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轻人中,只有李耕耘保留着对土地的记忆。他出生于农村,从小看着父母翻过山头去田地里,也见过邻居老人家囤着没脱壳、甚至发霉了的稻谷,因为老人经历过饥荒年代。
报名参加《种地吧》时,李耕耘正处于人生低谷期。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后,他一直在边缘角色中打转,大学同宿舍的室友中,王子奇和郭俊辰都已相继在演艺圈崭露头角,出演重要角色。找份正经工作、直播带货、拍短剧、创业,试了一大圈,他最终来到《种地吧》,觉得“管饭就行”。
其他人或多或少和李耕耘境遇相似。比如赵一博,从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轮机工程系毕业后,成为“勇闯娱乐圈”大军中的一员。可惜试水两年后,他发现这个行业竞争无比激烈,尽管外形不错,但他也只能在拍摄周期十来天的短剧项目里徘徊。如果没有入选《种地吧》,大部分人还要继续跑剧组,参加比赛,在娱乐圈里找机会。
而现在,娱乐圈里的繁华或失意,暂时都要抛诸脑后了,在他们踏上土地的那一刻,需要关心的只有种子、泥土、肥料、排水沟……
远离土地很久的年轻人,带着热情和信念来到田间后,才恍然发现,成为真正的农民,往往要从犯错开始。
《种地吧》第一季中,鹭卓、卓沅、陈少熙组成的种植组,早早决定搭建大棚,等大棚搭完,他们才发现大棚内的土地尚未完成平整工作,但此时大型机器已经没办法进驻,3个人只能拿着木板和锤子,一锤接着一锤,把地打平。
“贪心”也是新手农民的典型特征。
规划玫瑰花种植时,鹭卓一开始预定了7500盆玫瑰花苗,等第一批4000盆送到时,才发现完全超过了他们的种植能力。仅仅将4000盆花苗从货车搬运到大棚内,就让10个年轻人筋疲力尽,陈少熙甚至因为在大棚内工作时间过长而引起呼吸性碱中毒,被赵小童一路背回房间。几经纠结后,鹭卓最终打电话退掉了剩余的玫瑰花苗,完成“不能贪心”的必修课。
鹭卓在一次访谈里说,他那段时间每天都很慌乱,生怕犯错。“一周睡不好觉,每天凌晨2点睡,6点就醒来,就想这个事情怎么办。”失败是他此前人生的“主旋律”,阴影持续笼罩。《种地吧》里,他卖平菇时,摊前十分冷清,无人光顾,他不由得想到自己以前参加节目,被人评价、挑选的场景。
当一切都走上正轨后,鹭卓又觉得,是这段濒临崩溃的日子,让他走出浮躁的状态,逐渐沉稳下来。因为“种地就是反复干,你得对待好它,它才会给你好的反馈”。
2024年,《种地吧》第二季开播时,大棚面积扩大到近10亩,不管是种玫瑰花的鹭卓,还是种水培生菜的卓沅,都已经学会提前测量种植面积,估算栽苗数量。
犯过的错,白干的活,都是年轻人交给土地的学费,也是土地教给年轻人关于生活的学问。卖平菇急不得,种地急不得,等玫瑰开花急不得,养鸡养羊急不得,人生也急不得。
《种地吧》每季节目长达6个月拍摄周期,充满冒险和不安。原有的综艺录制方式,在面对自然规律时完全失效了。
导演杨长岭曾透露,录制期间,他不允许工作人员跟10个年轻人说话,也不能回答他们的问题,要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有时农业生产需要不断重复做同一件事,作为综艺节目会显得无聊漫长,每次杨长岭都一边焦虑节目效果,一边劝自己“不要去干涉”。
没有人可以给农作物预设剧本、笑点和泪点,只能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等待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