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羊爸爸
用生命引领生命 • 羊爸爸育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奔流新闻  ·  大S将树葬!此前因骨灰放家中引邻居不满 ·  3 天前  
奔流新闻  ·  大S将树葬!此前因骨灰放家中引邻居不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羊爸爸

长夏,关键30天,养好脾胃,百病不扰

羊爸爸  · 公众号  ·  · 2024-07-06 08:55

正文


本文整理自靳文琴医生脾胃养护群分享内容

中医学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并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即是说脾胃虚则百病生,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也提出“养生要以脾胃为先”的观点,并把脾胃称为身体的基础和轴心,所以脾胃是对我们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脏腑。

我们先认识一下在中医学理论中脾胃的具体功能及其在我们人体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脾胃是身体的轴心


胃与脾同在中焦,二者一起是人体的气机升降出入重要枢纽,简单来讲就是脾能将营养物质转输到全身,胃呢则主要负责把浊气(可通俗理解为消化后产生的垃圾)进一步下送到小肠,大肠,最终排出体外。


脾和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极为亲密。打个比方来说,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



中医认为,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脾胃是整体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


脾与胃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所以临床上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之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主要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健康的轴心力量。


脾胃有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 器质性疾病 。相反,脾胃健运,能让身体气血充足,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


更重要的是,脾胃好能长寿。以色列一项针对1258名70~82岁老年病人的研究发现,在排除老人身体活动量、人口学特征、营养等影响因素后,脾胃健康、胃口好的老人,死亡风险更低。


脾喜欢燥,不喜欢湿;胃喜欢规律,讨厌刺激,但压力大、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喝酒、暴饮暴食、爱吃冰冷、吃腌制食物、久坐少动、焦虑紧张……种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原本脆弱的脾胃更不堪重负。


中医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而现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湿”问题。另外,数据显示,我国肠胃病患者约有1.2亿,其中中老年人占70%以上,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较为常见,发病率分别为30%和10%。


脾的生理特点及作用

首先脾在中医学中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与主统血。


主运化 :具体来讲就是将我们吃进去的饮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然后运输到全身各个脏腑,四肢九窍发挥营养濡养作用。


主统血: 就是脾气具有统摄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不逸出脉管导致各种出血的作用,比如经常流鼻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如过敏性紫癜)等均有可能是由于脾气虚导致,但是具体还是要看辨证。


另外,脾气上升,能够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后上输头面,周身,所以看宝宝的面色、精神状态、活动量等可以判断娃娃是不是脾虚,再者脾气上升也是升举内脏的意思,脾气充实上升能够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下垂,所以很多 胃下垂 ,子宫下垂、脱肛,白带清稀过多等问题我们还是会从脾胃出发进行治疗。



还有脾在液为涎,所以很多流口水、口中黏腻不适等一般也是健脾利湿为主。还有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脾是喜燥恶湿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强调少给娃娃吃生冷甜腻的食物,会伤阳气,生痰湿,尤其是夏天外界湿气本身就很重的时候,更要注意这点。


胃的生理特点及作用

那胃主要的生理功能就是容纳从口中吃进来的饮食物,然后进行初步的腐熟消化,胃气以下降为常,胃气下降才能保证胃肠道的通畅,不会出现胃胀、胃痛(不通时的胃痛)、恶心、反胃等问题。

另外胃喜润恶燥,胃中津液充足是胃正常消化食物和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因素。


介绍完了脾胃的基本功能与作用特点,我们再回到小儿的脾胃来看。


小儿脾胃的特点

中医学讲小儿脾肾常不足,现代社会的很多生活习惯,如过食生冷甜腻、煎炸烧烤及零食等,导致娃娃本身尚未成熟的脾胃更加损伤, 消化吸收功能受损,娃娃自然会出现比如容易感冒、过敏性鼻炎、湿疹等一系列慢性反复发作的问题,因此宝宝的健康成长应当更加注重脾胃的调养。


那如何判断娃娃当前的脾胃状态呢?

脾胃出了毛病,症状主要可概括成8个字:纳呆、腹胀、腹泻、便溏。即不想吃饭、吃饭不香;不吃不胀,吃一点东西就发胀;拉肚子,水和粪能分开叫“腹泻”,水和粪均匀混合叫“便溏”。如发现有这几种情况,就该怀疑脾胃是不是出了问题,需尽快就医。


观察孩子的脾胃健康情况,最简单的就是望面色,看舌头,察胃口、睡眠、大便及问娃娃是否有腹痛、腹胀等其它不适。


望面色

正常的面色应当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光泽的。而脾虚的娃娃经常会看到面色发黄,这是因为脾虚运化太差,气血不能上输荣养面部所致。


脾虚时脸色暗淡发黄,同时,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


鼻头暗淡。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口唇无血色、干燥。 《黄帝内经》 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就是说,脾胃有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一般来说,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说明脾胃不好。


看舌头

正常的舌头应该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舌质荣润红活的。


脾气虚的娃娃一般分为几种:

舌淡红嫩,中凹,苔薄白一般为单纯脾虚;

舌淡红,花剥苔为脾气阴两虚;

