这条路看到了落地的可行性;而反方认为,音响的可移动性差,使用场景受限,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尤其是中国地区,甚至用户对音响的认知及使用习惯都还未培养起来,寄希望于智能音箱成为新一代入口,只是厂商的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
在甲小姐看来,纠结于具体形态的产品并不具备明显的现实意义,问题的真正根源是要弄明白什么才是智能家居的入口?通常我们在说智能家居入口问题的时候,不仅仅希望它是一个信号连通中心,更是一个统一的控制中心,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交互能力,无论是与用户之间的交互,还是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互,归根结底,是服务及体验的问题。TCL智能家庭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学龙博士就表示:“智能家居入口争夺出于厂商自身利益,没有替用户着想,在没有为用户提供真正的需求前,所谓的‘入口论’皆为伪命题,真正的入口是为客户提供一套有价值的系统,系统要足够开放,让所有厂商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而车和家创始人李想认为,我们也往往高估了入口的价值。他曾在微博写道,“评论员们容易高估了入口流量对扭转局面的作用。新浪在流量领先的时候,并没有帮助乐居成为第一;腾讯也没有帮助艺龙成为第一;阿里也没有帮助口碑网成为第一。流量大户们仍然是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保持着优势,其余的领域保持着想象空间。该收过路费的收过路费,该依赖游戏、电商的则继续依赖。我们不会因为使用中国移动就一定去用飞信,我们也不会因为使用了微信,就放弃美团。如果你是腾讯,你愿意把流量倒给利润率和收入更高的游戏?还是倒给电商?”
美团王兴也不提倡过分迷信入口,入口论的一个分支是“超级APP入口论”,淘宝、天猫、支付宝、微信这种用户突破亿级的都是超级APP,王兴在接受采访时,对微信入口的价值就有过质疑,他表示:“现在的舆论可能是把微信放到神话的制高点上。微信会是通信的入口,它可以承载很多东西,但我不认为它能承载所有的东西。还是要看用户对它的认知究竟是什么,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大众点评跟微信结合,是放在第二屏、第三屏,还是什么位置?这有很大的影响,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巨大的流量平台上,如果不是最一级的功能,是二级、三级的话,流量是非常小的。”
讨论入口的流量价值和探讨什么是下一代入口表面看起来不是一个话题,背后其实一脉相承,入口思维很容易改变互联网从业者的心智,进而改变了企业的商业路径。李开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创业企业不要总是“入口思维”,需要换思路。比如企业级应用也是很重要的,在美国上市公司中,开发企业级应用的比开发消费级应用的要多。今天正在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会不会带来一些机会,打破以前国内企业不愿意、不喜欢付费的局面?创业者完全可以尝试着做一些好的企业应用出来。
但从各种“入口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行业现状来看,入口思维对互联网从业者的改变还在继续着,甚至说看不到尽头,毕竟一个入口可能对应一个超级企业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巨大了。可以预见,对于人工智能入口的争夺会比以前市场大很多,也激烈很多。因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入口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电脑概念和互联网概念。它是一个由电脑、手机、互联网、物联网组成,更加综合的完整体系,在你身边360度环绕着,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谁能够定义人工智能的入口,并真正做出让我们心服口服的表现?这的确是未来一两年最让人期待的答案之一。
好了,今天的甲小姐说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如果你对今天的主题感兴趣,欢迎关注Xtecher的微信公众号,查看历史消息,可以看到相关的文章。我是甲小姐,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
封面设计:王思宁 排版:陈光 校对:陈光
━━━━━
Xtecher官网平台现开通认证作者,
有发稿意向的个人或媒体,可联系微信:jueshao121
(添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
点击 | 关键词 | 查看对应内容
如果你拥有高精尖科技创业项目,Xtecher将为你提供:
1.专业的科技人物特稿和视频拍摄
2.在Xtecher官网、APP、微信的全方位展示
3.最专业的科技圈投资人、政府资源、产业资源
4.创业企业品牌管家与PR服务
即刻扫码,联系我们。
微信号:Xtecher
关注未来的人
都关注了Xtecher
栏目推荐
Xtecher联合喜马拉雅,推出科技音频脱口秀《甲小姐说》。在本专辑中,甲小姐将不断给你们讲讲科技创业圈里面,有趣、有料、有干货的内容,满足你的小好奇。
甲小姐第十九期新鲜出炉:《从苹果大新闻谈谈没完没了的“入口争夺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