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学人集团
经济学人集团是分析国际商业及时事的主要来源。我们通过报纸杂志,会议商讨及电子服务等各种形式为您提供全方位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俄方披露:“中俄将严厉打击”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金砖国家又添新“伙伴”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尹锡悦赴法院接受审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学人集团

美联储加息,真是因为美国已接近“最大就业”吗?

经济学人集团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6-14 16:55

正文

请输入标题     bcdef

美国成年人的就业比例仅约为69%,看似不算“充分就业”,但耶伦在上一轮加息前声称美国经济已经接近“最大就业”。就业与通胀是美联储平衡的两大指标。加息显示耶伦认为劳动力市场供求过紧可能引发的通胀变成主要矛盾。到底怎样理解“充分就业”与“最大就业”?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公允地说,目前美国经济已接近最大就业。”美联储主席耶伦3月加息前向市场吹风道。美国成年人的就业比例仅为69%左右,似乎不算“充分”。另一方面,“最大就业”并没有绝对的判别标准。到底怎么理解“充分”和“最大”就业?

从前,经济困境中的各国政府会设定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今天这个目标被称为“最大”就业。这仍是同一个概念,只是需要一些更新说明。

耶伦对于最大就业的定义来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一个共识:政府促进需求的努力只能把失业率降低到某个有限的水平,或“自然失业率”。央行官员会估算自然失业率,然后推测“过低”的失业率多快会引发通胀。他们认为“最大就业”是一个最佳点:在这一水平上,劳动力市场供给足够紧张,但又不会导致物价失控飞涨。但事实上,富裕世界的自然失业率一直在变化,令经济学家捉摸不透。

人们认为自然失业率主要取决于经济学家们所谓的“摩擦性失业”。失业率也许波动不大,但每个月都有数百万劳动者离职,又有数百万人找到新工作。其中一部分人在新旧工作转换之间总有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这即是所谓的“摩擦性失业”,反映出求职者与工作之间的匹配滞后。一些因素会给就业市场带来麻烦,加剧摩擦。例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业性质向服务业的转变,而类似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这样的因素则有润滑作用。

如今发达经济体中的劳动者不能充分就业,原因之一是对通胀的过度规避。另外,政府未能打破求职者和未来雇主之间的地域、教育或监管等障碍,也导致了就业不充分。

技术变革正在使问题变得更复杂,未来对“最大就业”的定义需要将更多因素纳入考量。欢迎登录商论App阅读三月刊文章《疯狂的最大就业》


互动有礼

欢迎在下方“写留言”参与评论

每周留言获赞最多的三位读者将获得礼品


了解世界,不仅是读懂英文那么简单

现在订阅《经济学人·商论》全年即可免费加入学习社区

更可获赠商论定制版帆布包!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经济学人·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