舌淡白嫩润,苔薄白,一般为脾阳虚;

舌淡,苔白腻润(苔色偏冷白)多为脾虚寒湿;

舌淡嫩尖微红苔薄白微腻润,一般为脾虚寒湿郁热;

舌嫩边尖红,苔白腻或黄白腻或黄腻,一般为 脾虚湿热 或脾虚食积郁热。


察睡眠

睡觉出汗, 娃娃正常睡前可能会有轻微出汗现象,但是汗出过多一般为脾虚、积食、郁热等所致。

古语讲“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娃娃长期睡觉翻动不安、磨牙等,也可能是脾虚容易反复积食不消化所致。


睡觉时流口水, 《黄帝内经》中还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也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如果经常不自觉流口水,可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察大便

健康人大便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质软成形,干湿适中,排便通畅,无脓血、黏液及未消化的食物。


脾虚的娃娃大便可能干也可能稀,偏脾阳虚虽然大部分会大便长期不成形,但也可能会因寒凝而便秘。正常情况下,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造成 功能性便秘


若夹有食积,大便可能会臭秽而干或稀,夹湿可能会出现大便黏腻等。


除此之外,脾胃运化失常,容易导致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相反,脾胃健运,能让大脑得到滋养,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所以如果学龄期的孩子学习能力差,注意力难以其中,根据情况辨证后,也可从脾胃入手去调理孩子整体的气血水平。


最后稍大点的娃娃可以自己说出哪里不舒服,有些娃娃会经常说腹痛,腹痛、腹胀的原因有蛔虫、积食、受凉,还有现在常见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也多与娃娃脾胃有关,很多可能是因滥用、过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药物杀伐遏制脾胃阳气郁热所致。


下面就简单列举几个典型舌头供大家参考。

1 脾虚寒湿证



这个娃娃就是一个阳气不够,外有寒湿,寒气凝滞导致的便秘,羊屎便伴出血,这时候反而要用温药去温化寒湿,比如干姜、豆蔻、苍术等。


2 脾虚寒湿郁热



这个娃娃脾虚寒湿郁热很重,长期使用清热药等遏制脾胃阳气,阳气不能宣发,久而郁热,可以出现很多症状,如各种出血性疾病,便血、鼻血、牙龈出血等及长期反复的哮喘。


也是需要在温化宣通阳气之时兼顾清解,宣散郁热。我们反而用了干姜、细辛、豆蔻等温药稍加淡豆豉、连翘等辛凉宣散药物,哮喘有效控制,但是哮喘病关键是缓解期的脾胃调养,进而慢慢减少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症状,最终调养到不发。


3 脾气阴两虚



这个娃娃是平时脾胃虚弱,感染甲流后输液10余天的舌苔,就诊时有咳嗽,纳差,腹痛症状,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舌苔变化,属于气阴两虚证,这种我们一般会用炒党参、炒白扁豆、白术、山药、陈皮等兼用一些芳香化湿药物进行调养。


长夏,养护脾胃好时机


作为生命健康的基础,脾胃一直都在辛苦地为我们工作,因此,一年四季我们都需要呵护它们,尤其是夏季。



在中医理论里,脾与四时之长夏(夏季最后一个月,按照太阳高度计算,即7月7日至8月6日)相应,是养脾胃的好时机。另外,夏天气温高、气候湿热,人们容易出汗,损耗了大量体液和营养物质,适合养脾除湿。但养脾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保健常识。


养好脾胃的生活习惯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这是保养脾胃的第一步,特别是胃本来就不好的人,更要少吃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另外,要注意定时吃饭,不要狼吞虎咽,更不要站着或边走边吃,吃饭时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


吃对食物

在长夏这个养脾的关键时期,应该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可以吃些绿豆、莲子、丝瓜、陈皮、鸭肉、鲫鱼等。另外,多吃薏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也能起到滋养脾胃的作用。容易便秘的人要减少久坐,多吃绿叶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饭后慢慢走

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脾胃虚的娃娃生活饮食上应该注意哪些

最重要的是忌口生冷甜腻,比如冰镇饮料、雪糕、蛋糕、大量的水果,及长期只喝凉白开不喝温水等,还有就是不能贪凉,尤其夏天,空调不能开得太低,也会损伤娃娃阳气。


3个家庭健脾胃小方法,简单易行

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四君子汤

另外,脾胃差的人,不妨试试王鸿谟推荐的“四君子汤”,即用党参或人参10~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30克、甘草3~5克,熬在一起,补益脾胃的效果很好,且药性平和。

常读“呼”字音。可以培养脾气,对缓解脾虚、腹胀、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都有好处。


揉肚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或者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搓动,搓至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人可以试试,每日2~5次。


那以上就是今天所有的分享,脾胃是我们的城池营垒,脾胃虚则各类敌人就很容易攻城掠地,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时时注意保护脾胃,让宝宝健康成长。


医 生 简 介


编辑 | 曾菊
配图 | Midjourney/摄图网(已购版权)

更多中医小知识
加入「羊爸爸中医健康交流群」
扫码回复“进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