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石
主要用于作者本人云石的原创文章发布。从历史与地缘角度解析中国崛起外部因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应急  ·  “稳”了,中国“磁吸力”将更强 ·  昨天  
北京应急  ·  “稳”了,中国“磁吸力”将更强 ·  昨天  
参考消息  ·  韩国抗议:敦促日方立即废除!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乌美突然取消发布会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米莱送了马斯克一把电锯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爆料:美国拒绝共提涉俄草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云石

云石:吴敦义当选,国民党还有救吗?

云石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5-21 14:45

正文

5 20 日,国民党新一轮党主席选举结果揭晓,吴敦义击败洪秀柱等一众对手,当选为下一届国民党主席。

应该说,吴敦义的当选并不让人意外。不过,以首轮超过 50% 支持率的大比分,碾压现任党主席洪秀柱等一众同僚直接当选,还是出乎许多人意料的。

吴敦义为什么会大获全胜?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洪秀柱为何会惨败。

洪秀柱的惨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她的统派亲陆立场。洪秀柱是台湾主要政治人物中,几乎唯一持鲜明统派亲陆立场的一个。这种立场的好处,是让她能够揽获统派乃至深蓝的支持 ——这是国民党最核心的支持群体。但坏处也很明显——当她想进一步拓展势力,将影响力打入到浅蓝,甚至于争取社会中间派时,这种过于鲜明的统派亲陆立场,反倒成了她的阻碍。

毕竟,不管大陆人愿不愿意承认,但客观现实就是,亲陆无论是在台湾社会,还是在国民党拥趸内部,都算不上主流 ——甚至可以说比较边缘化。鉴于主流群体都不接受亲陆促统,甚至对其心怀反感和抵触,洪秀柱的政治底盘自然也就注定薄弱。

其次,则是她的 “异端”出身。在去年关于国民党的一系列文章中,云石君曾经说过:洪秀柱在国民党内的异军突起,某种意义上是挖了传统大佬们的墙角。在她之前,没有一个大佬是以统派立场示人的。这些大佬更倾向于用“不统不独不武”这样的模糊化概念,去争取人数更多,占据主流的浅蓝乃至社会中间派的支持。

虽然这种模糊化操作,会让统派乃至深蓝有所不满。但问题是,统派和深蓝本身也是国民党最铁杆的支持者,就算大佬们的立场与他们有所偏差,但既然这帮家伙都是这么玩,他们别无选择之下,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来支持 ——毕竟总不能去放纵民进党肆虐吧!

而洪秀柱以统派亲陆立场异军突起,这等于打破了国民党众大佬之间的默契,也等于是挖了他们的墙角。洪秀柱通过这种招数,让自己由普通二线高层晋位大佬,但其他旧有山头却因此根基受损,所以传统大佬们对洪秀柱,有着发自内心的不待见。

这种成见,反映到现实政治中,就是在过去一年中,民进党当局对国民党发动连番围剿时,仅有洪秀柱这个党主席一人在前拼死抵挡,其他大佬则大多出工不出力 ——毕竟真要反抗成功,受益最大的也是她洪秀柱。真要让洪秀柱在党内把威信完全树立起来,鉴于她的政治立场与大家存在很大分歧乃至冲突,缺乏协调空间,大佬们自身不仅不能得到多少好处,反而有可能根基消解。最后的结果,就是成就了洪秀柱,保全了国民党——自己却会因此元气大伤。这对他们个人来说,无疑是不划算的。基于这种私心,大佬们大多首鼠两端,导致国民党在民进党当局的追杀中元气大伤,而洪秀柱作为党主席,也因此名望大损,更加不获浅蓝认同。

当然,洪秀柱还有一个大杀招 ——即大陆的支持。如果能通过大陆的力挺,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那不仅浅蓝可以拉拢过来,就连社会中间派,也未必不会转而支持她——毕竟和什么政治利益比起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才是最为大众所在意的。

本来,这方面洪秀柱有天然优势 ——作为岛内唯一“亲陆”大佬,没有谁比洪秀柱更受大陆待见的了。

但问题是,光立场讨喜没用。洪秀柱要做成这个事,缺乏相应的平台和抓手。毕竟大陆不可能直接给洪秀柱钱 ——就算大陆给,洪秀柱也不敢要,否则她在岛内就成“共谍”了。大陆能给的只是一项项利好政策,然后洪秀柱通过这些政策去收买人心——就像当年连胡会后,国民党靠着大陆“大礼包”咸鱼翻身那样。

可问题是,今时不同往日。当年连胡会时,国民党虽失了 “总统”,但在“立法院”尚有优势,可以借此渠道,推动政策落地,进而笼络到人心。可现在国民党府院皆失,就算大陆愿意给“大礼包”,洪秀柱都没有平台将它变成实实在在的好处。

当然,国民党毕竟是百年老店,如果能团结一心,再加上 “大礼包”真金白银的诱惑,还是有很大的可能在社会层面造出声势,逼民进党当局就范——而这份功劳同样会记在国民党头上。

但问题是,现在的国民党一盘散沙,连被民进党当局政治追杀时,众大佬都各怀鬼胎,洪秀柱哪还有能力团结一心,去逼民进党的宫?既然洪秀柱不能够团结党内,那大陆的大礼包给不给,都没有实际意义。

各种因素,导致洪秀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只能黯然下台。

那吴敦义又有什么优势呢?


