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熊老师的艺术课
绘本、阅读、艺术教育 ·艺术全语言学习 ·全息化思维 ·综合艺术语言叙事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架构师之路  ·  想要提升deepseek回复质量,会这一招就 ... ·  2 天前  
跟宇宙结婚  ·  一屏文:打吗?不打可不看|跟宇宙结婚 ·  3 天前  
跟宇宙结婚  ·  日常唠叨:上饿了么搜【跟宇宙结婚】领红包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熊老师的艺术课

照夜白 满川花 凤头骢……有着最耀目名字的马和默默的马倌

熊老师的艺术课  · 公众号  ·  · 2019-09-06 09:30

正文



我们在经典中畅游,那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和呼吸一样自然的,让 艺术的眼光在成长中渐渐习得。

熊老师的艺术课陪伴众多孩子们的生活,已经好几年了。 这不短的时间里,这么多个班,这么多的孩子,都“逃”不过《五马图卷》的洗礼,纷纷交出了自己版本的照夜白和马倌。用“ 形色各异 ”来形容,那可真是不足为过。

每次传统美学课新班里孩子们都从纹样里的花草开始,画呀画的到了写意水墨,又再到了工笔人物,工笔动物…… 陪伴孩子们笔下的形象这么一路走来,再到动物课章节,每次看到孩子们画的神奇活现的马,还有各富表情的马倌,依然是线上艺术课各位带班老师们特别逗乐的环节。不过一阵哈哈哈之后,还总是想给孩子们看看《五马图卷》这幅经典,到底好在哪里,也总是想给孩子们接着再唠唠,这 呀,作为 一个自古以来经久不衰的题材, 在我们中国美术史里的不同艺术形象。

这次,让我们重新将眼光聚焦在宋代李公麟的白描巨作《五马图卷》上,回想自己当时画这幅画时“又虐又美”的心情,跟着我们再一次好好看这幅经典原作,一起回顾千年前的各种表现马的瞬间。

👇👇👇


从盠 (lí) 驹尊到照夜白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白马金鞍从武皇,
旌旗十万宿长杨。
唐  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叠嶂西驰,
万马回旋,
众山欲东。
宋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堰湖未成》

……
中国几乎每个朝代的艺术作品,都有以马为题材的杰作。
远古时代,先秦青铜器中出现的盠驹尊,秦始皇陵出土的大批陶马俑,西汉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雕,以及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等等,都以大刀阔斧的雕塑线条来表现彪悍威风、效忠国家的骏马。

盠(lí)驹尊 西周,盛酒器 高32.4厘米,长34厘米,重6.6千克1955年陕西郿县李村出土





马踏匈奴,花岗岩制,陕西省兴平市道常村西北霍去病墓前,公元前117年(西汉时期)建成



到了唐代,韩干笔下的《照夜白》,在绘画史上也是震惊千年。


韩干《照夜白》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韩干笔下的马如此帅气逼人,栩栩如生,实际上是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学习才达到的境界。传说,韩干在画马的时候经常到马厩中悉心观察马的生活习惯,发现不同马的性格特点,寻找马的动作他规律并进行详细记录。由于对马长期的观察,加上绘画天赋,韩干画的马千变万化、自然生动,当时人们都称赞他笔下的马是可以飞奔的马。

熊亮老师在 传统美学课 视频教学中示范照夜白




而《照夜白图》就是韩干其中一幅画马名品。“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喜欢的一匹战马的名字,也是唐玄宗的坐骑。图中的照夜白被拴在马柱子上,昂首嘶鸣,神情慨然,整个身体充满无情的力量和动感。古人在欣赏绘画作品时,习惯从右边看起,观看者首先看到的是最能表现马的神情的马头。只见照夜白怒目圆睁,斗志昂扬~ 韩干在画完《照夜白》即受到时人和后辈的极度崇拜,宋代宮廷画家,“白描”画法第一人李公麟就是他的其中一个追随者~

宋代李公麟和他的五马图


李公麟是谁?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

庐江郡舒城县(今舒城)人。

北宋著名画家。后因风痹致仕,归居龙眠山庄。

你以为他只是个小小的宫廷画家?错了,他可是个名副其实的重量级公务员。曾任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司法部门大大。但让他最出名的却是绘画,宋徽宗极度赞扬他的画,将他和前朝“画圣”吴道子相提并论,活着的时候便获得皇帝称“宋画第一人”的殊荣,足以见其厉害~

他的绘画有两大特点,一是马画的好,继承唐代韩干神韵,下启元代赵孟頫,是画马历史上的标杆人物;二是有绝杀技法——“白描”加持,将之前只是作为草稿的白描线稿,发展成了一种独立的画种,开创了中国白描画的先河~

而今年上半年展出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五马图》,就是兼具李公麟两种招牌特色的代表作。