首先,吴敦义此人,两岸关系方面的政治立场跟马英九基本一脉相承 ——即不统不独不武。而这也符合浅蓝乃至大部分社会中间派的主观意愿。

其次,与洪秀柱这种突然冒头的 “异端”不同,吴敦义在国民党内根基深厚;而其保守型政治立场,与其他大佬们的冲突也较小,较容易协调合作。

上面这两点是很重要的。过去一年中,国民党被民进党追杀的溃不成军。这种情况下, “团结”成为国民党亟待解决首要问题。洪秀柱由于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自身根基无法稳固,就连国民党也因此陷入混乱,难以抵御民进党攻击。至于洪秀柱有可能带给国民党的最大好处——即向大陆讨要“大礼包”,也因国民党的内忧外患,成为空中楼阁,不具备落地的可能。甚至大陆看到这种局面,连给都懒得给了—— 不然给了洪秀柱又hold不住,将来一个浅蓝大佬上台,这份针对统派量身打造的大礼包是撤呢?还是撤呢?

这种情况下,团结就成为国民党的最大利益诉求 ——最起码可以让己方在民进党追杀下先稳住阵脚。所以吴敦义就在这种思维主导下,收获了国民党内部的广泛支持。甚至连洪秀柱最坚实的政治底盘,著名的深蓝大本营——“黄复兴党部”,也有许多转投吴敦义。

最后,吴敦义是台湾本地人。在去中国化成为主流的今天,这种身份,有利于争取本土中间派的认同。

总而言之,各种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促成了吴敦义以大比分优势当选。

那么,吴敦义领导下的国民党,能够起死回生吗?

这就得看怎么说了。短期内,国民党确实有可能因此团结起来,面临民进党追杀时的反抗能力会大大提高。但从长远看,国民党要想夺回政权,除了要看蔡英文政府有多烂之外,还得看吴敦义能从大陆手上拿到多少好处 ——毕竟两岸关系,是国民党能够压制民进党的最大一个筹码。

从表面上看,吴敦义是可以到大陆说项的 ——毕竟他的政治立场——也就是不统不独不武,虽然跟洪秀柱是没得比,但跟马英九算是一脉相承的。 08 年马英九当选前后,就从大陆捞到了一大票好处。既然马英九可以,吴敦义也没道理不行。

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实际上,吴敦义想效法小马哥,难度可以说是相当之大。

为什么这么说?答案就六个字:今时不同往日。

大陆的礼包也不是白给的。给多少好处,就要拿到多少回报。而且这个礼包的给与不给,给的是大是小,还得看形势而定。

08 年时,陆台实力对比还远没有今日悬殊,当时的大陆,尚缺乏对台湾的绝对压制能力;同时陈水扁的急独,也对大陆构成巨大威胁。这种情况下,大陆有必要借国民党这股岛内政治力量,来遏制急独政治势力的膨胀。总而言之,当时的大陆对国民党的主要要求,是“不独”优先于“促统”。这种情况下,马英九虽然是不统不独不武,但总比陈水扁这种货色好的多,大陆可以接受,也愿意为此买单。

可现在 9 年过去,中国国力猛增,两岸实力对比拉大到碾压级别,大陆基本上实现了对台湾的绝对压制。在大陆强大的威慑力面前,民进党当局的气焰已较陈水扁时代自觉收敛许多。蔡英文这么有名的台独分子,一旦当上了“总统”,也不过就是不承认“九二共识”而已,在推进“台独”上也只能偷偷摸摸的小步前进,过程中还瞻前顾后,小心翼翼,与陈水扁时代的大张旗鼓全不能比。

这也就是说。虽然心理层面,现在的台湾,台独认同较当年有所加强。但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凭借自身强大实力,大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自然而然的实现了对 “台独”行为的压制和威慑。

基于这种形势,大陆对国民党的要求,自然要有所提高,不单单要 “不独”,还要进一步“促统”。

而这两项要求,吴敦义都不能满足。促统就不用说了。即便是 “不独”,吴敦义也做不到。

所谓 “不独”,可以分为两层意思:前一种是不搞现实行动中的“台独”——即明独,一种是不搞“心理层面”的台独——即暗独。

当年马英九在位时,所做的仅仅是政治上不搞明独,而对社会心理层面的暗独,他基本上是无所作为,放任自流 ——而就台湾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势,这种放任等同于默许心理台独泛滥。

这种做法,大陆当然是不满意的,但在当时的形势下,也确实较陈水扁时代大有进步,再加上大陆本身实力也还没有完全到位,所以也就勉强默认了。

可现在,大陆凭自身实力,已经可以对 “明独”予以相当程度的约束(把民进党当局从陈水扁时代大张旗鼓的搞台独,逼回到蔡英文时代仅仅是不承认“九二共识”而已),所以再对吴敦义做要求时,就势必会更进一步,在防止暗独方面也要发力——否则你能干的事都已经被我自己干了,你却还想找我拿好处,凭什么?

而对吴敦义来说,这等于是要他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参考消息  ·  韩国抗议:敦促日方立即废除!
2 天前
参考消息  ·  乌美突然取消发布会
3 天前
参考消息  ·  米莱送了马斯克一把电锯
3 天前
参考消息  ·  爆料:美国拒绝共提涉俄草案
3 天前
激光制造网LaserfairCom  ·  四季度制造业开局趋弱 生产受限环保清查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