李公麟 《五马图》 珂罗版 根据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调整顺序

这幅画分为五段,描绘北宋元祐初年西域边疆进贡给皇帝的五匹名马,每匹马左侧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1045-1105)题笺(除了最后一匹),分别说明马的年龄、身高、进贡年月等。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五匹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良名马都长什么样~


凤头骢 ——根据题笺,这是元祐元年(1086年)十二月十六日从于闐国进贡,年龄八歲。高五尺四寸。
这叫凤头骢的马,家乡是于阗国,就是今天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南边,《魏书·西域传》中曾有记载:“于阗城东三十里有苴拔河…多美玉,有好马、驼、骡。”可见,于阗马早在两汉三国时代已被中原人知晓。这等好马进贡到宫里来,于阗国不丢人~李公麟的线条简洁流畅,从马背到臀部胯部的线条一气呵成,没有一丝犹豫和重复,把骨肉结构都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锦膊骢 ——八岁的它,据说是由董毡进贡到朝廷的左骐骥院。锦膊骢,顾名思义,就是胳膊上有着美丽花纹的青白马。这匹锦膊骢的脖颈连着前腿的位置有如此抢眼斑驳的纹样,回头率自然是百分百~



好头赤 ——跟前两匹身材圆润壮实的马不同,第三匹好头赤除了在颜色上不一样,赭石设色,毛发颜色最鲜艳夺目之外,还可以看到它肌肉骨骼的结构更加明显,体量感和质感都比前两匹更加突出。



照夜白 ——没错,它就是跟韩干所画的李隆基坐骑“照夜白”同名。这种马通体亮白,能把黑夜照亮,因而得名。不同的是,根据题笺所记,李公麟画的这匹照夜白是宋代邈川(今青海省境内)吐蕃首领温溪心进贡朝廷之马。可以看到,画面上的马任何杂色、花纹,显出超凡脱俗的特质。



无名氏 ——现在保存下来的《五马图》中只有前四马有题笺,第五匹没有名字。清代乾隆皇帝则在这匹马上方写了一长串字,认为这应该是匹“ 满川花 ”~而且乾隆爷爷认为,这匹马的原作可能早就被偷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为了掩饰而接上的伪作。也可能正因为这样,这匹马上面也没有李公麟或者黄庭坚的亲笔题款。(当然,真实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不能盲目地相信乾隆爷爷的话哦)


五马图中的马倌们

《五马图》中,每一位在旁牵着马的马倌,均各具特色。或许是因为五匹骏马都太英俊,光芒太耀眼,马倌们的人物形象则往往不被注意。但这些马倌,在熊老师的艺术课中,却得到了极多的关注,小朋友们的画笔把这些高级养马官的面部特征、身材比例、衣着打扮,表达得淋漓尽致,各具神采!
马倌,在古代又称奚官或圉人,泛指掌管养马放牧之事的官人。《周礼·夏官·圉人》:“圉人掌养马芻牧之事。”而“奚官”这一称呼在盛唐之后则多指胡人马倌。
除了NO.4和NO.5的马倌是汉人外,前三位马倌都是来自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他们都各自穿着不同的衣服,脸型和身材都各不相同。

NO.1 凤头骢 奚官 ——头戴四边带挑尖帽檐的特色长帽,身穿翻领长袍。双手握着缰绳,认真严肃的对待着自己的职业,毕竟是照料我们于阗国进贡给大宋朝廷的宝贝,当然不敢有丝毫懈怠。


NO.2 锦膊骢 奚官 ——头戴草帽,同样留着八字胡,具有西域风情的面庞,鼻梁大又高,两撇小胡子,目光耿直,看就是个老实人~


NO.3 好头赤 奚官 ——是位不拘小节的大兄弟,赤膊光脚露长腿,绑着头巾,留着络腮胡子,深情地望着这通体橙红的汗血宝马,看着他的装扮,感到在这个暑气未消的夏天尾巴里仿佛增添了一丝清凉~


NO.4 照夜白 圉人 ——终于轮到我们汉人马倌闪亮登场!清新的浅色官袍配上深色腰带和筒靴,配上手里握着的我们照夜白鲜艳的红头绳,我就是整条街(GAI)最靓的仔~



NO.5 传满川花 圉人 ——这个汉人马倌头戴官帽,回头看着满川花,一副神情慌张的模样。难不成您也怀疑,这匹肚子有点下垂、眼神不对的马儿有问题?


除《五马图》外,李公麟的其他白描作品也都让人叹为观止。《临韦偃牧放图》中千军万马气势雄壮,《维摩演教图》描绘维摩向文殊师利宣扬佛教大乘教义,两位风度文雅、雍容自在的状态表现自然而富有韵律感。

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右图 李公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